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历史茶话会?这也是直播!
天幕:历史茶话会?这也是直播!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天幕:历史茶话会?这也是直播! > 第133章 像一个大臣,唯独不像皇帝

第133章 像一个大臣,唯独不像皇帝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历史茶话会?这也是直播!
作者:
橘座啊
本章字数:
8794
更新时间:
2024-11-25

大明。

永乐年。

朱棣躺在躺椅之上,皱着眉头看着天上的天幕。

今天天幕说的事情,让他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文武知道,在于制衡。”

“可大明从什么时候开始失衡的呢?”

小声嘀咕着,朱棣回想着自已看过的史书。

“土木堡之变?正德皇帝落水?还是嘉靖皇帝修道?”

“不对, 都不是。”

朱棣一点一点的从头开始回忆着史书上关于大明的记载。

“是了,是朕死于第五次征蒙古的途中。”

“那时的武将势力一定在朕的扶持下,变得十分的庞大。”

“可老大,却在军中没有任何的势力。”

朱棣撇了一眼身旁的朱高炽,随后又继续推演着后续的事情。

“老大上位也一定非常的仓促。”

“而老二,在军中的势力确是有的。”

“军中的那些杀才,在听到老大要停止北征蒙古时,一定会非常的不甘心。”

所以,老大的死有问题么?

史书没有记载,可对朱棣来说,有一丝丝的怀疑似乎就已经够了。

“瞻基在军中没有任何的势力,如果朕是他,也一定会战略收缩。”

“朕仓促去死,老大也仓促去世。”

“瞻基为了收取权力,只能培养后宫中的太监。”

“毕竟在朕和老大去世之后,文官势力在老大上位之后逐渐成型。”

“武将势力,在朕的扶持下,也逐渐的成型。”

“尾大不掉啊...”

朱棣有些心疼自已的这个孙儿了。

仓促上位,面对着两个都已经成型的势力,他能怎么办?

只能培养出自已的势力才能在朝堂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之前朕看着史书上的“三杨”还颇为欣喜。”

“可今天细细想来,发觉这确实有些太不正常了。”

“朝堂上地位最高的臣子,应该是皇帝的心腹,并且还必须由皇帝提拔上来。”

“可这“三杨”,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

“颇为不正常啊。”

朱棣皱着眉头着下巴,他能想象这“三杨”在朝堂上的势力有多么的庞大。

竟然历经四朝而不倒。

洪熙朝不倒很正常,因为这些人毕竟是支持着朱高炽。

可到了宣德年间还不倒,那就很不正常了。

他朱棣不信自已的这个孙儿朱瞻基能忍受朝堂上有三朝元老对他指指点点。

“之后的土木堡之变,似乎也证明了尾大不掉的后患。”

今天的朱棣,对土木堡之变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似乎从他和老大仓促驾崩之后,土木堡之变就已经不可避免了。

没有土木堡之变,也会有其他的变故。

文人想弄死武人,而武人,也想着弄死文人。

“朱祁镇九岁登基,朝堂上的文官势力也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武将势力却由于老大和瞻基的缘故,一直没有任何的发展。”

“冲突和矛盾,看来已经是注定了的。”

“况且,文官势力,从洪熙开始,到宣德,最后到正统,发展了整整的三朝。”

“武将势力从永乐之后,就一直停步不前。”

“并且还因为之前支持着老二的缘故,可能还会时刻面临着打压。”

武将势力经过了几次拆分。

可文官势力,却是没有拆分啊。

“三杨”一直屹立朝堂,已经证明了很多的事情。

“老大。”

“嗯?父亲?”

朱高炽听着这声音,转过头看着朱棣,一脸的疑惑。

“等瞻基再大一些,让他带些人去军中吧。”

“嗯,好。”

“老二离开京城了没?”

“一直想见您。”

见朕?认为朕会想以前一样,心软留下他?

朱棣的面色渐渐的有些冷漠了起来,语气冰冷的说道:

“告诉老二,三天之内不离开京城,宗人府将除掉他的名。”

“父亲?!”

朱高炽被这一句话惊得立马站了起来,目瞪口呆的看着朱棣。

“按朕说的做!”

“遵命,陛下!”

