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城的冬天寒风刺骨,尤其进入腊月二十后,还下了一场大雪,上班的人们连自行车都不敢骑了,怕在路上滑倒,只好坐公交车,或者走路去上班。
仝樾原本今天想去买肉的,这大雪从早上就开始下起来了,西周很快就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要过年了,家里虽然只有他一个人,不准备别的年货,怎么也要有肉吧。
看到这么大的雪,他也就没出门,天气虽然很冷,温度也降到零下十几度了,但对他倒是没什么影响,丹田中散发出来一丝灵力,就将冷空气抵御在外面。
闲来无事,他就整理戒指里的东西,先把修仙的东西整理一遍,看着戒指里有这么多灵石,想着足够自己修炼用了,暂时不用担心缺少灵石的问题。
随后他又将各种玉简都查看了一遍,自从有了神识后,查看玉简也方便多了,只需用神识扫过,就能把玉简中的内容都记住了。
在这十几枚玉简中,找到了炼丹玉简,炼器玉简,阵道玉简,功法玉简,他看过一些修仙小说,知道这些玉简都是修仙者必备的东西。
他不知道这枚戒指的主人,是哪个修真界的,也不知道他修炼到了什么境界,单靠看几本修仙小说,根本就不能确定这枚戒指的主人,是什么修为境界,毕竟写修仙小说的作者,也不是修仙者,都是靠自己的臆想写出来的。
前世他看修仙小说纯粹是无聊,也不相信蓝星会有修仙者,但徐忠利以修仙者的身份出现后,他才知道这世上真有修仙者。
想到了徐忠利后,他把从那小楼里书架上的书籍都拿出来查看。
在这几百本书籍中的字体,大多都是繁体字,他连看在猜,实在有猜不到,或者不认识的繁体字,就拿出字典来查询。
这些书籍大多都是一些孤本,而最多的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或者比春秋战国时期更早的内容,那时候还没有纸出现,估计这些书籍,都是后人从竹简中抄录下来的。
书中记录着很多修仙者的传说,也有最早的帛书版(德道经)就是后世流传下来的道德经,还有鲁班书,墨家矩阵什么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最突出的,就是道家,儒家和墨家等等,不过在后世有些都失传了。
即便是他有神识查看这些书籍,也用了差不多两天时间,他才把这些书都看完,主要是这些书都是繁体字,还需要查字典,如果是现在的简化字体,估计用不了半天时间,就能全部看完这些书籍。
他从这些古书中,看到了有关先秦练气士的各种传说,还看到了山海经和搜神记中的一些记载。
后来他又看到那本放在书桌上的古书,在这本书的书签中,看到了有关首饰盒的记载。
这个首饰盒是宋末元初时期,一个官宦人家小姐的私物,传说这个大小姐和护卫有染。
这个护卫把戒指作为定情信物,送给了大小姐,后来被官员发现了他们的私情,将这个护卫处死,这枚戒指也就流传下来了。
还有一个传说,这枚戒指是先秦练气士留下来的,经历了数个朝代后,这枚戒指被护卫得到了。
也有记录说这个护卫是先秦练气士的后代,徐忠利本身是学的考古系,他对历史上的一些传说,比较有兴趣,又从搜刮来的这些书籍中,查询到了这个首饰盒,只是不知道这个首饰盒的下落。
后来又听说三狗子家被杀,就是为了这个首饰盒,他就起了心思,派家族的暗卫去玉河村打听,最后才打听到了仝樾这里,但他并不确定仝樾得到了这个首饰盒,就想着抓他过来审问首饰盒的下落。
仝樾看完这些书籍后,又根据自己的猜想,才明白前世徐忠利为什么要抢走这枚戒指了,原来他早就在寻找这枚储物戒指。
只是不知道徐忠利,从哪里知道这枚戒指就是修仙者的戒指,他在徐忠利的书房中,也没发现他留下的记事本和其它的线索。
随即他又想到,以徐忠利这么狠毒自私的性格,估计是他知道了这枚戒指,是修仙者的储物戒指后,也都把那些线索都销毁了。
徐忠利虽然查到了这枚戒指的下落,却万万没想到仝樾是重生回来的,早就知道了前世所发生和经历过的事情,更是对徐忠利起了杀心,正好借着徐忠利派人抓他过来的这个机会,干掉了徐忠利。
在家里待了两天后,仝樾看到外面雪停了,抬手打出个清风术,将内院和屋顶上的积雪卷起来,堆积在前院的角落里。
走出院门,来到大街上,看到清洁工们正在清理积雪,在北方的冬天的大街上,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色,只有在下雪之后,光秃秃的树枝上,才会挂满积雪,看上去宛如盛开的梨花。
仝樾看着这些景色,忽然想起了一首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跃然眼前,这在南方是看不到的。
大街两旁的大树上,每一根树枝,都像是被大自然精心雕琢过,晶莹剔透,美不胜收,再加上雪后微弱的阳光洒在树枝上,折射出五彩的光芒,如梦如幻。
看到放了假的孩子们,在树下嬉笑玩耍,摇晃着树枝,让雪花簌簌落下,砸在他们身上后,大喊大叫着,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之中。
而老人们则坐在温暖的屋内,透过窗户看着这银装素裹的世界,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腊月里的这一场雪,虽然下的时候还没到年底,但也有了瑞雪兆丰年的喜庆,让北方的冬天不再单调,而是充满了诗意与温情。
到了供销社门口,看到外面挂着个牌子,(严禁无故殴打顾客)仝樾笑了笑这个年代的特色,在售货员爱搭不理的脸色下,他拿出肉票买了两斤猪肉,匆忙离开后这里,他怕自己忍不住会打人。
在半夜的时候,仝樾脸上蒙了块黑布,走出西合院,施展御风术穿过几条胡同,来到黑市的入口处,被两个穿着军大衣的壮汉拦住了,“买还是卖?”
“买。”仝樾也不多说。
“买的话要交五分钱,规矩知道吧!听到急促的哨子声就跑,被抓住了我们不负责。”
“知道。”仝樾交了五分钱,走进黑市里,听到后面的两个壮汉边跺着脚,边小声的嘀咕着,“这哥们儿身体真棒,大冬天的就穿件单衣,我踏马的都快冻死了。”
黑市上的积雪都被清扫干净了,卖东西的人们,在地上铺块破布,或者破席片什么的,摆放着自己要卖的各种物品。
有白面,有大米,有鸡蛋,有各种熏制的野味,还有刚打的野猪肉,野鸡和野兔,也有冻猪肉,牛肉和羊肉,糖块,烟酒什么的。
仝樾放开神识扫过后,看到这里的东西比供销社还全,大到自行车,电视机,洗衣机,小到针头线脑,在这里几乎什么都能买到。
黑市上人很多,人们摩肩擦踵来来往往,但是却没有什么声音,来买东西的人,几乎都带着个布袋,还有人带着手电筒,边走边用手电筒照着摊位上的东西,看到有自己需要的东西,就停下来问价格。
经常摆摊的人们,也都带着手电筒,那些乡下来城里卖东西的村民们,都带着一盒洋火,还有人带着一盏洋油灯,有人要买自己东西的时候,就把洋油灯点亮,然后洋灯罩护上挡风,等卖了东西后,再把洋油灯吹灭,等着下一个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