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变法在层层阻碍中艰难前行,林墨始终绞尽脑汁,全力以赴地应对各方挑战。凭借着长远的目光与深刻的洞见,她愈发清晰地认识到,若想让变法成果根深蒂固,在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上深耕细作,是重中之重。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朝堂之上,林墨身着朝服,仪态大方,向宋神宗郑重提议:“陛下,变法关乎国家兴衰,若要持续推进,收获长远成效,人才储备至关重要。设立变法学府,既能培育出深谙变法理念与实践的栋梁,充实变法队伍,又能营造积极改革的社会风尚,让更多人理解、支持变法,为我大宋的千秋伟业奠定坚实基础。”宋神宗听完,眼中闪过赞许的光芒,微微颔首道:“林墨,此提议甚合朕意。变法至今,正缺这样的人才支撑。这筹备之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林墨跪地谢恩,声音坚定:“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领命之后,林墨立即投身于变法学府的建设当中。她亲自选址,踏遍京城周边的山川湖泽、市井街巷,最终选定了一处风景秀丽、静谧清幽的宝地。这里远离尘世喧嚣,却交通便利,既适合学子们潜心学习,又方便他们接触外界,了解民生百态。
紧接着,林墨开始规划学府的布局。她邀请了京城中最负盛名的工匠与设计师,共同商讨设计方案。在一间堆满图纸的屋子里,林墨指着图纸,认真地说道:“讲学大殿要宽敞明亮,能容纳众多学子,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中聆听教诲。藏书阁需规模宏大,收集天下有关变法、历史、经济的书籍,为学子们提供丰富的知识源泉。另外,还要修建演练场,让学子们有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师频频点头,将林墨的要求一一记录下来。
施工期间,林墨几乎每天都亲临现场。烈日炎炎下,她穿梭在忙碌的工地间,仔细检查每一处建筑的质量。看到一块基石铺设不平整,林墨立刻叫来工匠,严肃地说:“这基石关乎整座建筑的稳固,绝不能有丝毫马虎。学府是培养国家栋梁的地方,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工匠们被林墨的认真态度所打动,迅速返工整改。
在人才选拔方面,林墨制定了一套严格且全面的标准。她首先在京城张贴告示,广纳贤才。告示一经张贴,便吸引了众多有志青年的关注。一位名叫苏明的年轻人,满怀期待地前来报名。林墨亲自对他进行面试,问道:“你对变法有何见解?”苏明思索片刻,回答道:“变法乃强国富民之举,青苗法可解百姓燃眉之急,市易法能规范市场秩序。但在推行过程中,需关注地方执行,避免出现扰民现象。”林墨听后,眼中露出赞许之色,点头道:“你对变法有深入的思考,希望你进入学府后,能继续钻研,为变法贡献力量。”
除了公开选拔,林墨还西处寻访有识之士。听闻江南有一位精通经济的学者,对变法有着独特的见解,林墨立刻修书一封,言辞恳切地邀请他前来任教。学者被林墨的诚意所打动,不远千里来到京城。林墨亲自出城迎接,握着学者的手说:“先生的学识和见解,定能为学府带来新的活力,为变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学府建成之日,阳光洒满校园,彩旗迎风飘扬。第一批学员怀揣着梦想与憧憬,踏入校园。林墨亲自为学员们讲授第一堂课。她站在宽敞明亮的讲台上,目光坚定地扫视全场,语重心长地说:“诸位同窗,你们肩负着大宋的未来,变法的成败与你们息息相关。在这里,你们不仅要学习变法的理论知识,更要走出课堂,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需求和疾苦。只有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推动变法,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台下的学员们听得热血沸腾,纷纷投以崇敬的目光,暗暗立下为变法奋斗的志向。
然而,反对变法的势力并未就此罢休。他们意识到变法学府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开始在民间散布谣言,诋毁学府的声誉。一时间,市井街头流言蜚语西起,说变法学府是培养异己的场所,会扰乱社会秩序。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受到谣言蛊惑,对学府产生了误解和抵触情绪。林墨得知后,眉头紧锁,心急如焚。她迅速组织学员们开展辟谣宣传活动。在一个热闹的集市上,一位大娘满脸疑惑地问:“你们这学府,真的像传言那样,是在培养不安分的人吗?”林墨微笑着耐心解释:“大娘,您误会了。变法学府是为了培养能让大宋繁荣、百姓幸福的人才。在这里,学子们学习如何改善民生,如何让国家富强。您看,如今市场上物价稳定,这都离不开变法的功劳,而学府就是为了让更多这样的好政策能更好地实施。”大娘听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看来是我错怪你们了。”经过一番努力,百姓们逐渐了解了变法学府,对其态度也从抵触转为支持。
与此同时,林墨着手完善变法的监督机制。她深知,仅有人才和宣传还不够,还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确保变法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林墨借鉴历代监察制度的经验,结合变法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方案。在一次监察部门的筹备会议上,林墨神情严肃地对众人说:“我们肩负着监督变法执行的重任,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变法的成败。在地方,设立监察使,定期巡查各地变法执行情况;在中央,成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对各级官员进行严格监督。为了保证监督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我们必须制定详细的监督流程和考核标准,对监察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全力配合。
在一次监察使巡查过程中,发现某县官员在推行方田均税法时,存在严重的舞弊行为。他们为了讨好权贵,故意低估权贵土地的面积和产量,却对普通百姓的土地进行高估,导致百姓税负加重。林墨得知后,柳眉倒竖,怒不可遏:“竟然有官员如此胆大妄为,损害百姓利益!立即彻查此事,一个都不能放过!”在铁证面前,涉案官员供认不讳。林墨毫不留情,将这些官员依法严惩,并将处理结果公之于众。这一举措极大地震慑了其他官员,有效遏制了变法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随着变法的持续推进,大宋的国力逐渐增强。在经济上,商业和农业蓬勃发展,市场繁荣,税收稳定增长;在军事上,通过保甲法的实施,地方防御力量得到显著提升,边境局势趋于稳定。但林墨并未因此而满足,她深知,变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
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林墨独自站在庭院中,仰望星空,思绪万千。她想到了变法过程中的种种艰辛,那些激烈的朝堂辩论、民间的误解与质疑,还有无数为变法付出心血的人们。又想到了百姓们日益改善的生活,市场上的欢声笑语,农田里的丰收景象。她深知,自己的使命尚未完成,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为了大宋的繁荣昌盛,为了百姓的幸福安康,她将继续砥砺前行,永不退缩。
时光荏苒,林墨的努力和坚持逐渐改变了大宋的面貌。她的故事,成为了大宋历史上的一段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