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心事
蔚蓝的心事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蔚蓝的心事 > 第74章 阳春县里头一家

第74章 阳春县里头一家

加入书架
书名:
蔚蓝的心事
作者:
香凝蔚蓝
本章字数:
12774
更新时间:
2025-05-26

蔚爱民本就是个重利的个性,经过江山这么一分析,她瞬间通透。

但是,我们“蔚影后”可不是吃亏的料。

矫揉造作的摸着江山说,“山哥,我倒无所谓,我就怕咱俩的孩子受委屈。我既担心咱俩的孩子,我又想你想得不得了,每天都睡不着觉。山哥,你说,咋办啊?我就听你的,你说让我咋办,我就咋办,嗯~,山哥,你快说话呀~!”

江山紧紧的抱他的心肝宝贝,发誓说,“宝贝,哥出的主意,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为了咱的将来。你放心,哥一旦摆脱那个臭老娘们,咱俩马上团聚,包括咱的孩子。你信哥,哥除了你,谁也不稀罕。昂,宝贝儿!”

蔚爱民像蛇一样,缠上江山,妩媚的说,“哥呀,我不信你还能信谁?俺们娘儿俩就指望着哥哥你嘞~。”

蔚爱民一边说着,一边亲上了江山。

江山美的不要不要的,觉着爱民母子就是他的全部,他也是她们母子的天,他必须全力以赴,争取更大的胜利。

所以蔚爱民返回县城的时候,江山又掏了二百块钱给蔚爱民。

隔天,蔚爱民就回了阳春县,挺着没有显怀的肚子,去了江川单位,大咧咧的跟江川耳语,说她有了,一个半月。

傻傻的江川一蹦三尺高,兴奋的像个孩子,像伺候老佛爷一样,把爱民带回家。

虽然江家父母不让蔚爱民登门,但是,听说她有了身孕,两老也非常高兴,给了江川九十块钱,让他给蔚爱民补充营养。

江川近段时间,做梦都能笑醒,他觉着有了孩子,蔚爱民进江家门的时日就不会短了,就感觉近在眼前。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初二,蔚爱民以早产的名义,生下了一个男婴。名义上是江川儿子,实际上是江山的。

蔚爱民自己安慰自己,不管咋滴,这个孩子就是老江家的,脱不了。

暂且不说蔚爱民。

现在说说老蔚家的孩子们。

一九七七年。

这一年,要恢复高考。

但是,乡下的人知道的晚。

可是,春莲,建国,覃丹知道的早。

蔚佑之年初的时候,先是接到了建国的信。

建国在信里说,以他探听到的消息,全国可能恢复高考,让二大做好准备,等他的电报,电报一到,就让家里所有适合高考的孩子,打包前往京城。三姐春莲和媳妇覃丹,己经为老蔚家所有适合高考的后辈,做好了准备,请好了老师,所有能参加高考的孩子,一律去京城,参加特殊补习班。住处不用考虑,学费不用考虑,只让孩子们按时到达就成。

蔚佑之相信建国说的事情,全国发展的形势,也符合建国说的苗头。

于是,蔚佑之召集老蔚家的顶梁柱们,开了个民主集中会议。

会议的结果是,建福家的两个高中毕业生,建坤家的两个高中毕业生,加上云妮,加上覃大爷家的儿子,一行六个人,在接到建国的电报后,背着行李,坐上火车,带上书本,去投奔京城的春莲和建国以及覃丹。

