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后竞赛时代的新篇
知识竞赛圆满结束,西合院沉浸在喜悦与自豪之中。然而,生活的琐事并不会因为一场成功的活动就停歇。在这之后,西合院的日常又悄然恢复,却也带着因竞赛而焕发的别样活力,每一处角落似乎还留存着当时的热闹劲儿。
午后,暖烘烘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像碎金子似的洒在西合院的地面上,映出一片片不规则的光影。贾张氏坐在院子里那张磨得有点光滑的石凳上,手里紧紧攥着那本记录西合院故事的旧本子。本子的纸都泛黄了,边角也有些磨损,可在她眼里,这就是西合院的无价之宝。她时不时慢慢地翻着,每一页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记忆的大门,脸上不自觉地露出笑容,那笑容里,有对过去日子的怀念,也有对如今西合院变化的欣慰。
秦淮茹端着一盆刚洗好、还滴着水的衣服,轻快地从屋里走出来。阳光照在她身上,衬出她勤劳又坚强的身影。看到贾张氏专注的样子,她嘴角上扬,露出温和的笑容,说道:“妈,您还在看那本子呢,竞赛都结束好些日子了。” 语气里带着几分亲近和调侃。
贾张氏抬起头,先轻轻哼了一声,然后说道:“结束了咋啦,这里面的故事可都是咱西合院的宝贝,得常看常新。说不定哪天又有游客来参观,我还能给他们好好讲讲,让他们也感受感受咱西合院的烟火气和那些难忘的事儿。” 一边说着,一边又低头仔细看着本子上的字,手指轻轻摸着纸张,好像在跟过去的时光聊天。
这时,傻柱和王丽手牵着手,在院子里悠闲地散步。傻柱满脸笑容,都快咧到耳根子了,对旁边的王丽说:“王丽,你看咱这西合院,经过这竞赛一折腾,是不是更有味道了?就像陈年老酒,越品越香。” 说话间,眼神里全是对西合院的喜爱和自豪,就像在给心爱的人介绍自己最宝贝的东西。
王丽微微点头,眼里满是温柔,轻声应道:“是啊,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这儿了。刚来的时候,就觉得这院子古色古香,很有韵味,可住得越久,就越发现这儿的人更让人着迷,感觉每个人都那么热情、善良,就跟一家人似的。” 两人在院子里走着,阳光给他们的身影镶上一层金边,画面温馨又美好。
正说着,许大茂迈着他那特有的步子走了过来。看到他俩这么甜蜜,眼睛一转,故意调侃道:“哟,傻柱,瞧你这甜蜜样儿,都快把人腻死了。这大白天的,也注意点。” 脸上带着似有似无的坏笑,那语气里,有几分羡慕,又有几分想逗他们的意思。
傻柱一听,马上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去去去,你羡慕嫉妒恨吧。有这闲工夫在这儿瞎嚷嚷,还不如多想想咋为西合院做点实事,别一天到晚净整些没用的。” 说着,还把王丽的手牵得更紧了些,像是在向许大茂宣告自己的幸福。
许大茂撇了撇嘴,满脸不服气地回应:“我咋没做事了,上次给西合院找媒体宣传,效果多好,现在咱西合院在这一片儿可出名了。要不是我,能有这好事儿?” 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扬起下巴,脸上带着一丝得意的神情,好像在强调自己的功劳。
李阳正好从旁边路过,听到他们的对话,停下脚步,笑着说:“许大哥,宣传确实是好事,上次您找的媒体,也确实让西合院的名气提高了不少。但咱往后得找更正规、更有影响力的渠道,把西合院的文化更全面、更深入地展现出去。不能只满足于小打小闹,得往更高的层次发展。” 李阳说话时,眼神坚定又充满期待,好像己经看到了西合院未来更辉煌的样子。
许大茂听了,微微皱起眉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里琢磨着李阳这话确实有道理。正想着,又觉得不能就这么轻易被李阳说服,于是开口道:“话是这么说,可哪有那么容易找到合适的渠道,这事儿,还得慢慢商量。” 虽然嘴上没完全服软,但心里己经认同了李阳的观点。
但平静日子没过多久,新矛盾又冒出来了。随着西合院的名气越来越大,来参观的游客渐渐多了,为了能更好地展示西合院的文化魅力,西合院打算重新规划公共区域,增设一些文化展示设施。这本是件提升西合院形象、促进文化传承的好事,可在讨论方案时,却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论。
二大爷刘海中第一个站出来,提出要把公共区域分成小块,按家庭人口分配使用。他一边说,一边比划着,脸上带着不容置疑的表情:“咱西合院各家人口不一样,我家人口多,孩子又都大了,平时活动空间就不够。这公共区域重新规划,自然得按人口来分,我家就应该多占些地方,这样才公平合理。” 在他看来,自己的要求合情合理,完全是为自家的实际需求考虑。
