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同学们,你们知道,历史其实是颇为有趣的吗?”
这时候,李恩凡笑着对舞台下的所有同学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舞台下窃窃私语的声音慢慢消失,所有的人都把头转向李恩凡所在的方向,目光紧盯着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车之鉴。”
“这些等等的话,都告诉我们后人是会吸取前人的教训。”
“就像是刚才我们所说的,曹魏吸取的教训,是在托孤大臣里,留下了宗室。”
“那你们知道,后来司马家的晋朝,他们在这一点上,又吸取了什么教训吗?”
李恩凡笑眯眯的看着下方。
这下,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勾了出来。
晋朝还吸取了曹魏的教训?
“老师,不会是分封制吧?!”
这时候,有同学举手,接过话筒说道,语气中带有疑惑,但又带有肯定。
“是的,分封制。”
“这就是后来司马家的晋朝吸取的教训。”
李恩凡无奈的点了点头。
啊?
所有人这下都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李恩凡。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晋朝的分封制,竟然是吸取了教训才弄出来的?
“这其实也是我很早以前疑惑的一个点。”
“在很早之前,我认为,历朝历代的风气和政策,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
“一定是前面的朝代,或者说前面的时代,发生了什么,才会在后来形成那样的政策。”
“许多人骂司马家晋朝的分封制,认为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这也是我以前同意的一点。”
“但后来,我顺着历史的发展去思考问题,去看待历史的时候,才发现。”
“司马家晋朝的分封制,是吸取了教训的。”
说到这,李恩凡停顿了一下,转身走到黑板旁,拿起彩笔,写上了三个大字:分封制。
“以我们后世的视角去看,分封制一定是错误的。”
“因为这会造成地方割据与政权分裂?,朝廷的军事控制也会失效,还会造成财政与治理脱节。”
录播厅的所有人都点头,认同这番话。
“但如果脱离开我们的视角,以封建时代的视角去看呢?”
“先说最重要的一点,周朝存在了多少年?”
“790年!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
李恩凡把这个时间,写在了身后的黑板之上,随后重重的拍了拍黑板,语气非常严肃的说道:
“秦朝存在了多久?14年!”
“汉朝呢?存在了多久?西汉210年,东汉195年!加起来405年!”
“曹魏又存在了多久?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改汉为魏。至265年魏又被司马炎篡夺,改号为晋。”
“曹魏存在了45年!”
“为何晋朝会重启分封制的原因?”
“这其实就是最重要的一点!!!”
看着黑板上时间上的对比,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些恍惚。
他们确实没想到,周朝竟然存在了那么久,790年!
而且以这个角度去对比,他们似乎也能理解,为什么历史上诸多的王朝都会重启分封制了。
因为历史上除了周朝,没有一个王朝能突破500年这一个大关!
连汉朝,都要把西汉和东汉加起来,才能突破400年这一个关。
“那除了时间以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吗?”
“当然是有的!”
“西汉是怎么灭亡的?东汉又是怎样灭亡的?曹魏,又是怎样灭亡的?”
李恩凡说完这些话,转身在黑板上写了曹魏两字。
“曹魏吸取了教训,在抓手这一点上,摒弃了外戚和宦官,选择了宗室。”
“但对于宗室,曹魏也只是简单的做了一个抓手,没有像之前汉朝对外戚和宦官那样,去对待宗室。”
“所以,当时的司马炎认为曹魏因压制宗室导致权臣篡位,而东汉因豪强割据引发乱世。分封宗室可防范外臣专权,同时挤压士族势力,实现“藩卫皇室”的政治平衡。”
说到这,李恩凡拍了拍双手,语气很肯定的说道:
“综合之下,晋朝对宗室的优待,重启分封制,就很理所当然了!”
下面有同学听到这话,颇为好笑的说了一句:
“这还真是令人意想不到。”
旁边听到这话的,也跟着点头说道:
“而且,这能说他们做错了吗?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篡位教训来的。”
旁边几人都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这吸取自己的教训,谁还能说他们做错了?
而且他们还吸取了汉朝的教训。
“这可真是幽默。”
旁边有人做了一个总结。
而在舞台上的李恩凡这时候继续说道:
“所以,摒弃掉后世的诸多王朝,以及现代的视角。”
“单单站在晋朝的角度往前看,是很能理解为什么晋朝要重新分封制的。”
“毕竟,他们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他们比谁都清楚。”
“而且在他们篡位成功之后,当时的格局,也是三国的格局,他们也清楚为何汉朝会沦落至此。”
说到这,李恩凡拍了拍身后的黑板,语气严肃的说道:
“一边是存在790年的王朝。”
“另一边,是一个存在14年的王朝,还有一个差不多每200年都会乱起来的王朝,以及他们自身篡位的王朝。”
“那选择谁,很难吗?”
听到这,在场的所有人都轻轻摇头,神色颇为无奈的轻轻叹了口气。
他们知道,这选择,其实一点都不难。
如果他们没有现代的知识,也没有从现代看向历史那宏大的视角。
他们绝大多数的人,其实都会选择分封制。
因为教训,都摆在了那里。
汉朝是很厉害,但每隔差不多200年,都会乱一次。
西汉是210年就大乱了一次,而东汉则是195年。
曹魏呢?更是只存在了45年!
所以,这选择难吗?
这一刻,在场的所有人一下都理解晋朝为何要选择分封制了。
因为,如果他们是晋朝的皇帝,也都会选择分封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