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何雨柱的破局之路
四合院:何雨柱的破局之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四合院:何雨柱的破局之路 > 第2章 这么多钱是从何而来?

第2章 这么多钱是从何而来?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何雨柱的破局之路
作者:
郑雯丹
本章字数:
6142
更新时间:
2025-01-23

不可靠,在为傻柱考虑未来的时候反对他与秦淮茹的关系。

只是易中海总是一心盘算要让傻柱和秦淮茹成婚,虽聋老太太不明白易中海的意图,但她坚定自已判断,在表面不显的情况下悄悄促成了娄晓娥与傻柱的关系。

然而最终事实证明,娄晓娥并非真的不孕。

这样的阴错阳差反而使何晓诞生在这个家庭里,延续了傻柱家族血脉。

了解到这一切的原由,何雨柱也清楚明白,他无法将聋老太太从易中海那边拉拢过来。

既然如此,最明智的选择莫过于从此远离他们。

可何雨柱深知,只要他还住在这座四合院内并且日后过得更好,终究逃不开聋老太太、易中海以及贾家人对他各种形式的操控。

特别是当贾东旭去世后,不管对聋老太太、易中海还是整个贾家而言,他是最合适用来依靠和利用的人选。

在易中海有现成的养老年纪尚轻的贾东旭时就已开始对何大清每月寄回来的钱进行克扣等行径,可想而知,待贾东旭离世,失去了可靠依靠的易中海定会更着力控制傻柱的命运。

所以何雨柱必须提前考虑好未来的应对之道。

何雨柱一想到日后可能出现的种种麻烦,就觉得头痛欲裂。

他认为最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不再像剧中的那样待在四合院里,而是搬到外面去。

如果直接搬出去,易中海等人就管不到他了,他不相信其他四合院的管事大爷也都是像易中海、刘海中和阎埠贵那样的人。

虽然多住户的四合院难免会有麻烦,但要是能和妹妹搬到一个单门独户的小四合院,那就再好不过了。

这时好像私人还可以买卖房屋,他觉得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找一套心仪的房子。

这么大一座京城,总能找到一处合适的单进四合院。

之所以只想要一个单进四合院,是因为他知道未来政策的变化会使得房子一旦买大了自已可能难以维护或保护;如果非要处理多余房间的话,出租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选择,但购买一个小四合院就方便多了,并且有足够的理由保证房子不被外人使用。

此外,现在的房价也不算低。

相比那些二、三进四合院动辄几千万的价格(当时使用的是第一套人民币,币值非常高,最大的面额达到五万,换算到55年后的第二套人民币为一万比一),单进四合院便宜不少,有可能用几百万拿下,多点也就在一千多万左右。

何雨柱记得目前“傻柱”

的存款有三百七十二万多,若是将现在住的一主屋一间耳房卖出去,还能再凑上一些钱,买个小四合院是可行的。

“傻柱”

这么多钱是从何而来?原来,这得益于父亲何大清。

半年前,何大清留了三百万给兄妹俩作为生活费,同时每个月还有十万元寄回来,虽然何大清选择跟一位白寡妇私奔,但这显示他对子女仍有责任感和关爱。

何雨柱清楚,母亲去世时何大清三十多岁,此后独自一人抚养他们直到十六岁才找到白寡妇,因此对何大清的举动颇为理解。

最终,何大清在离开前做了一系列周密安排,将两间房屋转到他的名下,还留下三百万现金及珍贵的谭家菜谱作为传承。

而剧中并没有给白寡妇儿子传教厨艺也显示出其精明的一面,可见何大清并非被完全迷惑失去理智。

据记忆所知,战乱时期失业在家的何大清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卖掉家里大部分积蓄才得以购买当前的主屋与耳房,实际上他那时手中并无太多钱财可存。

在新组建后的公司运营下,由于娄氏钢铁厂重新恢复运作,何大清被娄董事请来担任钢厂的主厨,每月赚取数十万的薪酬,从而又逐渐积累了一笔钱。

但由于何大清经常饮酒,能存下的钱并不是很多。

之前原主看到何大清的钱盒时,里面仅有不到一百万的现金。

从这一情况来看,何大清能够给何雨柱兄妹留下三百万,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因为他要去保城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所谓穷家富路,带五六百万并不多。

