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
如果不替他说几句公道话,又显得缺乏人情味,尤其是考虑到他是蓝家直系子孙以及徐达的女儿丈夫。
他原意仅仅是做个引领者,之后的事就不打算管了。
然而这位文官的话语直指全体武将。
汤和向前一步,说道:“我们的言论也许略显偏激,但至少比你们的儒术强些,你们承继的只是表面,而非精华。”
“信国公,你竟然敢于诋毁儒家神圣之学?是否不畏惧天下的学者?臣恳请陛下,重责信国公。”
汤和的话语激起了满堂文官的愤慨。
他冷冷哼了一声,提高声音说道:
“本意没有贬低先贤的意思,不过众所周知,曾经真正的儒学,如战国、秦朝时期的儒学,并非像你们这样。
那个时候的儒学,才是真正的儒学!
今天的儒学,外表还在,灵魂早已丧失!简单说,不过是穿着儒服的无知之徒而已!”
汤和的说法确实有几分道理。
古代的儒学,面对不服之人首先以理服人,理论不通用武力补救。
但现在呢?
剩下的只有儒学的外壳罢了。
眼看殿内的文官与武将们争执越来越激烈…朱和尚明白,到了自已介入的时候。
“咳...”
朱和尚轻轻咳嗽一声,道:“各位说得都有几分道理,朕决定对蓝银做出折中处分。”
话音刚落,文武官员皆愣住了。
折中处分?
“扣罚蓝银一年俸禄,限制行动半年。”
朱和尚挥手道:“此事至此定论,不再商讨。”
文官们面面相觑。
这是惩罚吗?
对于像蓝银这样的人来说,扣发俸禄有什么效果?
蓝银如果需要金钱,他会直接从太子朱标处获得,就算罚去十年的俸禄又怎样?还有所谓的“限制行动”。
考虑到蓝银远在西部地区,那里地广人稀,即使不受限行动,一切也在他自已掌握中。更何况,
若有限制活动,至少也说清范围吧!
难道是指不得离开西部?
但西部地区如此辽阔,这种限制有何实质作用?
文官们察觉到了,朱和尚显然有意偏袒蓝银。
对此,
他们无可奈何。
因此将 矛头转向了汤和,因为刚才汤和的话语确实触动了这群文官的逆鳞。
朱和尚愿意见到文臣武将相互制衡,但长时间倾听这些无休止的指责让他也不耐。
“标儿,你来处理,我去看看你母亲,她身体不适。”
说完,朱和尚起身离开了。
朱标无奈回应,这种情况之下,朱和尚总会找出类似的借口溜掉。
朱和尚走后,汤和和李文忠等人直接不予理会这些文官,二人向朱标鞠躬告别,转身离去。
无奈之下,朱标接手了这场争论的余波,聆听这群文官的抱怨。
时间过得很快。
位于西南边疆的一座营帐内,
蓝银正与姚广孝对弈棋局。
此时,
侍卫蓝城进入营帐通报:“少将军,周平一行已抵达。”
“你亲自带一营兵士去迎接他们。”
蓝银落棋,继续命令道:“顺便告知其他人做好拔营的准备,前往西番定居!”
“属下遵命!”
蓝城恭敬答应,随后大步流星地离开。
姚广孝低声问道:“大人为何确定要入住那一城?”
自从蓝玉完成了对该城的清洗工作后,他派遣使者向蓝银传递了一封书信。
信内附带一份地图,标注了这座城的地理位置。
信的内容大致如下:
等你手下人马齐聚后,不必另寻地方落脚,直赴此城。
此地我已处理妥当,血污均被冲洗干净。
暂时驻守于此,待找到更适宜之地,再为您征服。
这封信的字迹颇为优雅。
这些文字与原来的相比有所不同,但传达的信息保持一致:
这不是蓝玉通常的笔迹,但从措辞判断确实是出自蓝玉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