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嗖嗖嗖”的破空之声再度响起,更大规模的石弹也是遮天蔽日地朝着吴军砸去。
而面对着这明显多出来不止一倍的石弹,包括吕蒙在内的几乎所有吴军军将领却都丝毫没有慌张,确切地说,吴军众将几乎是连点反应都没有。
毕竟,把一个只能伤己皮毛的攻击手段放在眼中呢?
无他,在吕蒙和吴军的将领们看来,这再多的石弹,无非也就让他们多损失百十来号人马而已。这点皮毛般的伤害,吴军还是损失得起的。
但接下来的一幕,却是出乎了所有吴军将领们的意料。
只见那巨大的石弹从城头激射而出,几乎只在眨眼之间便已经到了吴军的头上,巨大的黑影随即投射在了每个吴军士卒的头顶。
不知为何,底下被阴影遮蔽的吴军将士们,无来由的一阵心慌。
可惜,不待吴军的将士们有任何的反应,那半空之中,巨大的球体已然狠狠地砸落了下来。
“砰”
熟悉的声音再度响彻战场,只是这次,在这猛烈的碰撞声中,还夹杂着“吱吱呀呀”木头挤压、变形、断裂的声音。
原来,那硕大的球体所砸向的不再是地面,而是吴军阵中被团团护卫着的箭塔。
遮天蔽日的石弹砸下,木质的箭塔哪里能承受得住这从天而降的惊天伟力。
几乎在一瞬之间,箭塔便是崩裂了开来,一个个榫卯被无情挣脱、一根根钉子被激射而出、甚至那一根根大腿粗细的圆木也直接被活生生撕碎。
碎木伴着石弹裂开的碎石,一起向着四周飞散开来。
无边落木直下,底下推着箭塔的吴军士卒们成了第一批受害者。
手无寸铁吴军士卒根本避无可避,尖锐的木刺轻易地就穿过了皮甲,直入肺腑,即便已经是裂开后的碎石,带着极强的势能,从那箭塔上栽落下来,更是见人便伤、砸人便死,即便身着精铠也不能幸免。
甚至,飞散而来的碎木与碎石,更是将一圈围绕在箭塔四周的吴军将士们,又给收割了一遍。
即便周遭的吴军将士手中,其实是不乏盾牌的。
没办法,吴军的盾牌防御着的是城墙的方向,面对自家内部的突然袭击,自然是无能为力。
当然,在石弹砸下的恐怖威能之中,单薄的盾牌也根本抵挡不住这肆意飞溅的碎木与碎石。
烟尘滚落之间,哀嚎声瞬间响彻在行进的吴军军阵之中。
二十四石弹,竟然有十余枚直直地就砸向了箭塔,足足八座箭塔在这石弹进攻中被彻底摧毁,两座箭塔受损严重,轻伤也有数座,另外还有数架云梯,也被石弹命中并摧毁。
仅仅是一轮的石弹进攻,吴军的箭塔便是去了三分之一还多,整个的攻城器械,也十去其三。
而在每个倒塌的箭塔或云梯的四周,更有少则数十、多则上百的伤亡,整个战损人数,几乎上千。
看着城楼下投石车略路有些夸张的战果,城头之上的付燚也是不由得露出了一抹惬意的微笑。
还好,自己的投石车和砲营将士们没有辜负自己的行人。
而与此同时,一阵阵热烈的喝彩瞬间在城头上爆发了开来,虽然汉军的将士们并不清楚为何他们的投石车能够如此精准的命中敌军。
但这丝毫不会妨碍他们为同袍们庆祝与欢呼。
与城楼之上的一阵欢呼相比,城楼之下的吴军将士们却是一片的愁云惨淡。
不仅仅是吴军的将士们,看着眼前的一幕,原本还很不屑一顾的吴军将领们也是纷纷张大了嘴巴。
这怎么眨眼之间,汉军的投石车怎么就如有神助了一般?
是运气太好了吗?
很想让不是啊!