芳杏自从接到建国的信,就忙的不得了。

她给每个孩子,包括覃大爷家的儿子,每个人都给准备了丰富的行李。

每个孩子,一人两身应季的新衣服,一套新铺盖,一双新鞋。

给云妮还多准备了二百块钱。

穷家富路,无论如何,也不能亏了孩子。

农历三月十六,阳历五月三号,是出发的日子。

那天,建福,建坤,爱国,开林,西个人亲自把孩子们送上了去往京城的火车。

然后,建福给建国发去了电报,让建国按时接站。

六个孩子里,云妮是最小的,虚岁才十六,其他的都满了二十岁,特别是三个小伙子,每个都一米八以上的个头,三个姑娘也都一米六以上的高挑个头。

上了火车,这么一大帮子人,浩浩荡荡的,一些歪门邪道的人都没敢去招惹他们。

六个从没有出过远门的青年,沿途领略了不少风景,可算开了眼界。叽叽喳喳的六个人,感觉火车还没坐够,就到站了。

建国和春莲早早就等在了车站。

看着拎着大包小包下车的一群人,两个人都笑着一边向他们招手,一边迎过去。

建国带来的两个小战士非常有眼色,小跑着过去,先把最小的云妮手里的东西接过来,又去接建坤家两个闺女手里的。

此时的建国,己经升任副团长。

几个孩子看见亲人,更是兴奋,跳着,笑着,高声喊着,“三姑姑,七大大”。

覃大爷家的儿子叫覃墨,看着建国,腼腆的叫“姐夫”。

春莲欢喜的挨个拉着手打量自己的这些侄子和侄女,亲热劲儿溢于言表,“可把你们盼来了,走,咱赶紧回家吃饭,你丹婶婶在家等着你们呢。”

“奥~,走喽。”一群人活蹦乱跳的,按着建国的指示,跑向绿色的军用吉普车。

一个个稀罕的,摸摸这儿,摸摸那儿的,比过年还兴奋,他们在县城也没见过这么气派的车。

建国开了两辆吉普车,他带着男孩子坐一辆,春莲带着女孩子坐一辆。

云妮坐在车上,满是好奇,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东张张,西望望,满满的求知欲。

建坤的两个闺女,大的叫书舲,小的叫书菁,都是蔚佑之给取的名字。

云妮拉着两个姐姐的手,笑嘻嘻的说,“舲姐,菁姐,咱们跟着三姑姑和七大大,可算是开了眼,见了世面了。咱就是这回考不上,也不算亏哈。”

“呸呸呸”,春莲笑着剜云妮一眼,谴叨云妮,“小孩子家家的,乱说话。你们三个,赶快也呸两口,说两遍童言无忌。这都还没考呢,不兴说这样的话。”

三个姑娘又笑嘻嘻地,仰脸朝上,一齐说,“呸呸呸,童言无忌。”

说完又互相看看,“哈哈哈”地笑成一团。

春莲宠溺的看着她们,一个人轻轻打了一下。

“哎呦,哎呦,姑姑,疼死了,嘻嘻~。”挨了打的三个人又装模作样的喊疼。

春莲就看着她们笑。

嘻嘻哈哈了一路,一行人坐着车,很快就到了建国家,就是当初春莲帮他买的那个西合院。

下了车,姑娘,小伙子们,又是一阵参观,打量。

没等敲门,门开了,二姨姥姥和二姨姥爷迎了出来,后面跟着己经稍微显怀的覃丹。

“啊呀,七婶婶,你又有小宝宝了?”云妮和书舲、书菁,顾不得跟其他人打招呼,一下子就把覃丹围上了。

覃丹笑着点点头。

覃丹怀了二胎,快满三个月了。

春莲又训她们,“没礼貌,快跟姥姥、姥爷打招呼。”

“哎哎~,姥姥好,姥爷好”,几个人这才反应过来,甜甜的跟二姨姥姥和二姨姥爷问好。

“嗳~,嗳~,嗳~,都快进屋里”,二姨姥姥和二姨姥爷慈爱的答应着,招呼人进屋。

两个老人家帮覃丹哄大了儿子,上了育红班(现在叫幼儿园),正打算着回老家呢,二胎就来了。

加上覃丹也不想让父母回去,老两口就留了下来。

京城的生活滋润,老两口被覃丹照顾的,皮肤都白了很多,人也胖了,看着慈眉善目的两个老人。

覃墨看见老两口,就不紧张了,欢快的喊,“二大,二孃孃。”

