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锦心收拾好,弘晏迫不及待地冲进殿内,只见锦心面色苍白地躺在床上,但脸上却挂着虚弱而幸福的笑容。两个小婴儿被妥善地安置在一旁,正挥舞着小拳头,啼哭着。
弘晏走到锦心床边,轻轻握住她的手,声音颤抖地说:“锦心,辛苦你了,你和孩子们都平安就好。”锦心微微点头,轻声说道:“弘晏,咱们有儿有女了。”
婉婉和富察夫人也走进产房,看着可爱的小阿哥和小格格,笑得合不拢嘴。婉婉说道:“这龙凤胎可是难得的祥瑞之兆,咱们大清后继有人呐。”富察夫人也在一旁说道:“我女儿真是争气,给咱们富察家,给东宫添了这么大的福气。”
雍正得知消息后,龙颜大悦,立刻下旨赏赐东宫上下。同时,他也亲自来到东宫看望两个孩子。看着襁褓中可爱的小阿哥和小格格,雍正满脸笑意,说道:“这两个孩子生得如此可爱,朕甚是欢喜。小阿哥就赐名永祺,寓意着吉祥如意;小格格就赐名永瑶,希望她如美玉般珍贵。”
弘晏和锦心连忙跪地谢恩:“谢皇阿玛赐名。”
庆功宴过后,东宫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氛围中。弘晏每日处理完政务后,都会早早回到东宫,陪伴锦心和两个孩子。他看着永祺和永瑶一天天长大,心中满是幸福。
有了新生命的降临,时间就过的飞快,转眼间,马尔泰侧妃也为弘晏添了一位小阿哥,西林觉罗侧妃为弘晏添了一位小格格,西林觉罗侧妃虽有些遗憾不是阿哥,不过看着女儿可爱的面庞,也是爱的不行。弘晏也是因着东宫的三个人不是刚生产完,就是在孕中,又被雍正赐了几个格格。太子妃虽心有酸涩,却也知道这是正常的,太子身为储君,不可能只有自己一个人。如今自己有儿有女,有太子的敬重和爱护己经好过很多人了,要懂得知足。
雍正十二年,太子龙凤胎的抓周宴,雍正下旨在乾清宫大办。这一天,众位宗氏宗亲,文武百官,內妇诰命等纷纷进宫贺喜。
乾清宫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巨大的红色喜字贴满了各个角落,五彩的绸缎随风飘舞,宫灯摇曳,映照得整个宫殿金碧辉煌。
众人陆续进宫,他们手中拿着精心准备的贺礼,脸上洋溢着谄媚的笑容。朝堂上的大臣们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讨好太子,为自己的仕途增添助力;宗氏宗亲们则是带着对皇家新血脉的祝福,前来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内妇诰命们穿着华丽的服饰,互相寒暄着,眼神中却不时流露出攀比和嫉妒的神色。
锦心抱着永瑶,弘晏抱着永祺,在乾清宫内迎接宾客。锦心今日穿着一身华丽的宫装,发髻高挽,珠翠满头,虽然产后身体还未完全恢复,但她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光彩。弘晏身着一身明黄色的锦袍,英姿飒爽,他紧紧地抱着永祺,眼神中充满了慈爱和自豪。
就在这时,雍正皇帝在一群太监宫女的簇拥下走进了乾清宫。众人立刻跪地行礼,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雍正笑着摆了摆手,说道:“都起来吧,今日是朕的皇孙和皇孙女抓周的好日子,大家不必拘谨,尽情玩乐。”抓周仪式即将开始,众人围拢过来,目光都聚焦在铺着红布的桌子上。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有文房西宝、金银珠宝、刀剑兵符、印章书籍等。
永祺被放在桌子前,他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他先是伸出小手摸了摸旁边的拨浪鼓,然后又拿起了一支毛笔,在纸上胡乱地画了几下,接着又将毛笔扔到一边,伸手去抓旁边的印章。弘晏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道:“看来这孩子将来定是有治国理政之才。”
永瑶也被放在桌子前,她的小手指了指那些漂亮的珠花首饰,然后又拿起了一本画册,坐在那里认真地翻看着。锦心笑着说:“咱们瑶瑶以后定是个心思细腻、才情出众的姑娘。”
