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贾瑜正卧在榻上休息,连日的忙碌让他身心俱疲。忽然“咚咚咚”的敲门声,陪榻上的小玲恐怕惊醒贾瑜,连忙去打开门小声问道:“什么事?”
来禀报的是二等丫鬟,只见她往室内看了一眼才说道:“玲姐姐,刚才听门房的小厮在院子门外禀报,说是有人来要见三爷。”
“有问清是什么人吗?”小玲颇具大丫鬟气派。
“问了,来人说是爷以前军中的属下,好像是家乡没有生计,来投奔爷的。”二等丫鬟回道。
“我知道了,你等一下,我去回爷一声。”说完小玲就转身进屋了。
“什么事,一大早就吵得人不安生。”贾瑜略带起床气的说道。
“爷醒啦,是门房传话进来说是爷以前军中的部属,估计是在家乡生活不下去,来投奔爷的。”小玲边回话,边帮贾瑜穿衣服。
贾瑜揉了揉酸涩的双眼,轻声道:“叫人好生带进来吧。”
小玲帮贾瑜穿戴妥当,走到门口对刚才那个小丫鬟说道:“叫人把来人带进来,还有准备伺候爷洗漱,爷起来了。”
“哎!知道了玲姐姐。”那个二等丫鬟急忙叫小丫头去前面传话,自己去打水了,能进屋内服侍那是大丫鬟的权利,现在就小玲一个看样子下一个就是自己了。
贾瑜洗漱好不一会儿,只见一人迈着迟疑的步子走进屋内,贾瑜定睛一看,来人是自己的老部下,以前一起出塞的那一千人中一员,因在家种地晒得比较黑,所以都叫他老黑。老黑面容憔悴,衣衫褴褛,脚步虚浮,往日在战场上的飒爽英姿早己不见。他走到贾瑜面前,扑通一声跪下,声音哽咽:“将军,末将实在走投无路了,如今难以生存,只能来投靠您。”
贾瑜心中一阵酸楚,赶忙起身将他扶起:“老黑快起来,你我袍泽兄弟莫要行此大礼。你我曾并肩作战,如今你有难处,我自当相助。”说罢,他唤来下人,吩咐道:“先带这位兄弟去洗漱更衣,再准备些热乎饭菜,让他好好吃一顿。”
“将军,先等等,末将有事禀告。”军中习惯难以更改。
“你说。”
“若是末将一人,也不至于到如此地步,而是我们一个村落一起参军的有落下残疾返乡的生活没有着落不说,县官还逼着交税,我们实在没办法了,所以才来投靠将军。”老黑羞愧道。
“你们在战斗中受伤,抚恤金没有发放?还有,你们是老子的兵,有了难处找我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还有,怎么就你一人,其他人呢?”
“回将军,我们当初不知道将军是国公府的公子,所以大家分开打听去了,约好午时南城门口会和。”
“嗯,你先吃饭,然后带我去和他们会合。”贾瑜命令道。
一时丫鬟将饭菜摆好,站在一旁准备布菜,贾瑜看出老黑的局促,就挥手让丫鬟都退出去,就连小玲都让她先去吃饭。就剩他们两人时,老黑才狼吞虎咽起来,以前在军中都是同食同卧,所以老黑也不再扭捏。贾瑜看了也有了胃口,两人像是比赛一样将一桌子饭菜一扫而光。
饭后,贾瑜和老黑便朝着南城门口赶去。到了约定地点,只见一群衣衫破旧、面容疲惫之人早己等候在此。“你们怎么样找到将军没有?”说话的是老黑的同村,因为喜欢抽旱烟大家都叫他老烟。
“没有,奇怪了,当初听说将军封伯了,可是打听一圈没有听说靖北伯府在哪里。”
“将军姓贾,是不是贾家人?”老烟猜测道。
“这哪知道?我看不像,那可是国公府,贵人家的少爷会上战场拼命?”众人纷纷嗤笑道。
“哎,罢了,反正老黑去西城那边打听了,国公府就在那边,只能碰运气了,若是再找不到,我们可就没有活路了。”老烟有些沉重的说道。
“老烟,你们看我带谁来了?”在众人慢慢绝望的时候突然传来老黑激动的声音。
老烟他们见到贾瑜,纷纷跑上前口呼将军,眼中满是希望与感激。
贾瑜心中一阵刺痛,大声说道:“兄弟们,都起来!有我贾瑜在定会护你们周全,绝不会让你们流落街头。”众人激动的起身。
贾瑜仔细询问了他们的遭遇,得知抚恤金被层层克扣,地方官员又欺压百姓。他怒火中烧,决定先安置好众人,再去彻查此事。
“陛下赏了我两个庄子,其中一个叫黑山庄,占地约一千顷,你们都可以搬过去居住、耕地,还有能联系到的以前的袍泽也问一下,愿意来的只管来,这个庄子足够大,容纳的下。”贾瑜给出解决办法。
“多谢将军大恩,我等没齿难忘。”众人听见贾瑜的话纷纷跪地感谢。
“走,我带你们去庄子上看看,认认地,以后就是你们的家了。”贾瑜热情地领着众人往庄子走去,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到了庄子,展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片屋舍错落有致的景象,整齐有序,只有部分屋舍因年久失修己出现损坏,有些地方的墙壁有了裂缝,屋顶的瓦片也有不少缺失。
众人在庄子里西处查看,有的仔细端详着破损的门窗,有的研究着摇摇欲坠的房梁。贾瑜指着不远处的山说:“房子有些破了,不过此处有山,山上树木繁多,你们到时候砍些树来修复这些屋舍。”
老烟激动道:“将军,这己经很好了,比我们在村子里的房子还好些,再说我们都是行军打仗的老手了,垒营搭帐对我们来说不是难事。”大家纷纷称是。
众人又来到村外,站在田埂上,望着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阳光洒在麦苗上,像是给它们镀上了一层金边,随着微风轻拂,麦浪一波接着一波,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大地奏响的欢快乐章。
“瞧这麦苗,长得多壮实,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一位年龄颇大的老兵兴奋地说道,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大家纷纷点头,心中的希望也如同这茁壮生长的麦苗一般,不断向上蔓延。
水流沿着阡陌缓缓流淌,滋润着每一寸土地。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蓝天和白云,偶尔有几条小鱼在水中游过,泛起层层涟漪。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有人说要盖起崭新的房子,有人说要送孩子去更好的学校读书,还有人说要发展特色农业,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此时,一只蝴蝶在麦浪中翩翩起舞,仿佛是在为这美好的场景增添一份灵动。远处,袅袅炊烟升起,那是家的方向。大家站起身来,带着满满的信心和期待,朝着各自的家中走去,准备以更加的热情迎接新的生活。他们知道,在这片上好的良田上,未来的日子一定会如这麦浪般,翻滚着幸福与希望。
随后,几个人带着工具朝着山上进发。他们手脚麻利地挑选合适的树木,挥动斧头砍伐。不一会儿,就有了足够的木材。大家齐心协力地把木材运到庄子里,开始动手修复屋舍。有人负责锯木头,将其裁成合适的尺寸;有人负责钉钉子,把木板固定好;还有人负责修补墙壁的裂缝。
经过大家的努力,原本破旧的屋舍逐渐恢复了生机。破损的门窗被换成崭新的,摇摇欲坠的房梁也被加固。看着焕然一新的屋舍,众人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大家知道,接下来在这庄子里的日子,会变得更加安稳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