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好一会儿,等大家的笑声都停下来之后。
李恩凡拍了拍双手,笑着说道:
“就像现在网上短视频潮流说的那样,你只看某一个点,或者说某一个人,把功劳全算在他的头上,那你就把其他人的付出异化掉了。”
“所以,能像李斯《谏逐客书》第一段所写的那样,能这样算吗?”
台下所有同学都齐齐摇了摇头。
“肯定是不能这样算的。”
“因为要是像你李斯这样算...”
李恩凡忽然神色变得极其的严肃,随后看着摄像头说道:
“那就不要怪为什么在秦朝灭亡时,其他人都漠视秦朝灭亡了!”
听到这句话,台下的所有人都严肃了起来。
“我对战国时期的贵族,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因为喜欢历史的我知道贵族是个什么东西。”
“但为什么在秦朝灭亡时那些老秦人贵族都漠视着秦朝的灭亡?”
“大家知道白起吧?”
李恩凡看着在场所有人都轻轻点了一点头,接着说道:
“还好,没有人不知道白起。”
“白起,原名是公孙起。”
“他可以算作是秦朝的贵族。”
“为什么?因为在秦朝,公孙这个姓氏,能追溯到很早的时期。”
“像我们之前说过的秦穆公时期的公孙支。”
“他虽然是其他六国过来的人才,但在秦国己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他们家族都己经融入到了秦国。”
“所以他算得上是秦国的贵族。”
“但白起,也就是公孙起的结局是什么?”
李恩凡摊开了双手,随后很是无奈的说道:
“秦昭襄王五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最后被赐死。”
“最后,还是秦国的百姓怜惜他,在其死后,在乡邑建祠祭祀他。”
李恩凡走到黑板的面前,写上白起的名字。
“白起落得这个下场,那秦国的内部,那些贵族,还有多少能相信你秦国国君呢?”
“除此之外,在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为白起翻案,恢复名声了吗?”
“也没有!”
“要是在秦国统一之后,嬴政能为那些历史上为了秦国强大,而付出生命的人,都恢复名声。”
“那在秦朝灭亡时,老秦人,也都不会都漠视了。”
叹了一口气,李恩凡拍了拍黑板上白起的名字说道:
“记得刚才我在介绍白起时,说的最后一句话吗?”
“秦国的百姓怜惜白起,在其死后,在乡邑建祠祭祀他。”
“白起的遭遇,可以说在建祠之后,时时刻刻都在脑海里警示着秦国的百姓。”
“谁还会百分之百的为了秦国付出?”
...
公元前266年。
秦昭襄王时期。
“秦人,记得我...”
白起眼含热泪,高兴的看着天上的天幕。
“秦人,一首记得我...”
“哈哈哈!!!”
白起高兴的放声大笑了起来。
“白起,死而无憾!”
...
秦朝。
咸阳城内。
在天上的天幕说到白起之时,原秦国的秦人,都眼角含笑的看着天幕。
“终于说到武安君了。”
“看来天幕也是认可武安君的。”
“那当然了,武安君为了秦国的强大,付出了多少?”
大街之上,大家都兴高采烈的讨论着武安君白起。
...
现代。
“我们再看汉朝。”
“大家知不知道一个叫纪信的人?”
李恩凡背着双手,脑袋一晃一晃,若有所思的朝着众人询问。
台下的同学都摇了摇头。
“看来大家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他是汉初之人,在秦朝末年之时,就加入了刘邦的军队,担任将军。”
“这是一个在汉初之时,非常重要的人!”
“有多重要呢?”
“他让刘邦的手下,中层军官和底层士兵,知道了刘邦在立国之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恩凡走到黑板旁边,写上纪信两字。
“在汉王三年,项羽围攻刘邦于荥阳之时,形势危机,纪信改头换面,伪装成刘邦,假意出城投降于项羽,以此来分散当时楚军的注意。”
“也就是这,让当时被围困于荥阳的刘邦乘机逃脱。”
“而纪信最终被项羽烧杀。”
说到这,李恩凡笑着看向台下说道:
“大家知道刘邦在立国之后,给了纪信一个什么待遇吗?”
众人齐齐摇头。
“那大家知道城隍吗?”
“纪信,传说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封为城隍爷的人,而且,还是被刘邦亲口所封!”
在场所有人都惊讶的看着李恩凡。
他们这才知道,原来纪信,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封为城隍爷的人。
“虽然这个故事有可能是传说。”
“但纪信是城隍爷的事实,在民间,却是实打实的。”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就不用管是不是传说了。”
“为什么?因为民间流传,说明己经认可了!”
“那既然都认可了,那在当时,底层和中层,对刘邦的印象怎么样?”
“士兵和军官,对汉朝,又是什么想法呢?”
这时候所有人都能想到这个问题,当时的民间,一定是极为认可汉朝,认可刘邦的。
“除此之外,刘邦当时进咸阳的时候,还做了什么事?”
“约法三章!”
“这与后进咸阳的项羽对比,就更是让底层的民众认可刘邦。”
“这是什么?”
李恩凡笑吟吟的对着台下的同学说道:
“这就是民心!”
“而且你们知道在纪信这个传说故事里,刘邦一首在做什么吗?”
“每到设宴款待手下之时,刘邦都会提到纪信,认为纪信功高德重,没有他献计献策,就没有我刘邦的今天!”
“那手底下的听到这,还不为刘邦效死?”
其实李恩凡还想再说一句的,但舞台下方的都是学生,说出来就不是很好了。
李恩凡想说的是什么?
死人,有时候比活人更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