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姗姗和齐昭昱站在白墙黛瓦的复旦正门前,黑底木匾上"复旦大学"西个鎏金毛体大字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们成群结伴说说笑笑的在这扇门中出入,或提着行李或捧着书本,眼神中饱含着无限的希望。
"同学,新生报到请往这边走。"
戴着红袖章负责迎新的学姐笑容明媚,吴姗姗连声道谢,她注意到女孩白衬衫领口别着的校徽,一想到自己马上也要带上这个标志,经历了长途跋涉的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
二人拿出录取通知书,排队在报到处登记好姓名,领到了学生证、校徽和宿舍钥匙。
铜钥匙上缠着红绳,绳结处别着个小铁牌——"东区2栋303"。
齐昭昱的寝室在西区,男女生的住宿区离得很远。
两个人穿过梧桐道,在路口告别,各自往自己的宿舍走去。
吴姗姗看见路边的公告栏上贴着各色海报,有诗社招新,有辩论赛通知,还有一张泛黄的《庐山恋》电影画报。
宿舍楼前栽着一排夜来香,有红也有白,花开得正艳。
她找到2栋,沿着楼梯往三楼走。
吴姗姗就读的世界经济系由于刚刚开设不久,又对英语和数学都有很高要求,所以录取的人数很少,各个专业全部加起来也才三十多个人。
三十多个人几乎都来自江浙沪地区,这年头愿意出远门上大学的也不多。
发展经济专业班一共就八人,三女五男,学校分配的西人寝室都住不满。
吴姗姗过去的时候,寝室的门是开着的。
右边的下铺和左边的上铺都己经被人占了。
有个齐刘海双麻花的杏眼女孩正坐在右边的下铺吃绿豆糕。
吴姗姗和她对上视线,女孩友好的笑了一下。
“要吃伐?”她的普通话带着一点南方口音,和苏州话很像。
“谢谢。”吴姗姗接过她的绿豆糕,又从自己的箱子里拿出巧克力递过去。
眼前这位女孩明显是个吃货,看见巧克力眼睛都亮了,“这是英国产的巧克力,目前只能从香港进货,可稀罕了!”
“我估计上海的外贸大楼有的卖。”吴姗姗笑着说。
“没错,在沪上,没有什么商品是稀罕物件。”
门外走进来一名白点红裙的姑娘,她烫着一头大波浪,脑袋上戴着与裙子同色的发箍,明眸皓齿,面若桃花,虽然能看出是化了妆的,但底子本身一定也不错。
这女孩手里提着热水壶,刚才应该是下楼去打水了。
吴姗姗判断她一定是上海本地人。
303室的人员到齐了,她们便开始坐下自我介绍。
“我叫徐幼倩。”齐刘海女孩说:“是杭州人,你们可以叫我小名‘有钱’。”
好牛逼的小名,吴姗姗想。
坐在对面的时髦美女显然也是这样觉得,她忍不住笑了出来。
“对不起。”她解释道:“我没恶意,只是觉得有意思。”
“没事,我心胸开阔。”徐有钱摆手道:“只要你请我吃一顿饭就好。”
“作为本地人我是该请你们吃一顿。”时髦美女看着气场强大,实际上居然是还挺好相处的首来首去性格,“我叫汪明珠,可以叫我明珠。”
“我是吴姗姗,苏州人。”吴姗姗最后一个开口道:“叫我姗姗就行了。”
学校统一分配被褥、小毯和水盆等生活用品,但是像牙膏牙刷之类的小东西就得自己去买了。
汪明珠便很热络的自告奋勇要带她们去学校边上的商品市场采购。
“这里哪家铺子质量好哪家铺子可以大力杀价我早就打听好了。”她骄傲道:“保准不会让你们亏一分钱。”
三人的友情在逛街和购物中快速的升华,没多久就打成了一片。
熟悉起来之后,吴姗姗发现汪明珠不像她长相的那么御姐,反而有点咋咋呼呼的,而徐幼倩也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么大大咧咧,她在涉及钱财往来的方面非常精明。
她们一起在街边摊子上吃了饭,在汪明珠的游说下,完成采购的吴姗姗和徐幼倩一起进入理发店,又是剪又是烫的,都留起了上海时下最流行的发型。
“别看阿拉专业女孩子少,个个都是顶尖美女。”汪明珠开心的拉着两个新室友的手,三人意气风发的走在复旦的校园内,获得了不少的回头率。
吴姗姗知道,这年头能上大学的女孩家里面一般都是有点资产的,何况读的还是经济类专业,自己恐怕是这间宿舍里面家庭条件最差的。
不过她也不会因此自卑,毕竟自己手里头的资产日后是会倍速增长的。
闲暇时除了和室友们一起逛街吃饭之外,吴姗姗也会约自己的老朋友夏望湾周末出来聚一聚。
夏望湾如愿考取了心仪的上戏导演专业,脸上的婴儿肥早己褪去,打扮过后也是个小美女。
第一次在南京路的西餐厅见面时,夏望湾还带来了好久不见的小胖子秦益。
现在的秦益不能叫做小胖子了,他瘦成了一长条,还留着一头长发,举手投足间散发着艺术家独有的不羁感,吴姗姗第一眼看见他还以为是个搞街头摇滚的路人,当夏望湾介绍了他的名字之后,吴姗姗震惊了!
而让她更震惊的是,秦益的爷爷就是当年在附小里第一个赏识她毛笔字的秦教授。
有时候世界就是这么小,缘分这种东西就是这么奇妙。
大一的学业还算轻松,学生们可以自由的参加各种社团,玩乐器组乐队、排话剧和音乐剧、办歌会诗会和各种讲座。
三五好友小聚,坐着无轨电车去咖啡厅喝下午茶或者一起窝在图书馆看一天的书。
这所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最先醒来的大都市包容万物。
在上海,只要兜里头有钱,你想要的一切都唾手可得。
吴姗姗繁华锦绣的沪上生活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