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梦:海涯鞘生
忆梦:海涯鞘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忆梦:海涯鞘生 > 第八十二章 海葬仙宫

第八十二章 海葬仙宫

加入书架
书名:
忆梦:海涯鞘生
作者:
诗心疯
本章字数:
2300
更新时间:
2025-05-03

[第一幕 第八十二场]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夫仙踪绝迹之所,有湖巍然,枕古城濠堑而卧,浴斜阳于末晖。其地也,滇南奥壤,古滇余脉,城堞逶迤而环碧波,烟岚叆叇以笼远岫。每当暮色西合,残阳坠于西山,湖光熔金,水天共染,恍若鸿蒙初辟之境——此无仙人处,反得天地真意者也。

湖底有秘,曰囚龙绳、困龙索。先民传言,曩者蛟龙为患,翻波裂岸,黎庶苦之,乃铸铁索千钧,系其颈而沉诸渊。岁月侵蚀,铁索斑驳,犹垂于深潭之间,下悬破舟一苇,其形佝偻,若鬼物浮游,鳞苔覆舷,藻荇缠樯,虽潜夫探幽,亦心惊而神悚。或谓此舟乃古滇遗舸,载玉帛而沉,藏文明于水底,千载之下,犹待人寻。

湖畔有径,青石为骨,杂以夯土,蜿蜒如带。道旁古木参天,浓荫匝地,盖先人植于累岁之前,今者行者得以庇烈日、避风雨,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信非虚言。每至登临,足音叩石,回音清越,遥想汉唐之时,马帮络绎,驼铃叮当,负盐茶以走西方;今人徒步其上,踏古人之旧迹,览湖山之新貌,虽时移世易,而奇迹长存,不亦壮哉?

客自远来,望湖岸洋楼错落,穹顶雕栏,掩映于繁花绿树之间,讶然呼曰:“此非米兰之畔耶?”更见市肆之中,红塔山烟标赫立,霓虹映水,酒香袭人,因笑谓:“斯地之韵,较欧罗巴尤过之。”然此湖之妙,不在西式雕镂,而在本土风流——潮起潮落,有燕雀穿云而鸣,其声信然;渔舟出没,载星子而归,其影孤然;沙滩似雪,宿雁息于白沙,芦苇摇于浅滩,更有彝家儿女,衣饰绚烂,篝火旁踏歌而舞,银铃与浪声相和,此等浪漫,岂港式浮华、欧式奢丽所能仿佛哉?

昔者观湖,见诗碑矗立,刻句云:“高原之泪譬莱拉,大地之眼红树繁。若有来生渔民寄,净花水月自投潭。”字迹漫漶于苔痕之间,诗意却穿透千古——盖以莱拉喻湖之清泪,红树状地之赤忱,渔民寄梦于水月,足见天地与共之情。彼时未及留影,心有微憾,然转而思之:山水之美,存乎心眼,岂必赖丹青以传?正如孤山寺中,有联曰“二十年终岁,伤了日夕残。此去沧海尽,泪洒孤山前”,寺虽屡毁屡建,而古柏依旧,虬枝撑天,每至月夜,松涛如诉,恍闻古人叹惋之声,此等幽思,固非片纸能载也。

至若玉溪之地,市不列“玉溪”之名,而独重红塔之产,亦见俗趣之妙。红塔山者,烟香远播,名动九州,与湖山相映,成一方标识。登高一望,水天苍苍,渔舟一梭,星子一粒,平地起汪洋之壮阔,白沙停雁阵之悠然,此景此境,非胸有丘壑者不能识,非心怀赤诚者不能悟。

嗟乎!抚仙湖者,集天地之灵秀,汇古今之变迁,无仙人而自显其幽,非异域而自有其韵。吾辈临此,当敛神静气,听波声之潺湲,感岁月之沧桑——盖山水无言,而胜境长留,唯用心者得之。

高原之泪譬莱拉,大地之眼红树繁。若有来生渔民寄,净花水月自投潭。

二十年终岁,伤了日夕残。此去沧海尽,泪洒孤山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