何书妤在闺房埋头苦学的日子里,将军府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柳姨娘为了女儿能在东宫站稳脚跟,每日都在忙碌地筹备嫁妆,她西处打听东宫的喜好和规矩,一心想着如何让何书妤在这场婚姻中为家族带来最大的利益。而正室夫人,依旧维持着她那副端庄冷漠的姿态,在暗处默默观察着局势的发展,心中似乎有着自己的盘算。
何书妤这边,随着对诗词歌赋和宫廷礼仪的深入学习,她越发觉得自己之前对这些方面的忽视是一个错误。那些优美的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而繁琐的宫廷礼仪背后,更是隐藏着一套严密的等级制度和人际交往规则。但尽管她努力学习,内心的焦虑却并未减轻,因为她深知,即便自己掌握了这些知识,也不一定能改变指婚的命运。
这一日,何书妤正在房中研习一首复杂的诗词,巧儿匆匆走进来,神色有些紧张地说:“小姐,老爷让您去书房,说是有要事相商。”何书妤心中一凛,放下手中的书本,整理了一下衣衫,快步向书房走去。一路上,她猜测着父亲找她的原因,难道是父亲改变了主意,还是指婚的事情又有了新的变故?
来到书房,何书妤看到将军正坐在书桌后,面色凝重地看着桌上的一些文书。听到何书妤进来,将军抬起头,示意她坐下。何书妤心中忐忑,小心翼翼地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等待父亲开口。
将军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书妤,自从圣旨下来,己经过去了好些日子。为父给你的时间,你也知道并不多。你这段时间的学习,可有成效?”
何书妤赶忙回答道:“父亲,女儿日夜苦学诗词歌赋和宫廷礼仪,虽不敢说精通,但也算是略知一二了。只是女儿深知,要想真正胜任太子妃之位,还远远不够。”
将军微微点头,说道:“嗯,你能有这个觉悟,为父很欣慰。但时间不等人,皇上那边随时可能询问婚事的进展。为父今日找你来,是想再次提醒你,这门婚事关乎家族兴衰,容不得半点马虎。你切不可再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准备。”
何书妤心中一阵苦涩,她抬起头,看着父亲说道:“父亲,女儿明白此事的重要性。只是女儿心中仍有顾虑,即便女儿努力学习,可终究与太子兴趣不同,日后相处恐怕多有不便。而且,宫廷之中波谲云诡,女儿实在担心自己无法应对,给家族带来灾祸。”
将军皱了皱眉头,神色严肃地说:“书妤,你所说的这些,为父何尝不知。但皇命难违,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你身为将军之女,应当以家族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至于与太子的相处,你要学会适应,努力迎合太子的喜好。宫廷斗争固然复杂,但只要你谨言慎行,多向宫中的老人请教,想必也能化险为夷。”
何书妤心中明白父亲的意思,可她实在不甘心就这样放弃自己的理想,去迎合他人。她咬了咬嘴唇,说道:“父亲,女儿愿意为家族付出一切,但女儿也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我。女儿想请求父亲,能否再给女儿一些时间,让女儿再多做些准备,也让女儿再想想是否有其他办法可以应对这门婚事,既能不违抗圣旨,又能避免给家族带来风险。”
将军看着女儿,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他深知女儿的性格倔强,对自己的理想有着执着的追求。但这门婚事关系到整个将军府的命运,他不能因为女儿的个人意愿而冒险。沉思片刻后,将军缓缓说道:“书妤,为父再给你一些时间,这己经是为父能做到的极限了。但你要记住,你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你必须尽快做出决定,是顺从命运,还是……”将军没有把话说完,但何书妤明白父亲的意思。
何书妤心中一阵无奈,她知道父亲己经做出了最大的让步。她站起身,恭敬地说道:“多谢父亲,女儿明白该怎么做了。”
从书房出来,何书妤的心情沉重到了极点。她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己经不多了,她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否则,她将不得不踏入东宫,从此过上一种自己并不想要的生活。
回到闺房,何书妤坐在窗前,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思绪万千。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那时候,她渴望像花木兰一样,驰骋沙场,保家卫国。可如今,她却被困在这深宅大院里,为了一场不情愿的婚姻而挣扎。
“难道我真的没有其他选择了吗?”何书妤喃喃自语道。她不甘心就这样认输,她决定再次梳理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寻找可能的突破口。她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总会有一线生机。于是,何书妤点燃蜡烛,在烛光下再次翻开那些关于诗词、礼仪和宫廷秘闻的书籍,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丝灵感,为自己的命运找到一条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