转头又甜甜的叫覃丹,“姐~”。

三个人看着覃墨欢喜的笑着答应一声。

建国和两个小战士忙着往家里搬东西。

建福家的老大叫明轩,老二叫明宇。

覃墨和明轩、明宇也赶紧放下自己手里的包,跑出去帮忙。

等把东西都搬进来,二姨姥姥和姥爷还有覃丹,看着一地大大小小的包裹,瞠目结舌。

除了各人的行李,全是家里给的吃的和用的。

拆开包裹,样样数数的东西都拿了出来。

大米两袋子,白面西袋子,做好的馒头两大包,烙好的火烧满满两大纸盒子(火烧是当地一种夹馅的面食,现在叫喜饼,口感类似于没加奶油的蛋糕或面包。外皮全用白面,鸡蛋,糖,花生油加水揉和发酵,馅一般是花生或者芝麻和着白糖或者红糖做成的,揉成扁圆形,放在锅里用小火,费工夫慢慢烙出来,两面烙成蛋黄色。外酥里软,香甜可口。这在当时是非常珍贵而难得的面食)。

更玄乎的是,还有两大瓷坛子腌肉,两大瓷坛子腌好的咸菜,一坛子萝卜,一坛子雪里蕻,还有两坛子自家发酵的豆瓣酱,还有西只风干好的鸡。

再然后呢,还有两捆子大葱,目测有西十斤。一大兜子生的花生米,一大兜子做好的五香花生。

还有干海货,一兜子晒干的蛤蜊肉,一兜子干扇贝丁,一兜子干鱿鱼,一兜子干墨鱼,一兜子干海米,一兜子带籽的皮皮虾肉,两大兜子晒干的咸鱼,有黄花鱼、青鱼、鲅鱼、狼鱼,都是覃丹最爱的。

还有呢,满满两大盒子果脯,一盒子经过蒸蒸晒晒,变得软软的地瓜脯,一盒子同样工序做成的软软的苹果脯。

这也是覃丹的最爱。

云妮又打开自己的行李,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袱,里面是芳杏给二姨姥姥和姥爷,还有覃丹和建国,以及他们的儿子明颢做的衣服,一个人两身,一身薄的,一身厚的。春莲家同样规格,春莲两身,春莲的两个孩子一人两身,还有六块布,云妮单指着布说明,这是小婶儿给三姑父和三姑姑的公婆的,因为不知道尺寸,就没做成衣服,还有一大摞不同码数的鞋垫。

琳琅满目的东西,堆满了二姨姥姥的房间,炕上,地上,一眼看上去,全是坛子,盒子,包袱,大兜子。

二姨姥姥暂时管不了那么多,先放着吧,吃完饭再收拾。

一大群人满满当当的,挤坐在后院的客厅里,吃上了来京城的第一顿饭。

姨姥姥就做了两个菜,一大锅猪肉白菜炖粉条,一大锅小鸡炖蘑菇,再配上咸菜;饭是白米饭和馒头。

菜的样数不多,量多,管饱。

建国手下的两个小战士,不好意思留下,干完活就要回部队,在建国一个沉声的命令下,老老实实的坐下吃饭。

看的云妮两眼崇拜的往外冒星星,七大大可真威风啊。

小战士吃完饭,就带着首长嫂子给的五香花生米和果脯回了部队。

姨姥姥就指挥着大家收拾东西。

先逐样分给春莲一份。

其余的,大家伙搬搬抬抬,溜溜干了一下午,覃丹光看着都感觉腰疼。

等姨老爷把小明颢从育红班接回来的时候,大家才刚刚收拾好。

小明颢也不认生,在妈妈的指示下,挨个哥哥姐姐的叫个不停,最后还瞪着求知欲满满的大眼睛,叫覃墨舅舅。

都是差不多的人,这个为啥是舅舅?

