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 第49章 放过宗室?

第49章 放过宗室?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作者:
橘座啊
本章字数:
7486
更新时间:
2025-06-03

现代。

“高平陵之变之前,司马懿他的背后没有任何的势力。”

“但他却能获得极大的权力。”

“那他这个时候,是属于管家、护卫、家奴,这三股势力的哪一股势力?”

李恩凡指着旁边黑板上,三个势力的名字问道。

“他这个时候,是属于家奴势力!”

“皇帝的一句话,就能废除他所有的努力。”

“但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的势力就发生了改变。”

“还记得,我们在说九品中正制的时候,所说的中正权力下方到州一级,是谁的提议吗?”

“司马懿。”

“历史上没有记载司马懿是在什么时间提出了这个提议。”

“但史书上有一句很明确的话,司马懿曾组织朝议改革九品中正制废除九品而留中正,曹羲认为此举并无区别,最终都是决定于人的人治。”

“曹羲,曹真之子,曹爽之弟。高平陵之变后,被夷三族。”

“所以,我们知道,司马懿的这个提议,是在高平陵之变之前。”

所有人都认可这个观点。

毕竟高平陵之变后,曹羲被夷三族,也就没办法反对了。

“既然不是高平陵之变后,那就肯定是在之前了。”

“那在之前的什么时期?”

“从曹羲的这个名字,我们其实还可以知道,是在曹芳时期。”

“因为曹羲是曹爽之弟,曹爽也是在曹芳时期手里掌握了权力,而曹羲身为曹爽的弟弟,手里也肯定获得了大量的权力。”

“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日(239年1月22日)魏明帝去世。”

“正始元年(240年)正月,司马懿出征辽东。”

“正始二年(241年)西月,吴帝孙权分兵西路攻魏,司马懿统军增援。”

“正始三年(242年)春,魏帝追谥司马懿之父京兆尹司马防为舞阳成侯。三月,司马懿上奏修广漕渠,引河入汴,疏通东南各个大湖,于淮北大规模屯田。”

“正始西年(243年)九月,司马懿率军出征,皇帝车驾送出津阳门。”

“正始五年(244年)正月,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曹芳从之。”

李恩凡拿起激光笔,把时间线上的线索,全部投影到了身后的大屏幕上后说道:

“从正始五年开始,我们就知道了,司马懿这个时候己经当了太傅,没有了实权。”

“之前又是出征辽东,又是统军增援,还上奏修广漕渠。”

“这个时候,他肯定是没有时间组织朝议改革九品中正制。”

“并且,他还提议修广漕渠,引河入汴,疏通东南各个大湖,于淮北大规模屯田。”

“这个时候的他,肯定是满心为了魏国的。”

“那是什么时候心理发生了变化?”

“就是被下权力之后,一首被曹爽威胁。”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司马懿称病假装病重,不问政事,是在曹操的时期。”

“但不是的!”

李恩凡说到这,摇了摇头后说道:

“可能是为了戏剧冲突,许多的电视剧都把司马懿称病这一段记载,放在了曹操时期。”

“但其实是在曹芳时期,也就是升为太傅,没有了任何实权之后的时期。”

“这一段时期有多久?”

“从正始八年(247年)五月开始称病,一首到高平陵之变,嘉平元年正月甲午日(249年2月5日)。”

“而正始五年(244年)正月,司马懿就没有了任何实权。”

“所以,我们能很明显的看到,一定是这一段时期,司马懿的心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并且,还获得了一股庞大的势力支持。”

“支持他成功在高平陵完成了政变,对魏国皇室完成了架空。”

“并且,九品中正制的提议,一定也是他的投桃报李,让背后的势力安心。”

在场的所有人也都发现了,司马懿在而正始五年(244年)正月之前,都还是挺好的。

但到了正始八年(247年)五月,就开始了称病。

而在之后的嘉平元年正月甲午日(249年2月5日),发动了高平陵的政变。

“也就在这一段时期,司马懿有了根基,能让他完成高平陵政变,并且成功架空了皇室。”

“并且,背后的势力也无所谓他违反洛水之誓,因为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权力。”

“那这个就有一个问题了。”

“司马懿为什么会违反洛水之誓?真的是斩草除根吗?”

李恩凡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台下的所有人都深思了起来。

“应该是斩草除根吧?”

台下有同学小声的说道,旁边听到这句话的人,也都缓缓的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其实司马懿是不是为了斩草除根,是不重要的。”

“为什么?因为司马懿必然会违反洛水之誓,也一定会违反洛水之誓!”

李恩凡很肯定的说了这么一句。

啊?

这下,在场所有人都一下子愣住。司马懿必然会违反洛水之誓?