何大清一安顿下来就开始寄钱给何雨柱兄妹,但这些钱全被易中海扣留了。

因此,尽管日子过得不太富裕,但也不至于太过艰难。

何雨柱意识到当前去讨回这些钱并不合适,因为现在才收到几个月的钱,就算举报也很难证明其不当行为,军管会也不会因金额较小而采取严厉措施,最多批评教育。

因此,何雨柱觉得继续装作不知道这件事情更好,让易中海继续保持这种行径。

等他将来搬出四合院几年后,贾东旭发生事情的时候,再与易中海清算一切。

届时积攒的金额已经不菲,一旦何雨柱追究责任,易中海即使侥幸逃过重罚,也得坐牢个十年八载。

到那时候,易中海再也无法解释说那些钱是为他们保管的,因为这明显是他在隐瞒并且私自扣留属于子女的钱财。

想到这一点,何雨柱暗暗一笑,觉得这次算是替原剧中的“他”

出了一口恶气。

如果易中海继续对他不利,那么他会让他加倍难受。

与此同时,失去他们的支持后,贾家和秦淮茹的生活肯定不会像原剧中那么舒适。

不过凭借秦淮茹的容貌,她应该不难找到愿意提供好处的人。

但是,现在的何雨柱并没有如原主一样怨恨和埋怨已逃离的何大清。

相反,他非常理解对方的选择,毕竟人都是有欲望的,而且四十几岁的男人找伴度过余生是很正常的。

再说,在他离开的时候,孩子们都已经十六岁,完全可以 ** 生活了。

在离开前,何大清不仅将房产过户到儿子何雨柱名下,还留下了传家菜谱、三百万现金及每月的生活费,并为儿子提前安排了工作。

他相信即使他不在了,何雨柱和女儿何雨水依然能够过得不错。

但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他的预期,伪君子易中海的介入让他儿子陷入了困境。

根据主角的记忆,目前他已经失业,在家无所事事。

现在的娄氏轧钢厂还未公私合营,仍然属于娄董事会拥有,自然没有后来出现的红星轧钢厂。

记忆中,1948年的京城由于战乱导致各行各业深受影响,何大清所在的酒楼也因老板举家南逃而停业,他也随之失业。

高中毕业的何雨柱因成绩不佳,放弃学习,执意要跟父亲学厨艺。

为了维持生计,何大清在家里做起包子拿到街上售卖,这也是为何原剧中何雨柱曾因伤兵追赶以及被骗走好不容易保下来的包子后,被何大清骂为“傻柱”

解放后,一些留在京城的富人开始陆续逃跑。

得知此消息后,何大清从一名曾经吃过他做的饭的富商手中低价买下了这处四合院,包括主房和两间小耳房,共计约七十余平米,用积蓄下来的几百块大洋完成了这次交易。

对于何大清来说,他不担心新 ** 会收回这套房子,毕竟自家历代都是仆人,且了解政策后的他觉得新 ** 会保障像他们这样的贫苦人家的利益。

最终,军管会确实确认了何家拥有的这两处房屋为私人财产,并因何家三代均从事佣工行业将其定为雇佣成分。

同时,许大茂、刘海中与易中海等家庭趁着这个机会,也各自购入了不同位置的房子迁入四合院居住,其中还有其他几户人家买了房产。

聋老太太原本就住在四合院内,并占据着最佳位置的两间房,具体背景则鲜为人知。

因为她长期闭门不出,易中海的妻子很快就与她建立起了亲密关系,所以在邻居们的心目中,聋老太太渐渐被视为院子里的尊长。

在这个时期,这位聋老太太还没有成为五保户,也不知道她日后是如何成为五保户的。

从原来的记忆中得知,何家从何大清的祖爷爷开始就是谭府的仆人,代代相传,属于谭府的家庭奴仆。

正因如此,何家得到了谭家的高度信任,并学会了制作谭家菜。

过去,谭府招待客人的时候自然不会自已做饭,而是让府中的下人来准备。

同样的,何大清自小在谭府长大,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和谭府关系密切的丫鬟。

并且,原主也是出生在谭府。

直到1937年,因为某些原因,何大清带着妻子和当时不满两岁的儿子何雨柱离开了谭府。

具体的缘由何雨柱并不清楚,父亲也没有提及过这些。

之后,何大清到一家酒楼专营谭家菜以维持家计。

在这段时间里,他也免不了为一些汉奸做菜。

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毕竟面对武力威胁时,不愿顺从的选择只有死路一条。

再后来是1948年,因一富商逃跑,何大清失去了工作,在家卖包子为生。

新中国建立后,何大清买了两间房子居住。

此时恰逢娄董事的娄氏轧钢厂重新营业,他知道了何大清的情况,邀请何大清前往钢铁厂担任主厨,负责工厂招待。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