一两个箭塔云梯,或许还能归结为运气,可几乎颗颗必中,这就绝对不是一句运气可以解释的。
如果不是运气,那么也就只有一种解释了:汉军,这是掌握了控制投石车落点的办法了。
顿时,想到这个可能性的吕蒙也是意识到了不妙。
可是意识到了,不代表就有了破解的办法。虽然吕蒙也算是身经百战了,在战术上也算是大师级的人物了,但这样精准的投石车战术,他也是首次面对,就更别说轻易找到破绽了。
要命的是,这边吕蒙还在震惊之中,前方的吴军因为没有得到命令,却还是在行进之中。
随即后续更多的箭塔和云梯也是纷纷进入了汉军投石车的射程之内。
城内的汉军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趁着吴军还没反应过来之际,城内的投石车们便又纷纷完成了进一步的矫正与重新装填。
随着城楼的红旗再度狠狠砸下,投石车再度发出了令人恐惧的咆哮,又是二十四枚硕大的石弹,再度腾空而起,狠狠地砸向了吴军阵营。
略略有些可惜的是,虽然经过了进一步的修整,但这次投石车进攻的效果,却是比之第二轮的袭击还要差上几分。
除了摧毁掉刚刚已经受损的四座箭塔之外,这二十四枚石弹只额外地摧毁了三座箭塔和八架云梯。
倒不是汉军越调整越回去了,原因还是出现在吴军的身上。
虽然吕蒙并未下达放弃进攻的指令,吴军依旧在向城门方向挺进,但碍于刚刚巨大的损失,前线的吴军不由自主地也是放慢了脚步。
也因为没有统一的指令,就造成了吴军行进速度不一致的情况。
而汉军的投石车本就有一定的延迟,再叠加上吴军行军速度的变化,其效果自然是变差了。
不过,饶是如此,在这区区两轮进攻之下,吴军便已经失去了十五座箭塔了。这已经是吴军一半多的箭塔数量了。
要命的是,吴军向前的推进之路,还没有走完一半!而汉军投石车第三轮的投石已经在准备之中了。
很明显,只要后面的路程中不出现大的意外,哪怕只保持第二轮的攻击效果,按照如今汉军投石车的速度和准确度,恐怕吴军连一座箭塔都别想靠近到城楼。
看着前方还在崩塌中的箭塔和云梯,吕蒙知道,绝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
兵力的损失尚在其次,关键是这箭塔和云梯的损失,很明显,照这样下去,一多半的攻城器械根本到不了城下。
尤其是箭塔,更会是十不存一的结果。
而没有了箭塔的扈从,想要攻上城楼,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一点,在昨夜的进攻中,陆逊已经用上千的伤亡进行过验证。
吕蒙显然并不认为在自己的指挥下,就能比陆逊好上多少。
于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也是摆在了吕蒙的面前:撤军还是继续进攻。
按道理来说,面对汉军这突如其来的投石车,吴军应该立即撤退,避免过大的损失,再找到解决办法之后,再行出击。
可问题是,此次吴军的进攻已经是第四次出击了,即便是不算前两次的偏师进攻,只算大规模的进攻,这也已经是第二次了。
都已经第二次进攻了,却连城墙都没摸到,就要撤退,这对于军心士气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器械损失了还能再造,兵马损失了也不过只是千百之数而已,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损失相比,很多时候,锐气与信心更不可失。
若是就此在吴军将士的心中形成一个汉军不可战胜的印象,那就太要命了。
也难怪吕蒙吕大都督会有所纠结。
也就在吕蒙略略纠结之时,汉军的第四轮(试射轮为第一轮)投石攻击,已然狠狠砸下。
好消息是,这次的损失似乎比上一轮的损失更小一些,只有不到五座箭塔损失在石弹之中,更多的还是云梯的损失。
也正在这第四轮石弹的进攻中,吕蒙隐隐地已经抓住了投石车的弱点,却又说不出口。
这边吕蒙还在皱眉思索呢,汉军却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准备之中,而眼见着前军烟尘滚滚,原本林立的箭塔几乎损失殆尽,一旁的虞翻等吴军将领们也是终于忍不住了。