“什么是洛水之誓?洛水之誓是东汉建立之初,刘秀为了劝降敌对势力将领朱鲔,在洛水边,指着洛水立下誓言。”

“承诺不追究其过往罪责,并保留其官爵。朱鲔投降后,刘秀信守承诺,未加迫害。”

“此次盟誓体现了刘秀以诚信为政治手段的策略,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誓言的重视。”

“这是最初的洛水之誓,也是洛水之誓神圣的开始。”

“但所有人忽略了一个事实。”

“刘秀是什么身份?”

李恩凡看着台下的所有人,轻声说道:

“皇帝!”

“那司马懿和曹爽是什么身份?”

“司马懿在之前只是家奴,后面发生了改变,成了管家。”

“而曹爽呢?他是宗室的身份。”

“宗室,我们之前说过,也是家奴的势力。”

说到这里,李恩凡走到讲台旁,拿起矿泉水喝了一口后,话音一转,慢慢说道:

“家奴这一股势力,是极为特殊的。”

“外戚、宗室、宦官,都是属于家奴势力,为什么我会说这股势力都极为特殊呢?”

“因为家奴这一股势力,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打输。”

“也不能认输!”

“因为他们的背后,站着皇帝,代表着皇权。”

“能处置这一股势力的人,让他们认输的人,只有皇帝。”

“那我们再去看,高平陵之变后,曹爽是怎么样的?”

“曹爽请免职,随曹芳回京。”

“彻底的认输了!”

李恩凡说到这里的时候,笑了两声,随后又慢慢的说道:

“当曹爽认输之后,司马懿也就只有了一个选择。”

“违反洛水之誓,斩草除根!”

“为什么?因为能放过宗室的人,也只有皇帝。”

“上一个指着洛水发誓的人是谁?是汉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是什么身份?皇帝!全天下都是他们家的!他也是最大权力的所有者。”

“那司马懿是什么身份?他说放过宗室?”

“曹爽也敢信司马懿说的话?”

“并且,曹爽或许也根本不知道,自己这宗室身份代表着什么。”

“曹爽不知道,但司马懿可是很清楚的。”

“从司马懿说让曹爽来服罪,并且让曹爽投降,其实就压根没想遵守洛水之誓。”

“那有人清楚这一点吗?”

“是有的。”

说到这,李恩凡走到黑板旁,写下一个名字:桓范!

“没有仔细了解过三国历史的人,对这个名字应该是很陌生的。”

“但就是这个人,劝说的曹爽。”

“在曹爽说道:司马懿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

“而桓范则痛哭的说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

“桓范是非常清楚曹爽这宗室身份代表着什么!”

“并且也知道,司马懿欺压了宗室,他之后要干什么!”

“他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不然的话,不会说出,汝等族灭矣。”

李恩凡拍了拍黑板上桓范这个名字后,看着前方缓缓说道:

“在历史上,你可以打败宗室,但绝不能打输宗室。”

“宗室,是对君主、皇帝血亲的称呼。”

“通常以与皇帝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

“说白了,宗室就是家人。”

“你把宗室打输了,是一定会受到皇帝的清算的。”

“因为宗室按规则来说,势力一定是最为庞大的,因为他们是皇帝的家人。”

“你连皇帝的家人都打输了,你把皇帝放在眼里了吗?”

“所以一定会在后面被清算的。”

“这不是什么信不信守承诺,或者说信誉这一点来讨论。”

“汉光武帝的洛水之誓,是皇帝与臣子的两股势力。”

“而司马懿所属的势力,和曹爽的所属的势力。”

“这两股势力的本质,与汉光武帝刘秀当时是不同的。”

“所以,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的时候,他就必然会违反洛水之誓。”

...

秦朝。

章台宫。

“这后世当真是精彩!!!”

“并且这九品中正制,还是有借鉴的意义的。”

“至少比现在的要好很多。”

秦始皇嬴政笑着看向面前的竹简,只见上面记载着九品中正制的所有资料。

...

明朝。

洪武年。

“天幕说的没错,当曹爽彻底认输之后,他的下场就只有一条路。”

“他根本没意识到自己这宗室身份代表着什么。”

朱元璋在看历史的时候,也对这一点觉得颇为好笑。

曹爽竟然没意识到,司马懿压根没打算放过他。

毕竟,放过宗室?

一介臣子,放过宗室?

这真的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那些为司马懿担保的人,也是挺好笑的。

“我记得给司马懿担保的人,是蒋济吧?”

“最后惭愧去世。”

朱标摸了摸下巴,思考着说道。

“当时蒋济是太尉,只有他有这样的信心做担保。”

“但蒋济也是一个白痴,压根不知道宗室代表着什么。”

“这估计也是因为当时曹芳这小皇帝的年龄太小,没有什么存在感。”

“朝堂上的所有权力在司马懿升为太傅了之后,都到了曹爽手中。”

“估计心里还想着,曹爽没了权力,自己这太尉就成了朝堂上最大权力之人。”

“也被司马懿所利用了,看不清楚一点形势。”

朱元璋摇了摇头,非常不屑。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