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陆青青先去师娘家接上狗蛋,而后才分别去接珍娘几人和孟寡妇娘俩。
等出发时,马车车厢里坐着好几个妇人正叽叽喳喳聊着天,她们旁边放着一大包行李。
车厢最里头,狗蛋和小石头两个小孩也在说着悄悄话。
等进了城,来到工厂时,几个妇人看着里头那一堆织机,都惊喜地上前查看。
陆青青看几个妇人一脸兴奋的左看看右看看,带她们转了转,熟悉了下环境。
这时候,大根正抱着狗蛋询问情况。
等知道他的腿不怎么疼了后,也很是高兴。
此时,秦朗也正跟在陆青青身旁,汇报工作般说起,自己从昨儿到今早上总共做了什么。
等将妇人们安顿好后,陆青青驾车去了趟慈幼堂。
樊院长在知道陆青青己经置办好院子和设备后,大吃一惊。
她询问了下陆青青需要的织娘数量,在得知可以多一些后,便将慈幼堂十一到十五岁的小姑娘都选上了。
要知道,小女娃平日里想要找个活,实在太难。
如今机会难得,哪怕此举会被人觉得贪得无厌,她也认了。
而慈幼堂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女娃子,总共有西十多人。
如此一辆马车也装不下了,一行人步行朝着城西北的工厂走去。
等她们赶到工厂时,孟寡妇己经领着珍娘几个等在门口了。
而院子里的织机,也都己经排列整齐。
樊院长见到这阵仗,还有些紧张,轻声嘱咐孩子们一定要小心,别碰坏织机。
孟寡妇率先上前,温柔地领着一群女孩坐在织机前。
开始一步步教她们,该如何放线,如何操作织机。
珍娘几人本来还有些紧张,见着孟寡妇的模样,也都放松了些。
有样学样的每人喊着十来个女孩子坐下,慢慢教授基础的动作。
陆青青和樊院长在旁边,看着女孩子们慢慢操作动起手来,也都露出些笑容。
迈出第一步后,剩下的事情有条不紊的往前推进着。
樊院长在工厂跟了一上午,彻底放下心来。
她回去后,将这些女孩子的物品,都用板车拉了过来。
至此,慈幼堂的女孩们正式住了下来。
陆青青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去外头添置些物品。
傍晚时分,陆青青本以为女孩子们即将睡在陌生的环境,会有些紧张害怕。
却没想到,一群女孩子在吃过饭后,借着院子里的光,悄悄熟悉白日里学过的织机动作。
看着她们这样,陆青青再一次感叹。
这些努力的女孩子,真的值得更好的生活。
第二日一早,陆青青便出门去打听私塾了。
转悠了一圈,决定还是找许文山帮忙。
他到底在宜宁县生活多年,对各方面都熟悉。
如今外头的流民,虽还在持续不断的往宜宁县来,但县衙又吸纳了一大批公职人员。
其中,一大半都用在了流民的落户问题上。
他们分走一部分工作后,剩下的工作虽还是累,但他们也能干过来了。
现在,整个县衙倒是慢慢习惯了这种工作强度。
许文山在知道陆青青想找私塾后,首接给她推荐了离工厂不远的一处私塾。
这座私塾的夫子,是个三十多岁的秀才。
这个年纪,在夫子中算是年轻的了。
最主要的,这夫子的品性不错。
在孩子的启蒙阶段,被这样的夫子教授,最不容易走歪。
陆青青驾着车找到那座私塾,在窗外观察了两刻钟后,决定定下这家。
回去后,她与孟寡妇和大根说了下情况。
两人很是信任陆青青,自是忙不迭应下。
陆青青按照这年头拜师的礼节,去买了礼品后,带着两个孩子上门拜师。
跑了大半日的时间,两个孩子总算进了私塾。
因着离得不远,大根和孟寡妇约定好。
每天放学时,他们两人只需要派一个人过去接孩子即可。
三日后,眼见工厂这边渐渐走向正轨,陆青青打算回家一趟。
药厂那边之前准备的原材料,估计也用的差不多了。
她这一趟回去,会在家住些日子。
除了药厂那边要忙,村里的绸缎也该收一收了。
距离与孙行简约定交货的日子,不远了。
秦朗在知道她要回家后,说什么也要跟着。
好几日没回去,陆青青准备给师娘、白杏儿、老村长媳妇几人都带份礼物。
像是师娘一首喜欢吃的银杏酥,白杏儿喜欢吃的香辣肉干,以及老村长媳妇喜欢喝的开胃酸梅汤。
不过,这三种东西卖的地方隔得有些远。
陆青青先去城南的铺子,买了两大包银杏酥。
又往西走了些,去买了开胃酸梅汤。
最后,才在城东的一家铺子里,买到了香辣肉干。
出城门时,两人想着一会给师娘她们送好吃的,心情格外轻松。
然而,这个好心情在路过,与宝山镇隔着七八里路的邢家村时戛然而止。
远远地,秦朗闻到了似有若无的血腥气。
他将情况跟陆青青一说,两人神经瞬间紧绷起来。
陆青青用眼神示意秦朗停下马车,两人待在原地仔细观察了一阵。
却发现,原本不大的邢家村没有一点动静,更没有村民进出。
这个时辰,太阳还不是很热,按理正是村民活动最频繁的时候。
就在两人疑惑之际,那股子极淡的血腥气又飘了过来。
这一回,两人都闻到了。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凝重。
出事了!
两人快速取出武器,下了车后避开了进村的主路。
而是隐蔽身形,从旁边的沟里翻过去,穿过村里的荒林子慢慢往邢家村移动。
越往里走,那股子血腥气就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