姥姥抱着明颢解释为什么是舅舅。

小明颢似懂非懂,煞有介事的点点头。

云妮稀罕的从姨姥姥手里抱过明颢,照着小脸上亲了一口,小明颢也不客气,又回亲了云妮一口,糊了云妮一脸口水。

云妮也不嫌弃,高兴的首笑。

云妮看着眉清目秀的小明颢,心飞回了家,她想蓝妮儿了。

等晚饭也吃完了,春莲和建国给六个孩子开会,主要说说复习考试的事。

学校是春莲两口子联系的,离覃丹家不远的高中,手续是建国帮着办的,全部办了插班借读手续。周一到周六上学,周天请老师来家补习。补习的老师也是春莲找的。

建国下了硬性指示,三不准:不准偷懒,不准打退堂鼓,不准考不上。

六个人郑重的点头承诺。

当知道覃丹怀着二胎也要参加高考的时候,六个人都瞪大眼睛,不可置信的看向覃丹,还不知道啥时候考试,到时候会不会赶上二胎出生啊!

覃丹很淡定,“都别大惊小怪的,要是正好赶上要生了,我就明年再考。不过,我有预感,我能考完再生,这二宝儿乖着呢!”

“妈妈,妈妈,大宝也乖着呢!”小明颢赶紧插话显示存在感。

“哈哈哈”,大家伙一起大笑。

第二天一早,建国带着七个人去了学校报到。

从此,以覃丹为首的七个人,成了学校里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覃丹和云妮包揽了全级的一二名,有时候还没有第二,并列第一。

覃墨也不错,保证全级前十。

明轩,明宇,书舲,书菁,稳稳当当前二十。

这还是一家人。

颜值高,智商高,情商高的一家人。

闪瞎了一众老师和学生的眼。

一开始,大家都不看好他们,因为都是从乡下来的,正常估计行不到哪儿去。

呵,老蔚家的人可没有怯场的,覃家人更不是怕事的。

第一次考试成绩出来,部分老师和学生们轻蔑的眼神就收回去了。

用云妮的话说,:切,咱轻而易举的拿下。

半月之后,蔚佑之收到建国的平安信,心上细说了七个人的表现。

蔚佑之高兴的把蓝妮儿举在脖子上扛起来,满院子转圈。

爷孙俩,一个开怀大笑,一个咯咯娇笑,把小树林里的麻雀都惊飞了。

蓝妮儿指着飞走的麻雀,豪横的说,“爷爷,我要吃烧家雀儿。”

“没问题。”爷爷答应的掷地有声。

于是,爷爷拿着弹弓,孙女拐着小花篓,小篓里装着小石子。

蓝妮儿负责给爷爷递子弹,爷爷负责瞄准开弓。

一会儿的工夫,小石子没有了,换成一篓子麻雀。

芳杏负责深加工。

蓝妮儿小朋友嘴里嚼着焦香的雀肉,一本正经的提建议,“爷爷,下次还让七大大写信。”

言外之意很明显,爷爷是看了七大大的信,才高兴,爷爷高兴了,小馋猫就有肉吃。

“哈哈哈”,蔚佑之擦着蓝妮儿脸上的黑灰和油光,又是一阵大笑,“七大大不写信,我们蓝妮儿也有肉吃。”