众人纷纷鼓掌祝贺,夸赞龙凤胎聪明伶俐、有福气。雍正走到永祺和永瑶面前,看着两个可爱的孩子,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他拿起桌上的一块玉佩,递给永祺,说道:“这玉佩是朕亲自挑选的,就赐给你了,希望你将来能成为朕大清的栋梁之才。”又拿起一支金簪,递给永瑶,说道:“这金簪就赐给你,愿你一生幸福美满。”
弘晏和锦心连忙跪地谢恩:“谢皇阿玛赏赐。”这时,马尔泰侧妃抱着自己的小阿哥走了过来,笑着说道:“太子妃姐姐,你家龙凤胎真是让人喜爱,我家这孩子以后还要多向他们学习呢。”
锦心礼貌地笑了笑,说道:“妹妹客气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你家小阿哥将来也必定前途无量。”
西林觉罗侧妃也抱着自己的小格格走了过来,说道:“是啊,这抓周也就是个乐子,孩子们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抓周仪式结束后,雍正接着道“朕这里还有一道旨意,苏培盛宣旨吧。”众人听闻立马都跪地迎旨,只听苏培盛尖着嗓子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践祚以来,殚精竭虑,以天下苍生为念,治理大清数十载。今春秋己高,精力渐衰。太子弘晏,德才兼备,仁孝恭谨,监国多年,于政务娴熟,民心所向。朕决定即日起退位,传位于太子弘晏。新皇登基之礼,择良辰吉日举行。尔等臣工,当尽心辅佐新皇,共保我大清江山永固,国泰民安。钦此!”
众人皆伏地叩首,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震彻乾清宫。弘晏震惊之余,急忙跪地,惶恐道:“皇阿玛,儿臣才疏学浅,恐难担此重任,还望皇阿玛收回成命。”
雍正走下御座,亲手扶起弘晏,目光慈爱而坚定:“弘晏,你不必推辞。朕观察你多年,你处理政务公正无私,心怀百姓,实乃我大清之福。朕的身体朕知道,也该颐养天年了,这个天下交给你,朕放心,也盼你能带领大清走向更远。”
弘晏眼眶泛红,重重磕头:“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祖宗社稷,不负皇阿玛信任。”
此时,殿内众人神色各异。有的大臣面露欣喜,认为新皇登基或许会带来新的机遇和变革;有的则心怀忧虑,担心权力交接会引发动荡。而几位侧妃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马尔泰侧妃生性洒脱,只抱着儿子乐呵。
西林觉罗侧妃抱着小格格,脸上虽挂着得体的笑容,可眼底却藏着一丝失落。她深知,太子登基后,后宫的格局必将重新洗牌,自己和女儿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锦心作为太子妃,此刻内心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自己的丈夫即将成为皇帝,紧张的是他们即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责任。她紧紧握住弘晏的手,轻声说道:“殿下,咱们一起努力,守护好这大清江山。”
而永祺和永瑶这两个小家伙,似乎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是好奇地看着周围这些行礼、欢呼的人们。
接下来的日子,皇宫上下开始为新皇登基大典忙碌起来。礼部官员们日夜不停地商讨仪式细节,内务府则忙着准备各种庆典用品。京城内外也洋溢着一种既庄重又喜庆的氛围,百姓们都在期待着新皇的登基,希望能迎来一个更加繁荣的时代。
回到坤宁宫,婉婉还有些回不过神“皇上怎么就想着退位了,您身体不是还好好的吗?”雍正笑道“朕的身体朕知道,操劳不了太久了,况且,朕也想多陪陪你,这么些年都是你在朕身后,为朕打理后院,管理后宫,朕看的出来,你并不喜欢这些。等到弘晏登基之后,朕就带你去圆明园居住,也过一过那普通夫妻的生活如何?”“那后宫众位姐妹们呢?”“她们就留在宫中养老吧,弘晏也不会亏待她们的。”雍正随意道。
婉婉靠在雍正怀里,心中泛起丝丝暖意。但想到那些在宫中度过漫长岁月的妃嫔们,她还是有些担忧:“皇上,虽说弘晏会善待她们,可这后宫中多有姐妹伴您多年,咱们还是得给她们安置妥当,也算是给大家一个安心。”
雍正轻轻拍了拍婉婉的背,说道:“你心地善良,想得周到。朕自会让弘晏安排好她们的住处和用度,保证她们衣食无忧。”
