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爱兰是夜里上的火车,等到了苏州就己经是第二天早上了。八十年代的苏州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仍是主导。
丝绸行业作为传统产业,还是以出口为主,中国的丝绸一首受着国外华人的影响,早些出国的华人都非常热衷于旗袍、高档服装,还有装饰品,一般出口的企业都是集中在上海、苏州。
苏州的几家特定的名牌产品在那个时期为国家级活动生产特别的面料,使用都是用着最好的丝线,杭州织锦、苏州刺绣在那个时候一首出口到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市场。
钱爱兰今天要去的厂就是负责苏州刺绣底料的一个国营厂。
前几年他们有接触过,也偶尔有几次合作,因为丝织品厂的丝线在众多的原材料提供厂家中并没有完全的优势,而且规模比较小,人家谈的都是大单,但是钱爱兰花了很多精力才和对方原材料采购的业务员建立了关系,但是中间又隔了这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那个年代并没有手机微信啥的,不联系那就真的不联系了。
对方业务员叫赵建国,西十多岁,钱爱兰认识他的时候,她刚结婚没多久,那个时候钱爱 兰是跟着厂里的另一个老师傅一起出来的,虽然做过其他生意,但是在国营企业谈判这块钱爱兰是没有经验的。
赵建国那个时候也有个带他的师傅,他们两属于各跟各的师傅,两个师傅可能之间就有熟悉,一起谈业务一起下馆子,聊得天南地北的,钱爱兰的师傅第一次带女徒弟,所以也被别人笑话:“怎么,现在这么流行,连你都带小姑娘了。”
钱爱兰听赵建国的师傅这么一说,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她只管吃着自己的,也不敢多说话。
“哪里呀,不是小姑娘了,人家己经结婚了,她老公还欠着钱呢,小钱啊想赚钱给老公还帐,销售这活虽然累点,但谈成功了总是比厂子里的钱多嘛,小钱灵光,所以我带着她也不错。”钱爱兰的师傅对这个女徒弟倒是愿意倾囊相授。
后面他们业务谈成功以后,大家都留了彼此的联系方式,赵建国的联系方式就是那个时候留的。
钱爱兰在这次来苏州以前,和赵建国取得过联系,她也表达了自己这次的想法,赵建国在电话里并没有答应她什么,她只是想着过来试试。
钱爱兰在做事情上面是有一股轴劲的。
来到他们企业的门口,钱爱兰和门卫说了找赵建国,门卫说:“赵主任啊,我先打个电话问下。”
现在都己经成了赵主任了,她和门卫报上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后,门卫打了内部电话进行了通报。
钱爱兰站在门卫的小窗户边,听着门卫在汇报:“赵主任,有个叫钱爱兰的女的来找您。”
门卫在电话里哦哦哦着,挂了电话转头对钱爱兰说:“你进去吧,在第一幢楼的三楼。”
钱爱兰应允着,就走进了企业的大门。
苏州的国企确实不一样,从大门走进厂里花了五六分钟,厂里的工人们都骑着自行车,在那个年代,自行车属于大件家具,并不是每个家庭有的,钱爱兰虽然长得漂亮,但是她的个对还是显小的,身高不高,走在企业的路上根本不起眼。
走进第一幢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而气派的大楼梯,它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楼内,给人一种庄重而威严的感觉。这个楼梯不仅宽敞,而且设计精美,每一级台阶都显得格外平整,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建筑的历史和底蕴。
沿着楼梯向上望去,可以看到两边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语录,这些语录不仅是对企业发展历程的记录,更是对改革开放浪潮的见证。每一句语录都充满了力量和激情,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热血与奋斗。
这些语录中,有的是企业领导人的名言警句,有的是员工们的心得体会,还有的是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国企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蓬勃发展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
站在这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楼梯前,仿佛能够听到那个时代的喧嚣与呐喊,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革和机遇。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办公场所,更是一个承载着时代记忆和精神传承的地方。
钱爱兰一口气爬上了三楼,她依次看着一个个办公室的人员牌,在右边走廊的最里面,她看到了赵建国的牌子。
她站在门口,手朝门上敲了几下,里面的人看见她,笑着对她说:“钱爱兰啊,好久不见啊!”
赵建国明显胖了,钱爱兰都快认不出他来了,唯一没有变的是口音,赵建国是安徽穷地方出来的人,普通话说得不好,老家那边的口音很重。
“赵主任,你好你好,好久不见!”
赵建国并不见得比钱爱兰高多少,165左右的样子,现在胖胖的,显得就更矮了些,他客气地说道:“啥子主任哦,见笑了见笑了。”
赵建国接着说:“我师傅一首对我很好,把他的人脉和本事都教给我,我师傅当年和你师傅也是很好的搭档,所以啊,你打电话我的时候,我一下子就听出你的声音了。我们那个时候两个人都是学徒,所以啊,我们也算是革命友谊。”
是啊,两个在学习的人,现在都己经独挡一面了。钱爱兰想着,赵建国这人不错,念情,穷地方出来的,还是愿意帮忙的,就冲这点,钱爱兰就感激他了。
“赵主任,这次我过来之前呢,也去过我师傅家里,他啊还是记着你师傅,让我给带点特产过来,我也给您也带了我们的特产过来。”
钱爱兰这时从包里拿出几盒西湖龙井,西湖龙井怎么可能是他们那个地方的特产呢,只不过是赵建国的师傅喜欢喝茶,这礼物呢也送得出手,钱爱兰把自己家里买来的新茶带过来了,也根本不是她师傅的意思,这么大老远过来,总不能空手而来。
“哟,客气了客气了。”赵建国看见钱爱兰拿出茶叶说:“你师傅的心意我收下了,我会转交给我师傅,我的就不需要了,您带回去吧。”
“啥个你的我的,我这么大老远过来,还让我带回去啊,何况我一个女的,您也不能让我干这么来回背货的事情啊!”钱爱兰把茶叶一起放在了赵建国的桌子上。
赵建国见她这么说,也不再拒绝,他问:“你这次过来找我什么事啊?”
钱爱兰想了想,准备把自己的这次的来意和赵建国明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