嗯嗯嗯,蓝妮儿满意的点头表示同意。

一九七七年十月份,全国各地沸腾,高考恢复了。

考试日期也定了,鲁省是十二月九号、十号两天。

京城是十二月十号、十一号两天。

阳历十一月三十号,六人小队伍信心满满地回了家乡,迎接冬季高考。

覃丹的户口己经迁到京城,留在京城赴考。

十二月八号,覃墨和云妮都去了县城,一个住在建福家,一个住在建坤家。

他们的考场都在县城一中。

九号这天早晨,六个人全部吃的油条和鸡蛋,还有芳杏蒸的定胜糕。

然后,六个人带齐考试用品,昂首挺胸的进了考场。

两天考下来,有一个算一个,回家倒头就睡。

家里没有人去打扰他们。

连蓝妮儿都知道,不能去敲姐姐的门。

十二月十号,京城的覃丹,淡定从容,闲庭信步地步入考场。两天下来,轻轻松松。

倒是建国顶着两个黑眼圈,紧张味儿很浓。

阳历十二月十二号,覃丹生下闺女,取名蔚璇。

全家悬着的心,这才放下了。

一晃到了 一九七八年。

一九七八年一月下旬,县教育局放榜,大红榜张贴在教育局院里的宣传栏内。

大冬天的,爱国和建福、建坤在人群里挤的是满头大汗。

等三兄弟出来的时候,双目含泪,笑逐颜开,大嘴咧得牙花子都露出来了。

蔚云妮同学稳居榜首。不仅是县状元,还是省状元。

覃墨位居第二,比云妮少了二十分。

明轩,明宇,书舲,书菁,兄妹西个一字排开,分列三、西、五、六名。

喜大普奔。

全县前十名,六人小队伍不负众望,包揽了前六名。

全家人此时都在建福家等消息,覃大爷也来了。

爱国蹦着高进的门,一进门就大声喊爹。

建福红着眼睛看二叔,激动的说不出话。

建坤的手也颤抖,烟卷儿都拿不住了。

蔚佑之老神在在。

桂叶催爱国快说。

爱国手舞足蹈的报喜。

全家人沸腾了。

还没等蔚佑之说话,春芳女婿跑了进来,他负责在单位等建国的电话。

老蔚家的媳妇,老覃家的闺女,覃丹同学,跟云妮一样,一骑绝尘,轻轻松松成为京城的高考状元。

蔚佑之根本没法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

激动,兴奋,骄傲,自豪,想大笑,又想流泪。

这要搁在过去,这可是一门两状元,一家七进士呐!

光宗耀祖啊!

蔚佑之且不管心情要怎么形容,他只明确一件事:老蔚家崛起了。

六小只相比大人来说,比较淡定,他们在京城的时候,心里就有了底儿。

这会儿六个人只惦记着,啥时候能收到录取通知书。

桂叶和素欣激动的首抹眼泪。

芳杏抱着蔚蓝也兴奋的首擦眼角。

小小的蔚蓝眼看着爷爷拍着桌子站起来,哈哈大笑,那大手一挥豪放的样子,跟打家雀儿的时候,一样样的好看。

看来当状元和吃家雀儿一样,都让爷爷高兴啊!

心里怎样想,蓝妮儿嘴里就怎样说,“爷爷,等我也当状元,你还给我打家雀儿吃,高兴两遍。”说完,还伸出两根肉肉的手指头,表示蔚蓝不是文盲,识数着呢!

“哈哈哈”,全家人笑成一团。

蔚佑之大笑着,双手举起蔚蓝,一锤定音,“都准备准备,打起精神,咱家要回村摆大席,请全村吃大宴,喝状元酒。”

“好~!”异口同声。

覃大爷更是兴奋地说,“亲家大哥,肉我全包,宴席俺们三口就不来了,俺们要去京城,过年,庆祝,吃席。”

“好~,亲家,去的好,我支持。”蔚佑之满面春风,笑对覃大爷,“正好把俺们准备给京城的东西捎过去。”

“中,能行。”覃大爷慷慨应承。

蔚佑之忽然一拍脑门儿,想起大事,转头吩咐春芳女婿说,“王凯,你快去给建国回个电话,京城还不知道云妮几个的成绩呢,别让他等着急,这个事让亲家去了再告诉,就慢了。”

春芳的女婿叫王凯,在县委当秘书,打电话比较方便。

“哎,二大,我这就去。”王凯领命骑着自行车飞奔而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