三大爷阎埠贵一听,马上坐不住了。他推了推鼻梁上那副有点旧的眼镜,清了清嗓子,反驳道:“这公共区域是大家的,咋能光按人口分呢?应该根据对西合院文化传承的贡献来划分,谁贡献大,谁就多用。我平时为了给孩子们讲西合院的历史、教他们传统礼仪,费了多少心思,这贡献可不能被忽略。要是按人口分,那对我们这些为文化传承努力的人可不公平。” 阎埠贵说话时,条理清晰,眼神里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的倔强和坚持。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声音也越来越大。刘海中脸涨得通红,脖子上的青筋都微微鼓起来了,大声强调自家人口多的实际困难;阎埠贵也不甘示弱,不停地列举自己为西合院文化传承做的种种努力,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争得面红耳赤。
易中海赶忙从人群里走出来,站在两人中间,双手在空中虚按了几下,想平息这场争论:“都别吵了,大家都是为了西合院好。这公共区域的规划,可是关系到咱西合院未来发展的大事,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能只想着自己,得顾全大局。” 易中海作为西合院的一大爷,平时在大家心里威望挺高,这时他一开口,两人的声音稍微小了些,但脸上还是带着不服气的表情。
李阳也快步上前,诚恳地劝道:“二大爷、三大爷,咱们的目的是让西合院更好地传承文化,公共区域的规划也得围绕这个目标。要不咱们再重新商量商量,心平气和地坐下来,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咱们都是西合院的一份子,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西合院建设得更好。” 李阳的话,语气平和却又有力量,让在场的人都不禁陷入思考。
刘海中还是有点不服气,小声嘟囔着:“我家人口多,确实需要更多空间,这要求不过分吧。这么多年,一首都挤在那几间屋子里,孩子们想活动都没地儿。” 声音虽然小了,但还是能听出他心里的坚持。
阎埠贵马上反驳:“贡献大小才是关键,不能光看人口。要是都按人口来,那文化传承还咋搞,西合院的特色还咋体现?” 说着,还看看周围的人,好像在寻求支持。
就在这时,贾张氏也慢悠悠地凑了过来。她看看争吵的两人,又看看周围一脸无奈的众人,开口说道:“我说你们俩,别吵了。这西合院是大家的家,可不是你们俩争来抢去的地方。要我说,这公共区域就该用来展示咱西合院的文化,让游客一来,就能感受到咱西合院的魅力。怎么分配使用,也得为这个服务。要是为了一点地方争得面红耳赤,让外人看了笑话,还咋传承文化。” 贾张氏平时说话有点泼辣,但这时这番话,可说到点子上了,让众人都不禁点头。
众人听了,都陷入沉思。李阳趁热打铁,接着说道:“张大婶说得对,咱们可以在公共区域设置一些文化展示墙,把西合院的历史变迁、老照片、传统习俗都展示出来;再弄个传统技艺体验区,像剪纸、捏泥人这些,既能展示西合院文化,又能让大家参与进来,增加互动性。在使用时间上,定个合理的轮流表,每家都有机会在不同时间段使用这些区域,开展家庭活动或者接待游客。这样既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又能保证公共区域的合理利用,还能更好地传播西合院文化。” 李阳详细地说着自己的想法,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让人听了觉得切实可行。
大家听了李阳的提议,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刘海中也觉得这个办法虽然没完全满足自己多占空间的想法,但确实能兼顾到各方面,而且对西合院的发展有利,于是也不再坚持。阎埠贵则对文化展示的部分很满意,觉得自己一首以来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有了更好的实现方式。一场矛盾这才化解,西合院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氛围。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西合院的上空,袅袅炊烟缓缓升起,给整个院子添了一份宁静又温馨的气息。傻柱在厨房里忙活着,给大家准备晚餐。厨房里热气腾腾,各种食材在他手里好像有了生命,不一会儿,的香味就飘了出来。王丽在旁边帮忙,一会儿递个调料,一会儿帮忙切个菜,两人有说有笑,时不时传来几声爽朗的笑声,为这平凡的傍晚增添了几分甜蜜。
院子里,孩子们在你追我赶地玩耍,笑声在整个西合院回荡。大人们则围坐在一起,一边看着孩子们玩,一边聊着一天的趣事。有人分享着今天在工作中遇到的新鲜事儿,有人说着家里孩子的调皮捣蛋,还有人回忆着知识竞赛时的精彩瞬间。虽然生活中还是会有争吵、有分歧,但经过知识竞赛的洗礼,西合院的邻里关系好像更紧密了。大家都明白,在西合院文化传承的路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让这座古老的院子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散发独特的魅力,写下更多温暖又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