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求速死
只求速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只求速死 > 第五百一十九章抵制恶道

第五百一十九章抵制恶道

加入书架
书名:
只求速死
作者:
醉剑书生
本章字数:
8240
更新时间:
2025-06-23

“诸位,刚接到密报,有匪徒欲劫大牢。”

殷正茂声音洪亮。

“为防不测,本官决定立即处决张贵、罗进、陆德武等六名乱民头目!”

堂下一片哗然。

“大人,这不合规矩啊!”

一名官员忍不住道。

“按律当上报刑部...”

“规矩?”

殷正茂冷笑。

“匪徒都要劫牢了,还讲什么规矩?出了事你担得起吗?”

那官员顿时噤若寒蝉。

“午时三刻,州府衙门前行刑!”

殷正茂一锤定音。

“全城张贴告示,让百姓都来看看,作乱的下场!”

午时的太阳被乌云遮蔽,湖州府衙门前却人头攒动。数千百姓被官兵驱赶着聚集在刑场周围,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

“听说这几个都是跟着杨大人变法的...”

“嘘!小声点!不要命了?”

六名衣衫褴褛的汉子被押上刑台,个个面如死灰。

为首的张贵突然挣扎起来,高声喊道。

“乡亲们!我们冤枉啊!我们只是要减租减息,从没想过造反...”

“啪!”

一记响亮的耳光打断了他的话。刽子手狞笑着举起鬼头刀。

“老实点!不然让你多挨几刀!”

午时三刻,鼓声响起。

“行刑!”

六把鬼头刀同时落下,鲜血喷溅,六颗人头滚落在地。围观的百姓中有人发出惊呼,更多人则是沉默。

死一般的寂静笼罩着刑场。

殷正茂站在高台上,满意地看着这一幕。

他转身对身旁的师爷低声道。

“立刻飞鸽传书给高阁老,就说事已办妥。”

师爷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大人,这会不会太...”

“太什么?”

殷正茂若有所思。

“高阁老说得对,只有见血,才能让天下人看清变法的真面目!”

消息迅速传遍江南。

杭州官营钱庄内堂,张居正手中的毛笔”啪”地掉在宣纸上,墨迹晕开一大片。

“什么?殷正茂把人都杀了?”

他声音发颤。

“这...这怎么可能...”

申时行、张四维等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安慰。

归有光猛地站起。

“张大人,必须立刻向朝廷说明情况!这些百姓罪不至死啊!”

张居正双手发抖,几次提笔又放下。

“我...我当然想...可是...”

他眼前浮现出高拱与严嵩把酒言欢的画面。

朝局复杂如棋,稍有不慎,不仅无法伸冤,还会把自己搭进去。

“大人!”

归有光声音哽咽。

“那可是数百条人命啊!”

张居正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他忽然意识到,此刻自己的一念之差,将决定多少人的命运。

“归大人说得对。”

张居正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坚毅。

“但直接上奏恐会适得其反。”

他转向申时行。

“时行,你执笔写信给海瑞,让他速至乌程安抚百姓。”

申时行迅速铺开新纸。

“下官明白,定会详述百姓无辜之情。”

张居正从袖中取出兵部尚书印,郑重交给申时行。

“将此印转交海瑞,以便他能便宜行事。”

他顿了下。

“告诉海刚峰,若遇阻拦,可先斩后奏。”

归有光眼中划过敬佩之色。

“大人英明!下官愿亲自送信。”

张居正颔首,目光转向窗外阴沉的天空。

“我与申大人、张大人即刻前往总督府,希望胡宗宪能出面斡旋。”

他心中并无把握,但此刻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众人匆匆分头行动。

张居正临行前,归有光忽然深深一揖。

“大人今日之举,实乃大明砥柱。”

张居正苦笑一声,没有回答。

他比谁都清楚,在这风云诡谲的朝堂之上,所谓砥柱,往往最先被巨浪拍碎。

消息传到京城后,街头巷尾、茶舍酒楼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江南那边杀了上百号人!”

一个瘦高个儿压低声音,却恰好让邻桌的徐阶听得一清二楚。

“嘘。

小点声!”

同伴紧张地环顾四周。

“据说那殷正茂是杨大人举荐的,这事会不会...”

