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我吴姗姗从不吃亏!
小巷人家:我吴姗姗从不吃亏!
当前位置:首页 > 二次元 > 小巷人家:我吴姗姗从不吃亏! > 第71章 时代的变革

第71章 时代的变革

加入书架
书名:
小巷人家:我吴姗姗从不吃亏!
作者:
七日饮鸩
本章字数:
4154
更新时间:
2025-01-17

不出吴姗姗所料,盐城的“燕舞牌”收录机成功出世之后,通过在电视机上打广告,迅速获得了大江南北国民的青睐。

1982年清明前后,由于厂商那边投放广告的力度十足,之前大众熟悉的那一批磁带录音机在人民眼中已经成了落伍货,喜欢赶趟的弄潮儿都以拥有一台电视广告上“耳熟能详”的收录机为荣。

因为收录机的兴起,每个地方的广播电视台也开始扩招播音员,许许多多的小广播台在日渐兴起。

李一鸣和吴姗姗凭着老合作对象的身份,获得了“燕舞牌”在苏州的指定销售门店资格。

他们现在也不亲自到处跑地方卖货了,而是花钱雇佣专门的销售工作人员看店,自已只需要在有空的时候过去查查账本盘点货物就行了。

白扬同样也在北京找人合伙,开店售卖起收录机,据他的信中所述,每次“燕舞牌”到货,他们的店门口都会大排长龙,那场面堪比吴姗姗他们当年在国营商店门口排队买肉。

苏州这边虽然没那么夸张,但愿意购买这时髦收录机的有钱人家也不少,作为收录音机店的初代股东,吴姗姗在短短三个月内,所有投进去的资产就翻了三倍,她现在是名副其实的万元户了。

于此同时,由于国营企业的效益日渐下降,包括棉纺厂在内的很多工厂启动了部分工人工资以国库券形式放发的政策,除了国营企业之外,很多国家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也遵循了这个政策。

这年头国库劵没人愿意要,一张十年期的十元面额的国库劵,私下交易时如果商家压价狠了,也许就只值个五元的价格,在很多偏远农村,它的价值很可能比五元还要低。

吴姗姗很早就计划收国库券了,只不过她没准备用钱换,而是将这个作为收录音机店的部分折扣优惠噱头。

当然,现下正大光明使用国库券交易是违规的,理论上只能通过银行兑换,只不过大家私底下一直在做,一般也没谁会闲的过来追究。

“姗姗,你把所有当做折扣收进来的十年期国库券当做自已分红的一部分拿走,搞得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李一鸣挠头道:“这些年的物价一直在飞速上涨,国库劵的利息不一定能追得上,十年之后是个什么光景,我们谁也不知道。”

吴姗姗心想,不用等十年,六年之后就可以拿到上海抛出去了,她现在以五元的分红价值收购十元的国库劵,到时候再以本金加上利息的市场价卖出去,足足能挣一半多。

“我相信自已的眼光。”吴姗姗笑着说:“而且我家那个情况,手里头太多现金真的不安全。”

李一鸣见吴姗姗一副坚定的样子,也不多劝了。

“反正市中心的店雇人看着了,我准备下半年的时候把自家的院墙砸开一半,垒砌一间房子,到时候开个小卖部,再给巷子里装一部电话机。”他说。

李一鸣的家正好在巷子口,地理位置非常好,他现在手里面闲钱多,有了想法就立刻下手实现。

吴姗姗点了点头,“巷子里一直没通电话线,大家日常联系亲戚朋友还得跑市中心找公用电话,确实很不方便,这是回馈乡里的好事。”

这一年私人安一台电话机起码得四五千块,本钱很高,但是后续的收入也很可观。

一通市内电话每分钟六分,长途更贵,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出门上学,或者在市内打工的孩子,人们的打电话需求很大,这安装费过个一年就能挣回来了。

吴姗姗将国库劵装在麻袋里拿回家,藏在那个供奉着母亲牌位的房间里。

她马上就要初中毕业了,这两年在全国各地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奥数比赛,还有那些文章投稿赢来的奖状和奖章也都通通贴在这间房间的墙上。

如今吴姗姗挣到的钱足够负担起自已的学费,所以她决定就读一中高中部的普通班。

当她的申请交上去之后,很多的老师和同学都觉得可惜,纷纷过来劝她。

可是这个年头,无论是学术钻研还是技术开发,能挣到的工资都是很少的,吴姗姗并不像丁征远那样有殷实的家底,也不像齐昭昱那样对奥数有着纯粹的热爱,在生意做大之后,她实在没法再兼顾繁重的奥数学习日常。

所幸大家也知道她家里面的困难,都表示了理解。

实际上吴姗姗的日子从来不像外面人想象的那样辛苦,她家里就姐弟二人,日常生活花费本来就用不了多少,就算顿顿下馆子吃肉,一个月花出去的钱都比对面供着爷爷奶奶和弟弟一家的庄超英家要少的多。

家里面不敢买电视机那样的大件,她就在周末的时候带着弟弟去录像厅看电影,从中到西,从古至今,时兴的片子反正一部都没有落下。

吴军的学习成绩在附小算得上中上水平,就算考不上一中,读个市里面的中学也没有问题,再加上这孩子很机灵,学习动手能力很强,竟然跟着市中心的一些摊主学会了零件组装的手艺,自已就能在家里面修自行车或者电风扇,邻居们知道了以后也偶尔会花钱请他帮忙,就算没有老吴给零用钱了,自已也能给自已挣足在巷子口买爆米花的开销。

吴建国在提篮桥的标间里踩缝纫机做手工,今年过年的时候还给姐弟二人各缝了两套喜庆的印花被单,托夏家那边的人脉寄到了苏州,看起来日子过得也不错。

这可能也算是一种因祸得福吧,毕竟老吴本来就喜欢过那种简单规律又不用自已操心的生活。

同样因祸得福的还有对面隔壁院子里的王芳和周青。

由于王勇出卖妻子的做派,他在街坊邻居中名气已经坏了,根本没人敢再给他说媒,而且严格来说,他和他的老婆还没离婚。

这就让王芳母女俩的日子好过多了,王勇虽然还是一副吹胡子瞪眼的态度,但是他知道家里需要能够做家务和照顾年迈父母的女人,所以也不喊打喊杀的要把妹妹和妹妹的拖油瓶赶走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