朱高炽内心此时惊慌的对着朱棣恭敬的行礼。

他知道,在父亲称咱的时候,说明事情还有余地,可要是自称朕,那就证明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老二啊,老二,希望你能自已有些自知之明。”

“不然的话,朕是真的会把你除名的。”

追因溯源,朱棣已经想清楚了,原来的历史上的大明,会发生那么多的事,就在于自已的这个二儿子,还有自已的心软。

“朕之前看史书的时候,总是嘲笑着唐太宗心软,让魏王李泰一直留在京城,造成了太子李承乾的过失。”

“没想到,朕也会因为心软,造成了那么多无法换回的错误。”

朱棣的声音很轻,旁边的朱高炽因为慌乱,没有听见一丝的声音。

...

大明。

嘉靖年。

“徒之奈何...”

朱厚熜听着天幕的讲述,想起自已那个落水的堂兄。

“已经尾大不掉了啊...”

摇了摇头,朱厚熜苦笑了一声,此时颇为有心无力。

从洪熙朝开始,文官的势力越发的庞大。到了正统年间,经过土木堡之变后,更是到达了巅峰。

自已以前还有着雄心壮志收回权力。

可自从几个宫女能悄无声息的走到自已的殿内,并且还试图勒死自已时,他就知道,自已已经无法对抗文官了。

也是自从那之后,自已再也无法信任宫中的任何人。

那些宫女用绳索勒了许久,太监和侍卫才匆匆赶来,自已还能信任宫里的何人?

“堂兄...朕想着为你报仇,可到了这个位置才发现,何其之难。”

朱厚熜上位之后,是想着查明朱厚照死因的,可查了又查,一切都很正常。

可就是这正常,让朱厚熜不寒而栗。

“军队...兵权...”

“堂兄,你这是触碰到了他们的立身之本了。”

朱厚熜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有多少的文官参与,但武勋的势力,一定是不会少的。

不然的话,那些世袭国公,怎么能忍受文官骑在他们的头上?

“想翻盘,就必须掌握军队...掌握兵权...”

“唉...”

...

大明。

正德年间。

“以前朕还以为只有文官的势力。”

“可从今天天幕的讲述来看,确实有些不对。”

朱厚照孤坐在大殿之内翻阅着史书,越看越觉得有些不对。

“怎么可能只有文官的参与呢?那么大的事。”

低声嘀咕了几句,朱厚照忽然转头看着旁边的蜡烛。

“文官的权力就像是这蜡烛,当熄灭之后,所有的光亮都会失去。”

“想培植出这么庞大的势力,背后...”

“必然有着世袭的武勋?”

朱厚照一下子有些恍然。

“只有世袭的武勋,他们才有权力一直扶持和培育自已的势力。”

“而且...”

朱厚照打开史书,从头翻到尾,一点一点的快速扫过。

“史书的记载为什么会忽略这样的一股势力?”

“文官,就真的那么厉害么?”

朱厚照想起历史上那些权势滔天的文臣,从汉朝一直想到宋朝。

“历史上的那些文官,也没有这样的权势。”

“哪怕是前宋。”

“想让皇帝落水身死,就让皇帝落水身死。”

“还有后面的宫女想勒死皇帝,这里面明显有些宫内侍卫的参与。”

“朕这是触碰到了兵权?!”

想起明末的皇帝朱由检,他的权力完全不像是一个末代皇帝。

想让谁上谁就上,想让谁下谁就下,在位十七年,换了十九位首辅!

这是末代皇帝能拥有的权势?!

“还有锦衣卫呢?”

朱厚照深思这个问题。

“太祖和太宗时期锦衣卫指挥使的死,让他们兔死狐悲?所以也在串联着他们?”

这时候,朱厚照意识到了许多的问题。

皇帝的冷酷无情,有时候确实是好事,可有时候,却是天大的祸事。

只要稍微的被人一鼓动,在知道自已最后都将会死无葬身之地的时候,内心都会有兔死狐悲之感。

这个时候,别人只要稍微释放出一点的善意接纳他们。

那皇帝的耳目,就将会被堵住。

“所以,越到后面,皇帝依赖的只有太监...”

朱厚照皱着眉,眼睛盯着面前的烛火,对局势很不乐观。

自已最开始以为自已要对付的只有那些文人。

可现在看来,皇宫外,已经串联成了一个整体,密密麻麻的线头把所有的势力都串联在一起。

自已的这个皇帝,似乎要对付着所有的宫外势力。

“这就是孤家寡人么?”

朱厚照笑了一下,内心轻叹了一口气。

...

大明。

洪武年。

“当皇帝的手里没有底牌的时候,他就必须要凭空造牌来平衡朝堂上的势力。”

“后面启用太监是这样,东厂,西厂也是如此。”

“东厂和西厂的出现,证明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锦衣卫不值得皇帝的信任。”

“不然的话,为什么会用东厂或西厂来和锦衣卫对抗?”