角落里,徐阶放下茶盏,指尖发颤。茶汤映出他疲惫的面容,鬓角的白发似乎又多了几根。

“杨大人怎会是这种人?”

另一桌的书生拍案而起。

“定是有人栽赃!”

“可王学门人不是一直主张'致良知'吗?为何杨大人反对立阳明官学?”

有人困惑道。

徐阶闭了闭眼。

这些议论像无数细针,扎在他心上。局势已经彻底失控了。

殷正茂的屠刀不仅砍在百姓身上,更砍在了本就脆弱的朝局平衡上。

他放下几枚铜钱,起身时险些碰倒茶壶。

小二连忙来扶,却被徐阶摆手拒绝。

走出茶楼,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显得格外孤独。

裕王府内。

徐阶匆匆穿过回廊,远远就听见瓷器碎裂的声音。

他加快脚步,裕王正焦躁地在厅中踱步,李春芳愁眉不展地坐在角落,地上散落着茶盏碎片。

“殿下。”

徐阶深施一礼。

裕王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拉住他。

“徐师傅!你可算来了!”

年轻的亲王眼圈发红。

“这...这可如何是好?”

徐阶暗自叹息。

裕王虽已成年,但在这等风浪前仍显稚嫩。

他不动声色地抽出手,恭敬道。

“殿下稍安勿躁。”

李春芳起身相迎。

“徐公可有良策?江南之事已闹得满城风雨。”

徐阶沉吟片刻,目光在二人脸上扫过。

“殷正茂此举,彻底引爆了局势。眼下最要紧的,是安定人心,消除流言。”

“如何安定?”

裕王急切地问。

“既然乱言从书院和学问而起,我们便从这里入手。”

徐阶道。

“重申本朝以程朱为宗的大旨,不提立阳明官学的事。”

李春芳眼睛一亮。

“妙!不给人站队的印象,又能引导士子专心学业。”

“明日我就去白檀书院讲学。”

李春芳当即决定。

“正好近日在读《近思录》,可借此阐发朱子之学。”

裕王情绪稍定。

“若需要,本王也可前往。”

徐阶与李春芳相视一笑。

徐阶拱手道。

“殿下身为皇储,重申国家根本之政,不偏不倚,最为妥当。”

“可是...”

裕王眉头又皱起来。

“江南之事与阳明官学本是两桩事,如今却被混为一谈,这才是症结所在。”

徐阶目光一沉。

“流言针对的是变法。明面上谈官学,实际上是非议杨大人和他的新政。”

李春芳点头。

“严世蕃这招确实恶毒。但...”

他犹豫了一下。

“这也是天下缙绅读书人的民意,硬顶着反而不美。”

裕王忽然压低声音。

“父皇为何至今没有旨意?”

徐阶苦笑。

“皇上也为难。此时若下旨,万一事态恶化...”

他话锋一转。

“但明君在上,一切自会稳如泰山。”

“那我们的态度...”

裕王犹豫地问。

徐阶深吸一口气。

“老臣虽不赞同杨大人某些做法,但公开反对变法不妥。”

他看向李春芳。

“明日讲学,只谈理学,不涉新政。天下读书人自会明白其中深意。”

“至于江南...”

徐阶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

“就看张居正的了。若他想停变法,我等须准备妥当的退出之策。织造局、银子、农户、商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李春芳感叹。

“徐公思虑周全。这个态度最稳妥,能让理学清流慢慢掌握话语权。”

而在白檀书院内。

午后的阳光透过枝叶间隙洒落,在青石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空地上坐满了来自各地的士子,他们或交头接耳,或正襟危坐,目光都聚焦在前方的讲台上。

杨帆压低斗笠,悄无声息地找了个角落坐下。

他环顾四周,发现书院内人头攒动,竟无一处空位。

“听说了吗?那杨帆在江南杀民变法,血流成河啊!”

前排一个瘦高书生压低声音道。

“可不是,我表兄刚从苏州回来,说那边桑农都反了,官府派兵镇压,死了好几百人呢!”

旁边圆脸书生附和着,眼中带着兴奋的光芒。

杨帆藏在袖中的手颤抖。

这些流言比他想象的还要恶毒百倍。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系统,分析当前局势。”

他在心中默念。

【叮!检测到宿主处于极度危险环境中。建议立即逃离京城,前往安全区域。】

杨帆面带苦笑。逃?能逃到哪里去?这天下之大,如今却无他容身之处。

讲台上,魏良弼一袭青衫,长须飘飘,正结束他的讲学。

他声音洪亮,回荡在书院每个角落。

“故而,四民之序乃天理纲常,农为本,商为末。若有逆天而行者,必遭天谴!”

