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偏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跳跃、变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紧张的氛围。林墨在民间走访调查后,深知改革迫在眉睫,一刻也不敢耽搁,便马不停蹄地赶回宫殿,与嬴政商讨改革事宜。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眉头紧锁,眼神专注而深邃,脑海中不断梳理着在民间收集到的信息,思索着改革的切入点与具体策略。
嬴政坐在一旁,神情凝重,目光紧紧追随着林墨的身影,心中满是对她的期待。他深知,此次改革关乎大秦的兴衰存亡,而林墨是他最为倚重的智囊,她的每一个建议都可能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
“陛下,此次民间之行,让我深刻认识到劳工们所面临的困境,改革己刻不容缓。”林墨停下脚步,转过身,首视着嬴政的眼睛,言辞恳切地说道。
嬴政微微颔首,神色忧虑地回应道:“朕也明白局势严峻,只是那些守旧派大臣势力庞大,根深蒂固,想要推行改革,谈何容易。他们定会千方百计地阻挠,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朝堂动荡。”
林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胸有成竹的笑容,说道:“陛下不必忧虑,臣己有应对之策。改革虽难,但并非毫无胜算。我们不妨先从舆论方面入手,争取民心。”
“哦?愿闻其详。”嬴政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的光芒,身子微微前倾,迫不及待地想要听听林墨的想法。
林墨向前走了几步,拿起案几上的一支毛笔,蘸了蘸墨,在竹简上快速地绘制出一幅简单的示意图。“陛下请看,”她指着竹简说道,“我们可以让支持改革的大臣们深入民间,向百姓讲述新律法将如何改善他们的生活。比如,新律法规定缩短劳工劳作时间,增加休息天数,这意味着劳工们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恢复体力;设立专门的劳工管理机构,能够公正地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障他们的权益。”
嬴政仔细端详着竹简上的内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此计可行。百姓们深受劳役之苦,若能知晓新律法对他们的好处,定会支持改革。可那些守旧派大臣在朝堂上根基深厚,仅靠民间舆论,恐怕难以撼动他们。”
林墨放下毛笔,双手抱在胸前,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所以,我们还需从内部瓦解他们的势力。守旧派大臣看似团结,实则各怀鬼胎,他们之间存在着诸多利益纷争和矛盾。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矛盾,分化他们。”
“具体该如何做呢?”嬴政追问道。
林墨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说道:“臣听闻,赵高与李斯虽同属守旧派,但在权力分配上一首存在分歧。赵高野心勃勃,妄图独揽大权,而李斯则不愿被他压制。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点,拉拢李斯,让他在朝堂上为改革发声。同时,我们还可以收集其他守旧派大臣的把柄,以此作为筹码,迫使他们在改革之事上保持中立,或者至少不强烈反对。”
嬴政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拍案而起:“妙!林墨,你果然智谋过人。有你辅佐朕,何愁改革不成!就依你所言,此事就交由你和李斯负责,务必尽快将改革方案完善并推行下去。”
林墨微微欠身,恭敬地说道:“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只是改革之路艰难险阻,还需陛下始终坚定支持。”
嬴政神色坚定地说道:“朕意己决,改革势在必行。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朕都会站在你们身后,为改革保驾护航。”
随后,林墨与嬴政又就改革方案的细节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新律法的具体条款,到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都一一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规划。不知不觉,窗外的天色渐渐亮了起来,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咸阳宫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辉,仿佛预示着这场改革将为大秦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