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林荫道上,树木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枝叶在地面洒下斑驳光影。
程远穿着笔挺的深色西装,手里紧紧攥着合作协议副本,皮鞋踩在水泥路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是他内心紧张与期待的节奏。
身旁的秘书小张指着住院部大楼上鲜红的横幅 ——"AI 赋能精准医疗",难掩兴奋地说道:
"科技部的张司长昨天还说,这是 ' 新基建 ' 与医疗结合的标杆项目。要是咱们这次合作成了,以后肯定有更多医院抢着和咱们合作!"
程远微微点头,眼神中却透着谨慎,他心里清楚,这看似风光的合作背后,藏着无数未知的挑战。
医院行政楼三层的会议室里,消毒水的气味混着淡淡的茶香。
院长陈建国快步迎上来,紧紧握住程远的手,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光芒:"程总,我们可是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们盼来了!我们放射科每天处理 2000 多份 CT,年轻医生培养周期又长,急缺你们这样的技术支持!"
他身后的大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着星耀 AI 在国内外的应用案例,藏地那曲医院里藏族医生对着镜头比出的 "OK" 手势,在画面中格外醒目,那是星耀 AI 在艰苦环境中创造价值的见证。
签约仪式简单而庄重。当程远和陈建国在合作协议上签字时,会议室里响起稀疏却热烈的掌声。
坐在前排的放射科主任李建军却微微皱眉,他刚结束值班,眼神中满是疲惫与疑虑:
"我们更关心实际效果,而不是 PPT 上的数据。AI 这玩意儿说得再神,治不好病都是白搭。"
他的话如同一盆冷水,让原本热烈的气氛瞬间冷却了几分。
首批入驻实验室的是李博士带领的技术团队。当他们推着载满服务器的沉重箱子走进医院时,立刻被门口的安检机拦住。
保安老王瞪大眼睛,盯着安检屏幕里复杂的设备,满脸惊讶:"这玩意儿比我们院长的电脑还高级!不会是什么危险设备吧?"
李博士摘下眼镜,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解释:"这是给医生们的 ' 新听诊器 ',可比你们院长的电脑厉害多了,以后能帮医生看片子、找病灶呢!"
实验室设在影像科隔壁的闲置库房,墙面上还留着旧 X 光片撕下后残留的胶水痕迹,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
李博士踩着摇摇晃晃的梯子挂星耀 AI 的 logo 时,李建军抱着一摞胶片推门而入,语气带着几分挑衅:"听说你们的系统能自动标注肺结节?来,试试这个病例。"
他抽出一张布满噪点的 CT 胶片,那是上周让三个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都争论不休的早期肺癌疑似病例,胶片边缘还留着他们反复标记的痕迹。
显示器亮起的瞬间,李博士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仿佛在弹奏一曲紧张的乐章。
星火系统的界面在胶片上投下淡蓝色的网格,不到 10 秒,三个黄豆大小的结节就被红色圆圈精准标出,旁边清晰标注着 "恶性概率 92.7%"。
李建军的瞳孔微微收缩,要知道,人工读片时,这三个结节完全被淹没在错综复杂的血管阴影里,连他这样经验老到的专家都险些漏诊。
"但 AI 不能代替医生。" 李博士指着屏幕上的诊断建议,认真地说道,"系统只是提供参考,最终决策还需要您这样的专家来定夺。AI 再厉害,也得听医生的指挥。"
李建军没说话,默默收起胶片,嘴角紧绷的线条却柔和了几分,眼神中多了一丝认可。
真正的难点在于数据共享。医院信息科主任老周抱着保温杯,站在实验室门口,语气充满戒备:
"我们存着 10 万份患者数据,可都是宝贝。要是泄露出去,我这饭碗可就不保了!"
程远亲自带队沟通,在会议室铺开详细的数据安全方案,他指着投影仪上的图表,耐心解释:
"我们采用联邦学习技术,数据不出医院,算法模型主动 ' 上门学习 '。就好比老师去学生家里补课,只带走知识,作业本绝对留在原地,安全得很!"
经过整整三天的反复商讨,老周终于放下心来,同意了数据合作。
不久后,实验室迎来首次成果验收。
陈建国院长带着各科室主任围在演示屏幕前,眼神中满是期待。
当儿科医生输入 "2 岁幼儿反复咳嗽",系统不仅快速调出胸部 CT 的病灶分析,还关联了患儿的过敏原检测报告和基因筛查数据,自动生成详细的鉴别诊断清单。
呼吸科主任忍不住惊叹:"这比我们规培生的病历分析还全面!要是早有这系统,能少走多少弯路!"
最让李建军惊喜的是 "AI 规培生" 功能。
系统将历年疑难病例整合成逼真的虚拟诊疗场景,年轻医生戴上 VR 眼镜,就能瞬间置身急诊室,面对模拟患者的各种突发状况。
李建军翻看着培训记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上周有个规培生在模拟肺栓塞抢救时卡壳,系统立刻调取了协合医院的经典抢救视频。现在年轻医生抢着来实验室值班,学习劲头比以前强多了!"
合作带来的改变超出预期。
病理科开始用星耀的图像识别技术辅助肿瘤分型,工作效率提升 40%,过去需要几天完成的分析,现在几小时就能搞定;
药剂科借助 AI 分析药物相互作用,门诊处方错误率下降 27%,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最让李博士感动的是实验室门口的变化。
不知道从哪天起,那里贴满了患者的感谢便签。
有位老人用歪扭的字体写着:"AI 医生看出了我的早期胃癌,救了我一命!"
还有小朋友画了戴着听诊器的机器人,旁边写着 "谢谢机器人医生"。
这些充满温度的留言,让每一位参与项目的人都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
某个傍晚,夕阳为天空染上一层金色,李博士和李建军坐在实验室外的长椅上。
微风透过窗户拂来,带来一丝清凉,远处不时传来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
"你们的系统确实改变了很多。" 李建军望着天边的晚霞,语气中带着感慨,"但我还是担心医生会依赖 AI,丢了自己的本事。"
李博士摇摇头,想起艾琳曾经说过的话:"就像显微镜发明后,医生的眼睛并没有退化,反而看得更清。AI 是工具,而工具的价值,取决于使用它的人。只要我们用好 AI,它就能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
三个月后,国家卫健委召开现场会,将 "星耀 - 京城医院 AI 实验室" 模式向全国推广。
许久未露面的王宝站在经验交流会上,展示合作成果时,屏幕右下角突然弹出肯尼亚传来的视频 —— 当地医生正用改良版系统为马赛族孕妇做产前筛查,孕妇脸上洋溢着安心的笑容。
王宝耳边再次响起艾琳说过的那句话:"真正的技术价值,在于让每个角落的患者都能获得平等的诊断机会。"
散会后,陈建国院长拉着王宝的手,热情地说:"听说你们在研发 AI 辅助手术机器人?我们医院骨科可以当第一个试验田!"
王宝看着走廊里匆匆而过的医护人员,看着墙上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的标语,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