台下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附和声。

就在这时,一个三十多岁的书生突然站了起来。

他面容清瘦,眼神却异常坚毅。

“魏先生,学生有一事不明,还请赐教。”

全场霎时安静下来。魏良弼打量着这个不速之客。

“讲。”

“学生刚从江南游学归来,亲眼所见,杨帆在江南的变法并未改变四民之序,也未废除尊卑之礼。”

书生声音清朗,不卑不亢。

“相反,许多佃户通过借钱买织机,从农业转向工业甚至商业,却依然恪守本分,何来扰乱纲常之说?”

杨帆心头一震,不由多看了这书生几眼。

在这满堂喊打喊杀的氛围中,竟有人敢为他说话?

“荒谬!”

一个尖利的声音从右侧传来。

“杨帆变法,就是要让贱民翻身,这不是乱序是什么?”

书生不慌不忙。

“这位兄台,可曾去过江南?可曾亲眼见过那些织户的生活?”

他环视四周。

“我亲眼所见,大制造商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他们勾结官府,压低桑价,强买强卖。杨帆的变法,恰恰是在帮助农户抵御这种压迫!”

“胡说八道!”

一个满脸横肉的士子拍案而起。

“我看你就是乱民一伙的!”

“对!把他赶出去!”

几个声音同时附和。

场面一时混乱起来。魏良弼抬手示意安静,眼神轻蔑。

“这位学子,你学问欠佳,不识秦法为何物。杨帆所为,正是商鞅那一套,以利诱民,最终必致天下大乱。”

书生还想争辩,魏良弼却已转身,对着全场高声道。

“诸位,此人言论荒谬,不值一驳。杨帆变法,表面利民,实则包藏祸心。他破坏祖宗成法,扰乱四民之序,此乃大逆不道!”

魏良弼满意地看到众人情绪已被调动,继续道。

“自古以来,佃农应一心为东家种地,这是克己复礼之道。而杨帆的做法则是鼓励游手好闲者、不敬东家者、懒惰不勤者、好高骛远者从事多种职业,这种做法是闻所未闻的,违背了圣人之制。”

“魏公高见!”

有人高声附和。

“只有士农工商各正其位,天下才能富足。”

魏良弼声音渐高。

“而杨帆的变法则是扰乱了这一秩序!”

书生被这连珠炮般的指责弄得一时语塞。

他却发现满堂目光如刀,刺得他浑身发冷。

那些平日里吟诗作赋、谈经论道的同窗,此刻眼中尽是敌意。

“你们才是胡搅蛮缠!”

书生终于爆发,声音因愤怒而颤抖。

“杨帆的变法并非你们所说的那样,你们是在颠倒黑白!”

“放肆!”

魏良弼脸色骤变。

“来人,把这个目无尊长的狂徒赶出去!”

两名膀大腰圆的家丁立刻上前,一左一右架起书生。

书生挣扎着,青衫被扯得凌乱,发髻也散开了一半。

“你们这群腐儒!迟早会明白。”

“啪!”

一记响亮的耳光打断了他的话。魏良弼收回手,冷冷道。

“向礼部奏报,革去他的秀才功名。”

书生被拖出大门时,满场爆发出一阵欢呼。

魏良弼站在高台上,看着这一幕,嘴角带着不易察觉的冷笑。

“诸位。”

他声音忽然变得激昂。

“在杨帆推行的'秦法'暴虐之际,立阳明为官学是救民救天下的唯一途径!”

“魏公说得对!”

士子们群情激奋。

“杨帆指使党羽杀民变法,其心可诛!”

魏良弼振臂高呼。

“我等读书人,当认清圣人之道,敢于抵制邪恶之道!”

“抵制恶道!”

士子们齐声高呼,声浪几乎掀翻屋顶。

魏良弼满意地点头,开始讲解”心理合一、圣人之制”。

而在厅堂角落,一个身着普通布衣的中年男子悄然起身,打了个哈欠后离开了书院。

此人正是杨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