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街道办小干事
四合院:街道办小干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四合院:街道办小干事 > 第17章 改造中的波折

第17章 改造中的波折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街道办小干事
作者:
老张家老二
本章字数:
4982
更新时间:
2025-04-03

第十七章:改造中的波折

李阳和居民们满心盼着西合院能变好,就像准备大干一场的人,浑身是劲,一心想把这儿打造成有文化特色的社区。他们盼着西合院能重新变得好看,成为城里一道亮眼的风景。可想法挺好,现实却给了他们狠狠一击。

在规划公共区域改造的时候,矛盾一个接一个。大伙开会,都同意在院子中间修个文化长廊,把居民们的艺术作品摆上去,不管是好看的画、漂亮的书法,还是生活里拍的照片,都能在这儿展示。长廊还会放上记录西合院过去的老照片,那些发黄的照片,装着以前的事儿,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这儿的生活。可说到长廊修在哪儿,居民们吵起来了。

后院的几位居民特别坚持,说文化长廊就得修在后院。他们觉得,这样每天出门进门都能顺便看,后院安静,还能好好欣赏,沉浸在文化氛围里。中院和前院的居民却觉得,中院才是西合院的中心,人来人往的,居民平时走动、外来客人都得经过这儿。把文化长廊修在中院,就像把宝贝放在显眼的地方,能让每个进院子的人都看到西合院的特别,一进来就能感受到它的文化。两边各说各的,互不相让,吵得越来越凶,差点就打起来了。

李阳夹在中间,脑袋都大了。他知道,这看似简单的选址问题,要是处理不好,改造工程就没法顺利进行,好不容易处好的邻里关系也得搞砸,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于是,他决定一家一家去聊,耐心地听大家的想法和要求。

李阳先去了后院,找到那些想把文化长廊修在后院的居民。他笑着,特别诚恳地说:“叔、婶儿,我懂你们的想法,修在后院你们看东西是方便。可咱们打造有文化特色的社区,是为了让整个西合院更有文化味儿,吸引更多人来看,让西合院出名。中院位置好,把文化长廊修在那儿,就像给西合院开了扇展示自己的大门,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故事,看到大家的本事。而且,咱们还能在长廊弄些互动的地方,搞书画交流、摄影分享会这些文化活动,地方大,大家玩得也开心。” 李阳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眼神里满是真诚,好像己经看到了未来的好样子。

后院的居民听李阳这么说,虽然还是舍不得家门口这个 “好地方”,但仔细想想,也觉得李阳说得有道理。一位大叔抽了口烟,慢慢说道:“李阳啊,我们也不是不讲理,就是图个方便。既然你这么耐心解释,说得也在理,我们再想想。” 其他居民也都点头,说愿意再考虑考虑这个方案。

接着,李阳又赶忙跑到中院和前院,跟这边的居民聊。他站在院子中间,看着围过来的人,诚恳地说:“大家的想法我都清楚,中院这位置确实好,不管从哪儿看,都适合修文化长廊。可咱们也得体谅后院的邻居,他们也想在家门口享受文化长廊带来的乐子。咱们都是一个院子的人,能不能一起想想办法,既能把文化展示出来,又能让每个院子的人都方便,让西合院真正变成一个和和睦睦的大家庭?” 李阳的话像春风一样,让大家激动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都开始琢磨起来。

经过好几天的努力,李阳一家一家地跑,反复沟通,不停地调整方案,终于想出了一个大家都勉强能接受的办法:把文化长廊修成 “L” 形。一部分在中院显眼的地方,作为主要展示区,把西合院的历史、居民们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摆这儿,让每个进西合院的人都能被吸引住;另一部分伸到后院,弄些椅子和小展示区,方便后院居民平时用,他们可以在这儿晒太阳、看书、看邻居的作品,享受悠闲时光。这个方案,既照顾了中院的展示功能,又满足了后院居民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两边的利益。

就在选址问题好不容易解决,大家刚松口气的时候,资金问题又像突然来的暴风雨,给改造工程带来了大麻烦。街道办全力支持,给了一部分钱,可对这么大的改造工程来说,这点钱根本不够。李阳和易中海到处跑,找各个相关部门,拉企业赞助,参加各种项目申报会,想多要点支持,可现实总是让人失望,大多时候都被拒绝了,效果不太好。

看着大家因为资金问题,一开始的那股热情慢慢没了,李阳急得不行。他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眉头皱得紧紧的,心里发誓,绝不能让大家的努力白费。想来想去,他决定在院子里搞个募捐活动。他带头把自己存的一部分钱拿了出来,那可是他留着以备不时之需的钱,可这会儿,为了西合院的将来,他一点都没犹豫。同时,他还让街道办的同事们帮忙捐款,给他们讲西合院改造有多重要,现在又遇到啥困难。在他的带动下,西合院的居民们也都大方地捐钱,你一百,我五十,虽然每个人捐的钱不多,但每一分都装满了大家对西合院的爱,对未来的期待,每一分钱都带着大家的心意。

可募捐来的钱,和改造需要的大钱比起来,还是差得远。李阳感觉自己像掉进了深不见底的泥潭,越使劲陷得越深,不知道该咋办。就在他快绝望的时候,突然想起之前参加文化宣传活动时,认识了一个文化公司的老板。当时,这个老板对西合院的文化氛围特别感兴趣,说不定他能在这时候帮上忙。李阳抱着试试的想法,心里七上八下的,拨通了老板的电话。

电话通了,李阳先客气地问了好,然后小心翼翼地说了自己的来意。老板听李阳说完,沉默了一会儿,好像在想事儿。过了一会儿,老板慢慢说:“我一首觉得西合院的文化特色挺好,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潜力。这样吧,我可以出一部分钱,但作为交换,我想在文化长廊里弄点地方,宣传我们公司的文化产品和想法。毕竟,我们公司也在做文化传播,和西合院的文化建设有点像。” 李阳一听,心里犯难了。他一方面特别感激老板愿意给钱,这可真是救急的好消息;另一方面,又担心这样会让西合院的文化味儿变了,让原本古色古香、充满邻里情的文化长廊变得太商业化。

李阳把这事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易中海和其他居民代表。大家围坐在一起,吵得热火朝天。有人觉得,只要能把文化长廊修起来,给企业做点宣传也没啥,毕竟现在资金是最大的难题;也有人担心,商业宣传会让西合院没了原来的味道,破坏大家一首努力营造的文化氛围。吵了半天,大家慢慢冷静下来,最后决定接受这个条件。

易中海叹了口气,说:“李阳,现在也没别的办法了。咱们得先把文化长廊修起来,让西合院的改造能接着往下走。给企业做点宣传,说不定还能借着他们的力,让西合院更出名,吸引更多人关注咱们的文化特色。只要把握好度,应该不会有啥大问题。” 其他居民代表也都同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