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恢复往日喧嚣的第三日,我正在书房整理堆积的文书,试图将这场风波后的诸事理顺。忽然,一阵细微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春桃端着茶盏推门而入,只是这次她的神色凝重,全然没了往日的活泼。
“老爷,”春桃压低声音,警惕地看了眼门外,“衙门新来的师爷,有些古怪。自从工坊出事,我就总见他鬼鬼祟祟的,今日我去厨房取点心,竟听到他在角落里和一个陌生人窃窃私语,那陌生人的穿着打扮,看着像是邻县富商的随从。”
我手中握着的毛笔一顿,心中警铃大作。原本以为抓住了邻县富商就己解决所有问题,没想到竟然还有内鬼潜伏在身边。表面上我不动声色,微微点头:“春桃,你继续暗中观察,切莫打草惊蛇。”
为了不引起师爷的怀疑,我依旧如常处理县衙事务,还故意在他面前表现出对工坊之事己彻底放下心来的模样。而李婉儿得知消息后,也主动提出帮忙。她以感谢师爷在处理工坊危机时“出谋划策”为由,时常送去绣品,实则是借机观察师爷的反应。
几日后,机会终于来了。师爷向我提议,为了防止类似工坊危机的事情再次发生,应该加强县城内商业管理,还拿出了一份详细的“管理条例”。我看着那份条例,表面上称赞有加,心中却冷笑不己。条例中看似合理的条款,实则暗藏玄机,很多都对师爷口中那些“需要保护的商户”有利,而这些商户,大多与邻县富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晚,我召集了几个心腹衙役,制定了一个计划。我们决定将计就计,假意按照师爷的条例执行,同时暗中收集他与外部勾结的确凿证据。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婉儿和春桃配合得十分默契。她们通过各种途径,终于从师爷身边的小厮那里打听到了关键信息。原来,这位师爷名叫周明远,出身贫寒,寒窗苦读多年却始终未能考取功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邻县富商赵德海,赵德海看中了他的野心和心机,便许诺只要他能在本县制造混乱,搞垮“李氏工坊”,就助他谋得更好的前程,还会给他一大笔钱财。
周明远为了一己私利,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他先是煽动其他商人对工坊产生不满,然后又西处散播谣言,甚至暗中安排人纵火。而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赵德海的指示下进行的。
证据收集齐全后,我决定在公堂上揭穿周明远的真面目。那日,县衙外人山人海,百姓们都想看看究竟是谁在背后搞鬼。周明远一开始还强装镇定,矢口否认所有指控,但当我将他与赵德海来往的信件、与商人的密约等证据一一展示出来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双腿一软,瘫倒在地。
“周明远,你可知罪?”我厉声喝道。
周明远浑身颤抖,声音带着哭腔:“大人,我错了,我是被赵德海蛊惑,一时鬼迷心窍啊!”
真相大白,百姓们义愤填膺,纷纷痛斥周明远的恶行。而赵德海得知周明远招供后,妄图逃跑,却被提前得到消息的衙役们堵在了半路,最终也被押解到了公堂之上。
看着跪在堂下的两人,我心中感慨万千。这场风波,不仅让我看清了人心的险恶,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那些真心相待的人。李婉儿、春桃,还有一众支持工坊的百姓,他们才是我最坚实的后盾。而这一次的经历,也让我明白,在这看似平静的县城中,暗流涌动,作为县令,我肩上的责任远比想象中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