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李恩凡看着舞台下的观众,念了这么一段开幕词之后,面带笑容的对下方观众说道: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一段词,是出自哪里吧?”
“知道,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听见下方的回答声音,李恩凡微笑着点点头说道:
“对,这句词是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我们最熟悉苏轼的一首词。”
“但今天我为什么要先讲这一段词呢?”
“因为我们几乎所有人站在宏观角度上思考历史的时候,都会把历史想象成一条大河。”
“河的起源,是我们人类的起源。”
“中间流经的河段,是我们历史上的那些朝代,而末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
“是我们现在才觉得历史像一条大河吗?”
“苏轼就告诉了我们,不是的!古人,也同样把历史看作了一条大河。”
台下的观众点点头,随后都一脸专注的看着李恩凡。
“既然我们都认为历史是一条大河,那我们从河的末端慢慢往上摸,是不是就能顺着历史的脉络看清历史呢?”
“当然也是这样的,现代遗留下来的史书,还有考古发现的各种古物等等,都能让我们站在历史大河的下游,看清历史当中的脉络。”
“但顺着这一点,我们去反推,从历史大河的上游往下看,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吗?”
李恩凡的话锋一转,突然就向下面的观众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吗?
舞台下方的观众一下子都愣住了,随后仔细的思考了起来。
观众一共八十人,这八十人都是选自周边各大高校的学生,对历史,他们很是熟悉。
...
秦朝。
章台宫门口。
嬴政跪坐在台阶的最高处,下方跪坐着诸多的大臣。
“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吗?”
嬴政低头思考了一会儿,随后看向旁边的扶苏。
“扶苏,你说呢?”
“应该不是吧?”
扶苏脑海里想着这些年的事情,内心不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
“李斯,你觉得呢?”
“陛下,您己经有答案了,不是么?”
嬴政回想起自己刚上位时的事情,点点头,随后不再开口。
...
汉朝。
元狩西年。
“原来是必然的么?”
刘彻以前没想过这个问题,但当天幕上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脑海里,浮现出这些年经历过的种种。
“确实是必然的,哪怕中间穿插了一些其他的事情,但对历史的大河来说,都只是一些小因素罢了。”
看着台阶跪坐着的霍去病,卫青等人,刘彻忽然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好像也不是那么的自由。
都是顺着历史的大河随波逐流。
...
李恩凡等台下的观众思考了一会儿之后,转过身,拿起一只彩笔,在身后移动的黑板上写道: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同学们应该都知道这句话,这是教科书上说过的。”
“但如果我告诉你们,历史当中,大势只有极少数的案例,或者说非常非常少的案例是偶然的呢?”
“其他的一切大势历史发展,其实都是必然的。”
“而且这偶然的案例,可能还有我们不知道的事,不然的话,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历史大势所有的发展,都是必然的。”
“一切都是有脉络可寻!”
“同学们应该听过一句话:叫小势可改,大势不可逆。”
“啊?”
台下的观众都目瞪口呆的看着李恩凡。
他们都知道李恩凡这句话说的什么,而就因为知道说的什么,才会觉得很不可思议。
顿时,有一位同学立马伸手。
李恩凡见状,示意他站起来说话。
只见那位同学皱着眉头说道:
“老师,我不是很赞同你的话,如果像你所说,那秦国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奋六世余烈,也是一种必然吗?”
“可怎么会呢?”
身旁的人听到这句话,都赞同的点了点头。
如果历史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结果,那秦国的奋六世余烈,又怎么说呢?
李恩凡听着那位同学的疑问,笑着点头说道:
“当然,秦国奋六世余烈,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并且,哪怕不是秦始皇嬴政,坐在那位子上的是另一位秦国的王,也必然会统一六国。”
哗!!
李恩凡这话一说出口,下方所有人都一些哗然。
哪怕是周围的工作人员,也都好奇的看着李恩凡,想看看他怎么说。
“安静,等我把理由说出来之后,同学们看看有没有道理。”
“现在,让我们仔细的想一想,统一六国的秦朝,朝廷上的大臣,有哪一些?”
“首先,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李斯。”
“他应该算是秦始皇嬴政在朝堂上最信任的人吧?”
李恩凡拿起彩笔,把李斯的名字写了上去,随后又转头看下台下的同学。
所有的人毫不迟疑的点了点头。
这是没有疑问的,秦统一六国之后,诸多的政策都由李斯来实施,从这一点来看,就没有什么疑问。
“还有谁?尉缭子!”
“熟悉秦朝的同学应该听过这个名字。”
“他的原名是尉缭,后世尊敬他,所以才称呼他为子。”
“隗状!”
