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之期,晨曦微露,皇宫便笼罩在一片庄严肃穆之中。殿堂之上,灵力水晶闪耀着神秘光芒,似在静静等待这场决定大齐命运的人才选拔盛事拉开帷幕。
考生们身着华服,神色凝重,早早齐聚于殿外。柏凛身姿挺拔,眼神坚定,透着军人的刚毅;于曦则温婉沉静,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文人的儒雅。八强选手皆怀揣着对荣耀与责任的憧憬,又不免有些紧张,毕竟此次殿试关乎个人前程与大齐未来走向。
皇上高坐龙椅,身旁是朝中重臣与国师级人物,他们目光如炬,审视着每一位入场考生。洛玉站在一侧,心中默默祈祷能选出真正可堪大用之才,以助大齐度过危局。
考试伊始,“灵法政论”题目高悬,熠熠生辉:“论法术革新与大齐政治、军事、民生协同发展之策,且剖析当前妖族侵扰局势下,如何借法术之力稳固国本、克敌制胜,详述各方资源整合调配之法及长远规划。”此题目一出,殿内一片寂静,唯有笔尖触碰灵力测试纸的细微声响。
柏凛略作沉思,率先挥笔。其文思如泉涌,阐述军事上应大力研发针对妖族的攻击性法术武器,如融合灵力与机关术的新型弩炮,可远程精准打击且破其妖力防御;在军队中设立法术营,专门培养精通战术与法术运用的将士,提升整体作战实力。于军事资源调配方面,建议与各书院、修行门派合作,建立法术资源共享机制,确保灵力材料充足供应。
于曦则从民生着眼,论述利用法术改善农业灌溉系统,如构建灵力驱动的水系法阵,可根据土地墒情自动调节水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医疗领域,推动法术与医学融合,培养既能治病救人又精通法术疗伤的医者,设立公益性质的医馆,惠及百姓。同时,提出在政治层面,制定法术相关法规,规范修行者行为,防止法术滥用,保障社会稳定。
其他考生也各展所长,有的专注于外交策略,提议以法术为媒介开展与他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大齐国际影响力,孤立妖族;有的深入探讨教育改革,主张在学府增设法术实践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
洛玉在旁巡视,心中对考生们的表现暗暗赞许。她留意到之前所说的李轩考生,虽出身平凡,但思维敏锐。其文中提及在边境贸易中运用法术保障运输安全与促进经济交流,例如打造具有隐匿和防护功能的灵力商队车,既能防止妖族劫掠,又能抵御恶劣天气对货物的侵蚀,同时利用空间法术开辟短途运输捷径,降低运输成本,此观点新颖且具经济战略眼光。
随着时间推移,“灵韵赋诗”环节开启。皇上出题:“以大齐山河之壮丽、军民抗敌之豪情为主题,赋诗词一首,须蕴含强大灵力,引发天地异象,彰显我大齐之威。”
柏凛豪情满怀,赋诗道:“北境霜风冽,雄关剑气寒。军魂凝浩力,破妖卫山川。”其诗出口,灵力涌动,殿内温度骤降,似有凛冽寒风呼啸而过,化作冰刃般的灵力光芒冲向殿顶,幻化成大齐边关雄伟险峻之景,城墙上士兵奋勇御敌,栩栩如生,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于曦轻声吟诵:“山川灵韵秀,文墨绘长天。儒法济盛世,妖氛岂敢前。”刹那间,灵力如潺潺溪流,在殿内流淌四溢。空中浮现出大齐山河的绝美画卷,田野间百姓安居乐业,文人墨客吟诗赋词,儒道与法术光芒相互交织,化作祥瑞之光,驱散阴霾,寓意大齐文化与法术的昌盛可抵御一切邪恶。
李轩也不逊色,激昂而吟:“烽火耀苍穹,豪情镇碧空。灵法彰义勇,山河映日红。”灵力喷薄而出,如烈烈炎阳照耀。殿中光芒闪耀,呈现出战场上大齐将士与妖族激战的壮烈场景,将士们借助法术冲锋陷阵,光芒万丈,似在为他们呐喊助威,展现出无畏的勇气与必胜的信念,而大齐山河在日光与灵力的辉映下,愈发壮丽,山河的每一寸土地都似在诉说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与对家国的深沉热爱。
众考生诗作完成,灵力光芒与诗意交融,殿堂内异彩纷呈,景象万千。考官们全神贯注,依据既定标准审慎评判。既要考量灵法政论的深度、广度与可行性,又要权衡灵韵赋诗的文学价值、灵力强度与引发异象的神奇程度。
经过漫长而严谨的评定,成绩终见分晓。柏凛凭借在军事法术策略上的卓越见解与豪迈磅礴的诗作,脱颖而出,荣获状元之位。于曦以对民生和文化领域的深刻洞察及灵动优美的诗词,位居榜眼。李轩的独特创新思维与激昂慷慨的赋诗,夺得探花。其余考生也各有佳绩,皆展现出非凡才能。
皇上龙颜大悦,起身宣旨:“今次殿试,诸生尽显才华,实乃我大齐之幸。柏凛等入选者,当肩负起家国重任,竭心尽力,为大齐繁荣昌盛贡献力量。朕望尔等秉持初心,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御外敌,重振大齐雄风!”
新科进士们跪地谢恩,誓言定不负圣恩与百姓期望。洛玉望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才俊,心中满是欣慰与希望。她深知,大齐在这场危机中迎来了新的曙光,而自已也不能在停留在京城,是时候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