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俩兴高采烈的回到家,只觉得一路走过来脚底生风,步伐轻盈,苏父也不觉得背篓有多重。
苏母见苏父和苏丹丹回来,看着他们脸色喜笑颜开,就知道野山参卖了个好价钱,让他们好好歇会儿,说饭快好了,等会就可以吃晚饭了。
苏父像献宝似的把背篓的东西一一给苏母和苏小逸展示,一家人气氛其乐融融,无比欢乐。
苏母看着苏父给自己买的衣裳布料,心中顿感甜蜜,脸上也不自觉出现了红晕。苏丹丹打趣苏母道‘爹爹你看,娘亲莫不是害羞了’。搞的苏父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后脑勺。
苏小逸也乐的哈哈大笑,苏父见状,拍了一下苏小逸,又把糕点递给苏丹丹,说‘去吃糕点,有吃的还堵不上你们两个的嘴。’姐弟两个一边乐呵一边把糕点往嘴巴里递。
苏母开口道‘布料除了给父亲母亲之外,咱一家子一人再做一身一身也绰绰有余,剩下的布料我在想要不给李猎户儿子李韦做上一身,李韦这孩子从小没有了母亲,李猎户拉扯他长大也不容易,最近他也到了说亲的年纪了,咱家也帮罗些,做一身得体的衣服送过去,也算是咱的一份心意。’一家人无不同意苏母的提议。
晚饭一家人围在桌前用餐,今天晚餐是白米饭,还有炒猪肉,还有一个炖洋芋,一个野菜汤,简简单单,有荤有素。饭桌上,苏丹丹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卖了野山参之后,家中尚有余钱,觉得家里可以把苏小逸送去学堂。
这个时代还没有女子学堂,但是苏丹丹从小在苏父教导下也能够基础的断文识字。
苏父望向苏小逸问他想不想要去上学堂,苏小逸愣了愣,沉默不说话,好半晌,点了点头。
苏小逸内心是想要上学的,但是他也知道家里家境本不富裕,怕给家里平添负担,如今卖了野山参,自己应该可以上学了,心想要是上了学一定要好好学习,孝顺爹娘和长姐。
苏父也是极度希望苏小逸能够上学的,可能他年轻时没有走完这条道路,便寄予希望,希望苏小逸能够替自己走下去吧。苏父拍板决定送苏小逸去学堂,计划去镇上买好笔墨纸砚,准备好束脩。就带苏小逸去办理入学。
村里学堂束脩一年约五两银子,笔墨纸砚约要花费1两银子。卖山参的钱除去今日花掉的,除去上学需要的费用,大概还剩下八两银子。
苏母打算把这钱攒着留给苏丹丹以后当嫁妆,苏丹丹立马说道‘爹爹,娘亲,我的亲事真的不急,我今年才十三岁!如果爹爹娘亲信的过我,我想用三两银子做点小生意!如果成功了,咱家也能够多一笔进项!’三两银子对现在的苏家来说是很大一笔银子。但是苏父苏母是开朗通透之人,再加上是苏丹丹发现的野山参,功劳最大,这笔银子苏丹丹也有一定的话语权,也便同意让苏丹丹去折腾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