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在成功推动海上贸易改革后,心情无比愉悦,但他的目光并未停下,而是迅速转向了经济和科技领域。
在御书房的那次重要对话后,他立即开始了新的计划。
深夜,皇太孙书房内,朱瞻基的思绪飞翔。
烛光摇曳,却映照出他坚定的面容。
系统再次提示:“启动新任务:工业与金融的双重革新。”
“第一步,从景德镇官窑开始。”朱瞻基轻声自语。
他决心引入“流水线制瓷法”,参考系统提供的福特生产线原理,设立官窑股份合营制,工匠可参股分红。
这是他心中早己构思的计划,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次日清晨,朱瞻基身着便服,带着几名随从,悄悄来到了景德镇。
景德镇官窑内,工匠们正忙碌地进行着制瓷工作。
此时,朱瞻基见到了张工匠。
张工匠是景德镇官窑的老工匠,头发斑白,双手布满老茧,对新制度充满了怀疑。
“张师傅,您好。”朱瞻基微笑着向张工匠走去,声音温和却充满力量。
张工匠抬头看了看朱瞻基,眉头微皱:“皇太孙殿下,您怎么亲自来了?”
朱瞻基笑着说道:“张师傅,我今天来是想和您聊聊关于新制度的一些想法。这不仅仅是我的想法,更是为了让景德镇的制瓷业更加繁荣。”
张工匠显然对朱瞻基的计划持怀疑态度:“皇太孙殿下,您说的这‘流水线制瓷法’和‘官窑股份合营制’,听起来像是年轻人的异想天开。制瓷这活儿,讲求的是精工细作,怎么能用机器和股份来解决呢?”
朱瞻基微微一笑,耐心解释道:“张师傅,我知道您的担忧。但请听我细细说来。这‘流水线制瓷法’,是通过将制瓷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标准化的环节,再由专门的工匠负责每个环节。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保证质量。至于股份合营制,工匠们不仅能获得稳定的工资,还能通过参股分红,共享制瓷业的繁荣成果。”
张工匠似信非信地点了点头:“那这新制度,真的能行得通吗?”
朱瞻基坚决地回答:“一定可以!系统提供的数据显示,这种制度己经在其他国家取得了巨大成功。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让景德镇的制瓷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张工匠沉思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好吧,皇太孙殿下,我愿意尝试。但若是出了问题,还请您担待。”
朱瞻基拍了拍张工匠的肩膀,笑道:“您放心,一切有我。”
在景德镇官窑顺利推广“流水线制瓷法”后,朱瞻基并未停歇,他的目光转向了江南。
江南是大明的经济中心,传统的手工纺织业发展己久。
朱瞻基决定引入《天工开物》雏形技术,在江南推广水力纺织机,成立“松江布业行会”,制定行业标准。
江南水乡,春意盎然。
朱瞻基来到松江,亲自督建水力纺织机的安装调试工作。
江南的士绅们对这一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和观望的态度。
沈士绅就是其中之一,他对海外贸易债券投资持观望态度,对朱瞻基的新计划也有些许犹豫。
“沈士绅,您好。”朱瞻基一见到沈士绅,便主动问候。
沈士绅拱手回礼:“皇太孙殿下,您来江南有什么打算?”
朱瞻基微微一笑:“沈先生,我知道您对新事物有所顾虑,但请听我解释。水力纺织机的引入,不仅可以大幅提高纺织效率,还能降低生产成本。至于‘松江布业行会’,我们将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沈士绅依然有些犹豫:“但技术难题怎么办?”
朱瞻基胸有成竹:“我们己经安排了技术团队,专门解决这些难题。沈先生,您是江南的士绅,若是能带头支持,意义重大。”
沈士绅沉思片刻,最终点了点头:“皇太孙殿下,我会考虑的。”
在朱瞻基的一番努力下,江南的水力纺织机逐渐开始运作,松江布业行会也顺利成立。
但新制度的推行并不顺利,技术难题和一些人的抵触情绪时有发生。
朱瞻基一方面安排技术人员解决难题,另一方面耐心说服抵触的人。
与此同时,朱瞻基还推出了金融创新举措,发行“大明宝钞2.0”,以白银储备为锚点,提前引入银本位。
在应天府设立“大明银行”,允许民间存贷。
但民众对新货币和银行心存疑虑,改革之路充满了挑战。
应天府,熙熙攘攘的街市上,朱瞻基亲自来到大明银行门前。
门口站满了前来咨询的民众,有人兴奋,有人疑惑,还有人担忧。
“各位乡亲,大明宝钞2.0的发行,是为了让我们的货币更加稳定,白银储备作为锚点,确保了其价值。大明银行的设立,是为了方便大家存贷,促进经济繁荣。希望大家能信任和支持。”朱瞻基站在高台上,声音坚定而洪亮。
人群中,有人鼓掌,有人议论纷纷。
朱瞻基的目光扫过人群,心中充满信心。
就在这时,一名老者走到台前,高声问道:“皇太孙殿下,这大明宝钞2.0真的可靠吗?我们怕到时候银钱不值钱,吃亏的还是我们老百姓。”
朱瞻基微微一笑,走上前去:“老伯,您的担忧我理解。但请您放心,我们会严格监管,确保宝钞的价值。而且,大明银行将定期公布白银储备情况,透明公开,让每一位百姓都能安心。”
老者依然有些犹豫,但朱瞻基的信任感让他渐渐放下了心防:“好吧,皇太孙殿下,那我就信您一回。”
朱瞻基的心中一暖,这不仅是对新货币的信任,更是对大明未来的希望。
夜幕降临,应天府的街道逐渐安静。
朱瞻基站在大明银行门前,望着灯火通明的大明银行,心中充满了欣慰。
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多的挑战还在前方。
“接下来,是时候推出海外贸易债券了。”朱瞻基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转过身,向大明银行内走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江南的春风带着一丝暖意,吹拂在沈士绅略显富态的脸上。
他眯着眼,手里着朱瞻基递来的“海外贸易债券”,心里却犯着嘀咕。
这海外的风险谁说得准?
万一船队覆没,岂不是血本无归?
朱瞻基看出了他的犹豫,心里暗暗着急。
这沈士绅可是江南士绅的代表,他若是不带头,这海外贸易债券的推广可就难了。
“沈先生,”朱瞻基的声音带着一丝蛊惑,“您想想,这海外的香料、珍宝,哪个不是价值连城?只要船队顺利归来,那利润可是翻上几倍,几十倍!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沈士绅依旧不为所动,他放下债券,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慢悠悠地说道:“皇太孙殿下,您说的固然有道理,可这风险实在太大。我们这些士绅,家大业大,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朱瞻基闻言,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
他知道,这沈士绅是在跟他讨价还价。
“沈先生,”朱瞻基深吸一口气,决定下一剂猛药,“我知道您在担心什么。这样吧,我私人担保,若是船队出了事,我朱瞻基 лично 补偿您的损失!”
沈士绅闻言,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顿,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着朱瞻基,似乎要看穿他的内心。
“皇太孙殿下,您说的是真的?”
朱瞻基毫不犹豫地点头:“君无戏言!”
沈士绅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放下茶杯,拿起那张“海外贸易债券”,轻轻地抚摸着。
“皇太孙殿下如此有诚意,我沈某人也不是不识抬举。这样吧,我投五十万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