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阴云密布、风雨如晦、局势动荡不安的时代,丞相伯颜神色凝重地于那高大宽敞且弥漫着紧张气氛的营帐之中召集诸将,共同商议这关乎生死存亡、至关重要的渡江事宜。
营帐内,凝重的气氛仿佛能将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伯颜那犀利而坚定的目光如利剑般扫视着众人,他神色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率先开口道:
“如今局势紧迫,渡江之事刻不容缓,诸位当倾尽全力,勇往直前,此战势在必行!”
伯颜果断地派遣总管刘深、千户马福前往察看沙湖水势。随后,他以不容抗拒的口吻下令诸将皆迅速奔赴汉口渡江。
诸将们听闻此令,个个面露难色,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抱拳进言:
“丞相大人啊,汉口水势湍急汹涌,那水流之急犹如万马奔腾,稍有不慎,便会船毁人亡。况且敌军早已严阵以待,防备森严。以当下之局势,贸然渡江,只怕会让我军陷入绝境,这并非良策啊!”
伯颜目光一冷,声调陡然提高,厉声道:
“大战当前,战机稍纵即逝,岂容你等这般犹豫迟疑!吾意已决,不必再多言!”
阿珠见伯颜对诸将的劝阻置之不理,心急如焚,赶忙派遣右丞阿尔哈雅前来询问渡江的确切日期。
阿尔哈雅恭恭敬敬地问道:
“丞相,如今大战将至,还望您能告知此番渡江定于何时?我等也好早做准备。”
伯颜只是冷冷地看着他,双唇紧闭,沉默不语,未作任何回答。
次日,阿尔哈雅再次满怀期待地匆匆前来,额头上满是汗珠,焦急地说:
“丞相,前线将士们都等着您的指令,您就给个准信吧,也好让我们心里有底啊!”
然而得到的依旧是伯颜那令人心寒的沉默。
阿珠心焦不已,无奈之下,只得亲自前来,眉头紧锁,语气急切地说道:
“伯颜,你我共同肩负此重任,如今你这般缄默不语,叫我如何部署安排?你到底作何打算?”
伯颜这才微微眯起双眼,缓缓开口道:
“此乃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主上把这千钧重担交付于你我二人,怎能轻易让其他人知晓我们的真实计划?莫要再问,时机一到,自会告知于你。”
言罢,两人目光交汇,心领神会,暗中定下了日期,而后便各自匆匆离去。
元军一路小心翼翼,悄然行径过沦河,在蔡店安营扎寨。此地距离汉口已是近在咫尺,战争的硝烟仿佛触手可及。
就在这一日,兵众如汹涌的潮水般将汉阳军重重围住,气势汹汹地试图从汉口渡江。夏贵得知消息,心急如焚,对手下将领声嘶力竭地喊道:
“兄弟们,如今敌军来势汹汹,汉阳危在旦夕!我们拼死也要守住,绝不能让敌军得逞!这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土地,寸步不让!”
夏贵的部下们群情激昂,齐声高呼:
“愿与将军共生死,与城池共存亡!”
丞相伯颜见此情景,当机立断,派遣数位经验丰富、勇猛无畏的将领率领舟师出击。一位将领临行前目光坚定,语气铿锵地说道:
“丞相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必将奋勇杀敌,若不能胜,誓不归还!”
然而,一直到夜晚,局势仍未扭转,无奈之下,他们又不得不退回沦河、沙湖。伯颜神情严肃,目光中透着焦虑,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汝辈如至武矶堡或沙湖近处,务必派遣可靠之人速来报我,不得有误!军情如火,片刻耽误不得!”
将领们齐声应道:
“遵命!丞相放心,我等必不负所托!”
先遣万户阿喇哈率领剽悍的蒙古骑兵,如疾风般日夜兼程地赶赴沙河口。他们跨马驰骋,马蹄声在灰尘前回荡,仿佛是大地与天空之间奏响的战歌。而丞相伯颜则身先士卒,他挥舞着马鞭,带领着大军继续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军队中的每一个士兵都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和勇气。他们的眼神坚定,步伐稳健,带着对胜利的渴望,向着前方的战场奋勇前进。在伯颜的带领下,这支蒙古铁骑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他们的士气高昂,气势磅礴,让敌人望而生畏。
沙河口的战场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敌军严阵以待,准备迎接蒙古军队的到来。然而,当他们看到蒙古铁骑的身影时,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恐惧。这些蒙古战士们身上散发着一种无与伦比的霸气,他们的武器闪烁着寒光,让人不寒而栗。
丁丑日,宋廷得知前线战况危急,朝堂之上人心惶惶。皇帝紧急下令沿江制置使赵溍巡江策应。赵溍领命后,神情庄重,语气坚决地说道:
“臣定当竭尽全力,肝脑涂地,不负陛下重托!”
宋廷为了激励将士们奋勇作战,保家卫国,还赐予钱百万。
同时,追赠赵文义为清远军节度使,为其与其兄威武军节度使赵文亮在扬州共同立庙,赐名传忠。
庚辰日,又任命陆秀夫为淮东安抚制置司参议官。
想当初,李庭芝威风凛凛地统领淮南之时,偶然听闻进士盐城陆秀夫的赫赫声名,心中赞赏不已,立即将其招至幕下,让他主管机宜文字。李庭芝目光中满是期待,说道:
“陆秀夫,吾观你才华出众,胸有韬略,日后定当有所作为,切莫辜负吾之期望。”
陆秀夫性格沉静内敛,从不刻意去寻求他人的关注与赞赏。陆秀夫谦逊地回答:
“多谢大人赏识,秀夫定当尽心竭力,为大人排忧解难。”
每当僚吏们相聚于阁中,宾主皆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唯有陆秀夫默默坐在一旁,沉默不语。
有时在府中举行盛大的宴会,他也整日矜持庄重,从不轻易迎合他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一位同僚好奇地问他:
“陆秀夫,为何在这欢乐之时,你却如此沉默寡言?”
陆秀夫平静地回答:
“我不善言辞,只愿脚踏实地,做好分内之事,以报大人知遇之恩。”
但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众人惊讶地发现,他所处理之事皆井井有条,无一疏漏。李庭芝因此对他愈发器重,即便陆秀夫的官职有所变动,也坚决不让他离开自已身边。当时,人们纷纷称赞,得士众多者,淮南当属第一,简直如同一个小小的朝廷。
如今,在这危急存亡之秋,陆秀夫被任命为淮东制置司参议,肩负起了更为重大的责任。陆秀夫郑重地说道: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皇恩,护我大宋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