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坊是做鞋子、席子、草帽、草垫等。布鞋坊那专门就是布鞋的,供应的人群不一样。藤编坊就厉害了,主要做藤编的头盔铠甲盾牌。用荆条、白蜡条等等进行编制,同时还负责枪杆矛杆刀杆的制作。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而且孩子们抵抗力相对较弱,每个屯都成立了专门的看护园,把三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子集中看护,每天管饭,有火堆取暖。避免了孩子们因为无人看管发生意外的事情。
一系列的事情做下来,滕国的民生算是稳了,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明年开春之后,没种子粮的农户发放种子粮,恢复生产,只需一年,就能完成粮草供给。
这天下午,主薄孙观带着农曹、司牧一起过来了军营找吕铃。
吕铃刚刚训练完,热了一身的汗水。
“将军,我等有要事。”
“孙主薄,有什么事情。”
“昨天西北的商队和冀州的商队到了,有几样重要的东西必须马上购买,错过了还得等一年,尤其是西北商队,很少过来。”
“噢,什么东西这么着急。”
“西北商队带来了数百杆原石条木枪杆,都是一丈出头的,极为难得。原石条的枪杆比咱们本地白蜡杆坚硬和韧性都强,将军要扩招骑兵,还是尽快买下来。”
“这点事情,孙主薄自己做主就行了,不用来给我汇报。”
“主要是这种杆子可不便宜,是咱们本地白蜡杆的十几倍,价格高达西百多文一根。”
“额,这个嘛。没事该买就得买,开春后咱们种植几千亩白蜡杆,到时候精挑细选也就不用买这么多了,精品的留给将官用,普通士卒用白蜡杆就行了。”
农曹汇报说:“第二个问就是马草的问题,西北商队有上好的苜蓿种子,我打算买上万斤,明年开春种几千亩上好的苜蓿草,为战马准备好冬季草料。”
“苜蓿草种子啊,可以,少买千余斤就行了。我这有更好的草料养马,苜蓿用不用都行,没必要买太多,再则咱们战马很少,发展起来需要时间。”
“好,那我回去这就安排采购几百亩的。”
三人说着就要回去,吕铃连忙说:“慢着慢着,不要着急。开春抗旱浇麦子十分重要,决定咱们麦收后能否吃上馒头。水车的事情,各木工坊造的怎么样了?”
“回将军,现在咱们军屯、民屯自用的做了六十五台摩天轮水车、脚踏翻车三百二十台。县里大户摩天轮水车做了不过十几架,这东西大家没见过,还是心存疑虑的,毕竟小小的一台就要五六贯钱,若是大的甚至要几十贯。”
“咱们这历来春旱,摩天轮也只适合大河大溪流,还有其他的提水方式吗?”
孙观想了想:“造价低,容易制作,适应小河小溪的只有桔槔,一个架子配个木杆,加上配重就能轻快的提水,我想这对小农户还是很有帮助的。”
桔槔,这算是简单杠杆原理的应用,提水更省力,但是对人力依赖还是非常强的,目前来说什么电泵、柴油泵等等都不现实,桔槔还是不错的选择。
“安排工匠在咱们军屯、民屯的田边多制作一些桔槔。工匠画图,张贴各镇店集市,村民看到自然会仿效,如此也能起到一定的抗旱效果。”
“好的将军,我们回去就去安排。”
孙主薄带人回去了,别看是大冬天的,忙的够呛。木工作坊连轴转,锯子都搞冒烟了,各种水车加紧生产,步兵用的圆形盾牌也在生产。
这天上午,吕铃带着大丫和几十名亲兵出东门,来到滕国通往梁丘的官道工地上。
现在的规模要小的多,大概也就是六七千壮丁。
但是工作效率可不低,原本大汉时期的官道挺宽的,并行三辆马车,常年累月雨水冲刷,马车轮子碾压,道路上形成了坑坑洼洼。
天气寒冷,施工不容易,但是壮丁们依旧是干的热火朝天,原因无他,吕铃花大价钱每人发了一套了冬装,还有一双从空间里取出来的胶鞋。而且大汉滕国铁厂每天炼铁量高达五千斤,拥有数百铁匠,吕铃还承诺了,这个工地干满三个月发精铁锄头一把。
如此优厚的条件,冷点就冷点吧。
要知道盐铁专营,一把上好的锄头要数百文,没有锄头还当什么农民。
修路的流程也很简单,就地取材,从附近的取麻黄砂把路面铺平,然后打夯、石头碾子来回拉,路面平整。道路两侧用石块简单处理一下,保护好路肩就行了。
吕铃亲自在工地干了一个时辰,慰问了干活的壮丁。
每隔不远就有带队的屯长一边干活一边给大家打气。
“要想富,先修路,好生活的第一要务就是道路要好,大家多辛苦一下,将来的生活才会更加的美好。”
“这些活迟早要干,年前干完,开春后就能安心种地了。”
休息的间隙,宣传队过来了,拿着铁皮喇叭给大家喊话。
“大家的好日子马上就要来了,咱们吕将军找到了一种新作物,叫做土豆,出了正月就能种,到端午节就收了,亩产六七千斤,种上一亩一家七八口人吃到过年也吃不完。”
有壮丁就问:“一亩六七千斤,是不是连土都挖起来吗?”
“你要不信咱可以打赌,若是产量到了你来养猪场铲一年的猪粪。若是产量到不了,我给你五贯钱。”
这么多人看着呢,那汉子也就答应了:“行,就这么说定了,我可等着你的五贯钱呢。”
也有人表示担心:“你小子输定了,吕将军什么人,那是温侯的女儿,说亩产六七千斤,肯定是有把握的事情,你这冒然打赌,难不成真的要去铲一年猪粪吗?”
“我孤身一人,无牵无挂,去军中打杂也是个好选择。”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这小子早有这个打算,肯定是想当兵怕别人不要,故而这么说。
吕铃中午回去,依旧是海东青天空搜索一遍,忽然感觉不对劲,东城门内店铺的二层楼房顶上趴着三个人,拿着弓箭,一看就是刺客。
这年头刺客可是个稀罕东西,培养一名刺客那是比培养一名武将还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