坤宁宫内,朱元璋拿着手里的史书一点点的教着自已的好大儿。

“帝王心术确实是在于平衡。”

“可老大,你一定要记住,不能为了平衡而去平衡。”

“不然的话,终将会尾大不掉。”

朱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后问道:

“那该怎么做呢?父亲。”

“皇帝,天然的比臣子高一个位阶。”

“当发现平衡不了的时候,直接杀了就行了。”

“暗杀,毒杀,等等的方法都可以用。”

“你要记住,老大,你以后是皇帝,而这朝堂上的事,都是由皇帝说了算!”

“哪怕是暴君,哪又如何?”

“当发现皇帝开始不择手段的时候,他们就会怕了。”

朱元璋从不在乎世人是否会骂自已为暴君。

当有人触碰自已权力的时候,自已也不会想着平衡什么势力。

直接杀就行了。皇帝的权威,是不容触碰的!

“一个皇帝,确实该有平衡的手段,但最重要的,是铁血的手段!”

“你必须用铁血的手段告诉世人,你的权威不容任何人挑衅!”

“不然的话,皇帝还会是皇帝么?”

“你说的话还会有人去听么?就算是听,他们也会想着对抗或者是反抗。”

“不要去为了一点点的蝇头小利,就忘了自已身为皇帝的权威。”

“古人说过,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这句话很充分的说明了,名和器到底有多么的重要。”

“而这天底下,最大的器和名,就是头上的皇帝二字。”

朱标听到这里,重重的点了一下头说道:

“我知道了,父亲。”

“嗯,以前你的性子有些软弱,总是想着和那些臣子据理力争。”

“内心虽有一些刚硬,可还是不够的。”

“你的表面,也必须刚硬起来,不然的话,大明后续的那些皇帝,就是很好的例子。”

朱元璋拍了拍史书的封皮,对后世的皇帝多少有些看不上眼。

他们终究没有明白“皇帝”这两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暗杀皇帝?当那些人付出了行动时,那就是掌握大义的时候。

名正言顺的血腥清理朝堂,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跳出来反驳。

敢反驳的,直接打为乱臣贼子。

怕死?那就不要做皇帝!

历史上一共四百多位皇帝,这些皇帝中,有政治手腕高超的,如朱厚熜等皇帝。

也有军事能力非常卓越的,如李世民等皇帝。

可“皇帝”,在朱元璋看来,有且仅有几人罢了。

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等几人。

这些皇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其他的所有皇帝,都没有明白“皇帝”这个位置到底意味着什么。

“大明所有的皇帝里,最让咱恼怒的,就是朱厚熜这个皇帝。”

“在被宫女差点勒死后,竟然搬到了深宫之中。”

“这么好的理由,他竟然想着用政治手段反击文官势力?”

“要是咱,直接派人清洗朝堂。”

“谁不听话就清洗谁!”

“哼,这朝堂上,终有听话的,也终有想升官发财的!”

“这个甩头愣头青,习惯了用帝王心术,竟然不会用其他的手段了。”

朱标听到这话,稍稍的为朱厚熜说了一句话:

“父亲,他这恐怕连宫中的侍卫都掌控不了吧?”

“呵...”

朱元璋撇了朱标一眼,冷冷的说道:

“直接让所有的侍卫集合,然后让他们抓人,要是主官不抓,直接杀。”

“杀了的立马升官三级掌握宫中侍卫。”

“这种手段下去,还怕掌控不了宫中侍卫?”

“只要宫中侍卫掌握在手上,那些人敢起兵攻打皇宫吗?”

“咱不是看不起那些文人和武勋。”

“那些人要是真敢起兵攻打皇宫,也不会被异族欺负的如此之惨。”

“从小享乐起来的,只会玩阴谋诡计,要真让他们攻打皇宫...”

朱元璋随后没再继续说下去,但朱标已经理解他说的话了。

是啊,要是真有胆子起兵攻打皇宫,大明的武备也不会渐渐的糜烂。

那些人习惯了阴谋诡计,这种血勇之事,怕是没人敢做了。

随后朱标低下头看着史书上关于朱厚熜的记载,轻叹了一声说道:

“那些人要是真有那么大的势力,或者说真有那么大的胆子。”

“怕是已经改朝换代了。”

“你像一个大臣,却唯独不像一个皇帝。”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