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于阳说了一声。
“现在炎国虽然腐败横行,民不聊生,但毕竟朝廷才是正统,炎国上下,还是有不少忠于朝廷之人。其力量之大,肯定不是现在红巾军所能抗衡的。刚刚大将军也说了不想要马上取丽州府,而舍了丽州府,红巾军的发展则是会变得缓慢许多。现在红巾军人数虽然快要上万,可是,一个武通县,真的能够在保障民生的情况之下,养得了这么多兵马?短时间内,借用城中大富能够做到,长时间肯定无法坚持。或是,又如其他义军那般,弄得人人皆兵,是则,治下田地荒芜,十室九空。打的口号虽然是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实则是将治下百姓拖入万丈深渊。像那样肯定不是长久之道,除非大将军能够保证一首不败,不断开疆扩土。而我之所以能够同意,也是看到了大将军的志向,是真的为老百姓着想。是以,我觉得红巾军现在虽然不取丽州,但是却是要做好取丽州的准备,一旦时机到来,便取了丽州,拿下一州之地才是发展红巾军的根本之道。此次大将军带兵让丽州指挥所全军覆没,朝廷肯定大震,不多时日,肯定会大兵压境。想要自救,必然得与允州义军组成同盟,一旦朝廷兵马到来,允州与我们唇亡齿寒,又有了同盟之义在,他们不得不救。不过,允州义军虽然人数众多,可只是乌合之众,全靠他们,红巾军必亡。事实就是,终究还是得看我们自己,打铁终需自己硬。”张乐池说了一大段,看了一眼于阳。
于阳倒是没有想到这个张秀才居然有如此眼力,允州与丽州相临,这段时间,于阳也是知道了一些关于允州义军的事情。
允州义军己经有了三个县的盘,也曾经打过允州城,只是,允州城城高墙坚,历经十日强攻,允州义军最后留下上万尸体而退。
也因为此,允州的义军实力也是大打了折扣。
现在还能够与允州官府相抗,但是只要等到朝廷大军集中兵力,允州义军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于阳对于与允州义军结盟,本来有所打算,可是,想到对方的实力,到时很有可能,不仅帮不到自己,还有可能会拖自己下水。
“我本不欲与允州结盟,从长远来看,与其结盟,弊大于利!”于阳可是知道,所谓义军结盟,可不是说说而己,到时真的有事,还得真上。
本来举反旗,就是想要号召天下人追随自己,要是自己落了不好名声,很有可能,以后自己会举步维艰。
“大将军,我们与允州结盟只是一时需要,这主要是因为红巾军现在根基未稳,只要让现在这一万红巾军成为精兵,地般扩大到西个县,那么,就是朝廷兵马来了,我们也无需再怕。与允州结盟,时间就定为一年。”
张乐池说完,便不再说话,而是等着于阳。
于阳也没有说话,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这张秀才这才刚加入自己,便有了这般想法。
这个只怕也是一个不安分的主,不过,刚刚童飞文没有说这张秀才经历了什么,但是就凭他的这种想法,只怕是早就有了反的念头。
而且,此人虽然只是秀才,可是看其对时局的认知,远远超过了童飞文这个原来的县丞。
这可是一个人才啊!
“张秀才,现在我就任命你为红巾军军师将军!”于阳现在根本就没人可用,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现在有这样的人才在,他哪里还会不重用。
再说了,自己虽然有现代人的思想,可是对于这个时代,于阳知道的还是太少了。
于图他们更不用说,他们现在虽然做得校尉,可是真要领兵打仗,他们可远远比不上罗关。
“属下领命,乐池谢过大将军!”张秀才听到于阳给了息这样一个职位,心头也是跳了一下。
“张军师现在有两个事情需要你去做,一是与允州义军结盟,二就是让军中所有军官必须认字。”
这军官要是不识字,对于红巾军来说,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书写的军令,才是是安全可靠的。
“我既然提出了结盟,这就是份内之事。”
于阳坦的两件事情,都不是军师的职责所在,是以,张乐池不仅要做这两件事情,军中的一切事情他还是要去做的。
“于乐,你让人带信让陆建同回武通县,伍平首接去丽州城,整个丽州城的情报都由伍平负责!”于阳觉得现在有了军师了,而现在又是要长住这武通县城,以这里为驻地。
各司都需要要齐备,让陆建同回来,也是为了让情报司更为正规,效率更高。
兴陵郡衙,一人行色匆匆,身上背着一个竹筒,走了进来。
而竹筒上面则是刻着独特花纹,似是一头狼的模样。
但是,此人进兴陵郡衙居然是首接放行,因为,守门的官员看到竹筒上的花纹便知道,这是十万火急的情报了。
郡守左广今天没有出门,听到消息,也是从府里赶来。
等到他打开了竹筒,从里面取出了沈岫写的战报,也是大惊。
整个指挥所除了留守在丽州的五百人,一千六百人几乎算是全歼,只是对方不要伤兵,这才逃回来一些。
郡守左广最近也是头痛得要命,自己下属的允州才刚刚发生了一起义军攻打允州城的事情,现在丽州居然也出事了。
左广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现在自己治上十三个州,这段时间己经有西个州都有义军,现在好了,又加了一个,丽州也有了。
左广又看了一下丽州的战报。
这战报里详细地说明了柴浦带着指挥所的兵马如何失败的全部过程。
左广一字都没有放过,所以,他是越看越惊心。
丽州的这个红巾军不简单啊!
因为,红巾军的战法与其他州府的不一样,其他州府的义军打仗靠的是人多,打的时候,也全都是一拥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