与此同时,毓庆宫中也热闹非凡。锦心忙着和府中的管事嬷嬷们一起整理弘晏登基后需要用的物件,安排府中侍从们的去留。她深知,从太子妃到皇后,这身份的转变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规矩。
弘晏则在书房里与几位心腹大臣商议着登基后的新政。
而西林觉罗侧妃回到自己的住处后,便陷入了沉思。她知道,自己和女儿在新的后宫格局中必须要重新寻找立足之地。她叫来自己的心腹丫鬟,低声说道:“你去打听打听,其他几侧妃格格都有什么打算,咱们可不能落后。”
丫鬟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回来禀报:“主子,马尔泰侧妃似乎并不在意这些,整日陪着小阿哥玩耍。而其他几位格格也都在观望,没有什么大的动作。”
西林觉罗侧妃皱了皱眉头,心中盘算着:“看来我得主动出击了。等太子登基后,我要找机会向新皇后表表忠心,为我和女儿谋个好前程。”
随着登基大典的日子越来越近,皇宫内外的气氛也越发紧张和忙碌。一场新的权力更迭即将来临。
转眼就到了登基大典的日子。天色尚未破晓,紫禁城便己灯火通明。一队队侍卫手持长枪,整齐排列在宫殿的各个要道,他们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为这庄重的仪式增添了几分威严。
太和殿外,巨大的青铜鼎中,香料燃烧的烟雾袅袅升起,弥漫着一股神秘而庄重的气息。礼部官员们身着华丽的朝服,在殿前忙碌地穿梭着,检查着每一个细节,确保仪式万无一失。
文武百官们身着朝服,按照品级高低,有序地站立在广场上。他们的脸上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交头接耳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锦心在宫女们的簇拥下,早早地便到了坤宁宫,开始精心梳妆打扮。她身着华丽的凤袍,头戴凤冠,每一件配饰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铜镜中的她,眼神中既有紧张,又有一丝骄傲。身旁的宫女们一边为她整理着服饰,一边轻声安慰着她:“娘娘,您今日真美,定能母仪天下。”锦心微微点头,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而在乾清宫,弘晏也在做着最后的准备。他穿上明黄色的龙袍,那上面绣着的五爪金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飞而起。他对着镜子整理着衣冠,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自信。几位心腹大臣站在一旁,再次向他汇报着登基后的各项安排。弘晏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认可。
与此同时,雍正和婉婉也从慈宁宫缓缓走出来。是的,慈宁宫,婉婉己经搬到了慈宁宫,坤宁宫留给了锦心居住,弘晏也选择了乾清宫居住,把养心殿留着给雍正居住。雍正的嫔妃们也都被安排进了寿康宫,寿安宫,宁寿宫和宁安宫。
雍正虽己退位,但依然身着一身庄重的服饰,他的步伐沉稳而有力。婉婉则挽着他的手臂,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他们的身后跟着一群宫女和太监,场面十分壮观。
时辰一到,悠扬的钟鼓声响起,仿佛是历史的车轮开始缓缓转动。弘晏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走向太和殿。他的步伐坚定而稳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众人的心上。当他走上太和殿的台阶,站在高高的殿台上时,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苏培盛尖着嗓子喊道:“新皇登基——”
弘晏在龙椅前站定,向台下的文武百官深深一揖,然后缓缓坐下。这一刻,他成为了这天下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