“秦朝时期的左丞相,最有名的是他和王绾一起,主持统一度量衡的工作。”
“然后又是王绾,秦朝丞相。”
“冯去疾,秦朝时任右丞相。”
“在秦二世时期,与将军冯劫一起被捕,在被捕的时候商量说道:将相不受辱,随后两人一起自杀。”
等李恩凡把上面的名字一一写完之后,下面又写了除丞相之外,诸多的名字。
如:秦昭襄王时期的上卿蒙骜,秦慧文王时期的张仪,秦孝公时期施行变法的“商鞅”等等。
等写完之后,李恩凡放下彩笔,面带平静的问道:
“同学们,发现这些人之中的区别了吗?”
“嗯?”
看着投影在大屏幕上的黑板写满的名字,所有的同学还有工作人员脑海里都冒出了一个问号。
区别?有什么区别?
“他们,大多不是秦国之人。”
李恩凡嘴里轻声说出这句话之后,台下所有人一下都蒙了。
“老师,蒙骜应该是蒙恬的爷爷吧?他也不是秦国之人?”
台下有同学此时内心好奇地顾不得举手了,连忙站起身朝着李恩凡问道。
“是的,蒙骜不是秦国人,他是齐国人。秦昭襄王时期,他从齐国西入的秦国。”
“李斯,我们应该熟悉,楚国之人。”
“尉缭,魏国大梁人。”
“隗状,生卒年不详,历史记载不详,姑且认为他是秦国之人。”
“王绾,历史记载旧奴隶主贵族,与李斯不和,和隗状一起提出分封制。”
“王绾的历史出身记载也是不详。那我们也姑且认为他是秦国之人。”
“冯去疾,韩国将领冯亭后裔。而冯亭,就是那个采用驱虎吞狼之计,率领上党郡投降赵国,引发秦赵长平之战的那个冯亭。”
李恩凡一一把黑板上面的人名后面写上出生地。
下面的观众还有工作人员这才发现,上面只有孤零零的两个秦国之人,而这两人,还都是不确定。
等写完之后,李恩凡又在最上面写上王翦的名字。
“王翦是秦国之人吗?”
“他的祖上,依然不是秦国之人。”
“王翦的曾祖父是宗敬,周灵王太子晋的后裔。”
“那为什么会姓王?”
“因为宗敬最早是周王朝的司徒,其时诸侯争霸,王室日衰。宗敬发现事己不可为之后,上表致士,避乱于晋阳。”
“当时的世人以为他们家是王者之后,所以称呼他们为王家。”
下面有同学皱着眉,小声嘀咕着说道:
“这其实不是很正常么?当时六国战乱,都跑来跑去的,不是本国人也正常吧。”
李恩凡似乎听到了这句话,面带笑容的说道:
“我似乎听到有同学说,当时战乱,所有人跑来跑去的很正常对吧?”
台下的所有人都缓缓点了点头。
“这是不正常的,要知道秦国哪怕在嬴政时期,都被称呼为蛮荒之地。”
“环境在那时,是非常恶劣的。”
“而且当时其余的所有国家,都是看不起秦国的,会盟之时,也都不通知秦国。”
“为什么?秦国祖上是放马的!因为放马放的好,才被当时的周王赐予了一块地,也就是当时的秦国之地。”
“如果是躲避战乱,你们会选择躲避到秦国吗?”
“肯定是不会的,那这么多人跑秦国来做什么?”
“肯定有同学猜到了,实现抱负。”
李恩凡拿起旁边的打着广告的矿泉水喝了一口,随后轻声的说道: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当时看着这一连串的名字和资料,脑海里想的是什么吗?”
台下所有人摇头。
“秦国像我们后世的哪个国家?”
李恩凡没有首接回答,而是又抛出了一个问题给在座的众人。
“大漂亮?!”
有人突然一下子惊呼。
周围的人听到这个回答,也都一下子惊讶了起来。
“我看到有人说大漂亮了,是的,没错,就是大漂亮!”
“二战时期因为混乱的环境和战乱,知识渊博之人,科学家等等,都跑了大漂亮。”
“而这,也就是大漂亮为什么成为超级强国的一大因素。”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秦国。”
“因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实现抱负的机会,郁郁不得志的人,可以说都跑到了秦国。”
“可能有人要问了,商鞅不是死了吗?”
“对春秋战国那些有志之士来说,其实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什么?变法成功了吗?”
“成功了!”
“而为什么李悝变法也成功了,大家都不跑到魏国呢?又或者说是跑到其他国家去变法?”
“因为魏国经过李悝变法称霸中原百年之后,沦为了二流国家,变法之后的新型利益集团,是绝不会允许再次变法的,而当时的魏王,也没有了雄心壮志。”
“这个,我把它叫做疲惫期,或者说是跌落期。”
“就像永远不会有国家和王朝一首强盛是一样的,都会跌宕起伏。”
“而且在魏国称霸中原的这百年时间里,谁说没有人跑到魏国去呢?对不对?”
台下众人都若有所思的点头。
“可老师,魏国称霸中原的时候,他们也没有统一六国啊。”
有同学这时候举手站起来又问了一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