“大都督,这样下去不行啊!”小心地凑到了吕蒙的身边,虞翻也是忍不住谏言道:“还是先行撤军吧!若是损失太大,更影响军心士气。”
不得不说,虞翻的劝说虽多,但总能劝到点子上。
若只是以损兵过大来劝说吕蒙,显然是很难劝得动的,但加上一句影响军心士气,吕蒙反倒是听进去了。
毕竟,阻止他下达反转命令的,无非也就是担心士气的问题。
看看前方已经有些畏惧向前的大军,再看看周遭口已经看向自己的诸多将领,吕蒙顿时明白:自己的担心已经成为现实。
军心早已经在汉军的一次次骚操作中消耗殆尽,而此时,不论是后方的吴军将领们,还是前线的吴军士卒们,无不在期盼着自己的撤军的命令。
可以说,继续战斗下去,除了徒耗兵力之外,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当即,吕蒙也不再犹豫,点点头,吕蒙随即下令道:“传令:鸣金收兵。”
“是。”众将当即纷纷如蒙大赦道。
很快,吕蒙的命令便是得以执行,倒是让汉军的又一轮投石进攻,有些扑了个空。
不过,能够仅仅有几轮的投石进攻,就能打退吴军来势汹汹的一次进攻,怎么看都是汉军挣了大便宜的。
于是,在吴军终于脱离了箭矢和投石车的攻击范围之后,江陵北城的城头也是再度爆发了一阵激烈的喝彩声。
听着城头又一阵的喝彩,饶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吕蒙,也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狠辣的表情。那微微眯起的双眼,仿佛在说:我迟早打算你的龟壳。
最后看了一眼城头上的汉字大旗,吕蒙随即也是拨转过马头,带着殿后的部队缓缓回到了营地之中。
随着士卒各归其营,一众吴军的将领们也是重聚到了中军帐内。
所有人都明白,此次军议,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解决汉军投石车忽然间准确率飙升的问题。
只是,帐内的气氛比之前几次,还要沉寂不已。
没办法,众人既不知道汉军为何在突然之间就变得如此厉害,也自然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一时之间,帐内也是安静无比。
不仅仅是吴军的将领们,就连吕蒙自己,何尝不是毫无头绪的呢。
无奈之下,吕蒙也只能让负责进攻的裨将将战场情况复述一遍。
裨将不敢怠慢,当即也是开始述说起来:“此战,我军共计损失箭塔二十一座,损失......”
不待裨将说完,吕蒙便是不耐烦地打断道:“不要你作总结,把战场上的情况都说出来,越细越好。”
“是。”那裨将也是赶紧答应道。
可问题是,他们就是正常推进啊,哪有什么细节可言。
微微组织好语言,裨将也是只能将这一路的流水账细细地说了一遍:“行至城前约四百步前,汉军投石突至,我军损失不大,只不足百余将士殒命;又行数十步,汉军投石再至,我军损失箭塔八座,另重伤濒塌两座,轻伤两座;复行数十步,投石复至,损箭塔八座。......”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就在这看似毫无营养价值的流水账的诉说中,吕蒙却是敏锐地发现了华点。
“等等。”吕蒙再度打断了裨将的汇报,问道:“你是说,汉军第二轮的袭击所造成的的损失,比第三轮所造成的的损失,还要多?第三轮的损失比第四轮又要多?”
听着吕蒙的问话,裨将也不敢大意,略略思索过一番后,这才点头,道:“然也,确是第二轮的损失最大。”
“这不对吧。”吕蒙摇摇头道:“这第一轮明显是试射,经过试射调整后,第二轮的攻击效果明显提升,这没问题。可按照规律来讲,第三轮、第四轮,又经过两次的修正,应该更加准确,战果更大才对啊!怎么会战果越来越小了呢?”
“或许是汉军的校正有误?”一名吴军将领也是立即答道。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校正有误呢?要知道,第一轮的校正,可是卓有成效啊!”虞翻随即也是插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