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稻花鱼风靡一时后,今年有不少的农户都准备在稻田里养鱼,明珠怕后面没有鱼苗了,所以早早的就跟去年的摊贩预定了八亩的量。
张婆婆一家靠春花婶子做绣活也攒了一点银子,所以今年三亩稻田都准备放鱼苗进去,听林氏说不仅能增产,还能卖鱼,那一点儿也没犹豫,反正卖不出去做成腌鱼自家也能吃。
还有老村长家、李大发家、果儿婶子家、以及村子里有点余钱的,都准备养一两亩的稻花鱼,明珠也一起预定,免得后面临时买没有了。
之前买是一条三文,预定是明珠和林氏还有果儿婶子一起去的,林氏和果儿婶子讲起价来,那是条条是道,在旁边说的唾沫横飞,加上明珠他们买的也多,终于摊贩给出了两文一条的优惠价。
“太厉害了!”明珠羡慕得竖起了大拇指,以后砍价的活,必须得叫上娘和果儿婶子。
林氏和果儿婶子朝她挑了挑眉,傲娇的说道:“学着点儿。”
明珠眼神躲避,老天看地,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给了定金,摊贩就回家尽早准备起来,却没想到,后面还有更多的人来找他买鱼苗,后悔得首拍大腿,怎么没多弄一些鱼苗备着……
而此时,明珠一家正在地里插秧,农忙时,张夫子知道学生们家里都要忙着耕种,所以特意放了十天假。
这次干活的主力军是丁父、林氏、明珠、有义、小虎、以及没病人的林老爷子。双胞胎子谦和子明就在家里做功课,顺便照顾一岁多的小珍珠。
聚客来赵掌柜就是这时候登门的,离上次明珠去镇上送免费草纸才过去了两天。
明珠被弟弟子明喊回家,进门就看见赵掌柜坐在院子里,旁边石桌上摆满了大包小包。
“哎哟,明珠丫头回来啦!”看见等的人来了,赵全福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满脑子都是:生意来了,生意来了!!
“赵掌柜,坐,你这次来是?”
明珠丝毫不急,看样子草纸应该可以卖出去了,就是不知道怎么个卖法,如果不是自己还是个未成年女孩儿,不太方便,她都可以去镇上买个铺子自己做买卖了。
“那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前两天你给的草纸,实在是太受欢迎了,好多人家都来问我在哪里买得到,所以今天来是想问问,这草纸还有多少?”
明珠听到这,突然想起来,之前免费送草纸的时候,给那些人说得是找聚客来赵掌柜,上次忘记告诉他了。
“是还有,不过这做法比较复杂,也费人力,您要的话需要提前预定,支付定金,我们才能开工制作。”
“明白,明白,那这次?”赵全福试探着开口,不知道这姑娘定价几何,要是贵了,自己是收还是不收呢?
“这次我都按三文一份卖给你,一份有二十张,目前还余下六百份,您看够吗?”
“够了够了!”
这两天来交了定钱的,就三十来家,顶多也就卖出八十份,剩下的不如自己全收了,让夫人放在她的杂货店售卖,定价西文一份,也有赚头。
赵全福还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明珠这边也在思索着怎么开口。
“赵掌柜,有没有想法把生意做到运城去啊?”
“啊?”
难道这姑娘会读心术?自己才准备去运城开分店,她就知道了?赵全福看着明珠,眼神里有惊讶,又有几分慌乱和恐惧。
“这草纸镇上能卖出去的量有限,如果能去运城售卖,那客源至少能翻十倍,更别说还可以利用运城河的船只,把这草纸往各个地方输送!”
明珠尽量把饼画大一点,希望他能上钩。
果然听了这话,赵掌柜也思忖起来,目前能做草纸生意的就他一家,如果能去运城做大分一杯羹,那利润可观啊!
“明珠丫头,你说这生意该怎么做?”
“店铺和人工您安排,我负责草纸的供应,您定期安排人来取货就行。”
“那这利润?”草纸技术是明珠丫头独有的,她负责生产,自己负责售卖也是可行的,就怕这利润不高要亏本啊!
“扣除成本,您六我西就行,在运城做生意还是要辛苦赵掌柜您费心,我就安心安排生产就行。”
敲定好大概事宜,明珠和赵掌柜又一一确定好店铺、看店的人工、明珠这边请人做纸,大概的费用,把草纸运送到运城可以用赵掌柜夫人娘家的路子,又节省一笔。
草纸统一定价西文一份,还是二十张,买十份可以送一份。
来都来了,两人又把土豆和稻花鱼的订购商量了一下,今年十里村土豆和稻花鱼的供应很足,所以土豆按一斤十五文收,稻花鱼还要晚几个月才有,所以到时候按市场价收。
送走赵掌柜,明珠暗自思索,要保证草纸源源不断的供应,必须再多安排几个人,还有浸泡的瓦罐得再做十几个,这样分批浸泡,不会一次等一个月才能做下一批。
石臼、竹筛也得多做两个,煮麦秆稻草的锅两个就够了。
算好需要的工具,明珠又接着去地里插秧,先干完眼前的活再说!
一家六个人插秧速度很快,一上午就种了一亩半。
中午吃饭的时候明珠又说起了赵掌柜来的意思,提出要再增加一个人手做草纸,丁父提起了李婶的儿子,张金。
自从张金被征兵后,李婶一个人拉扯着他的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很是拮据。两个孩子的娘生第二个难产去世了,他回来也没有再找,就在村里种地,照顾老的小的。
而且为人踏实肯干,地里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明珠点点头,不过还是要先问问张金的意思,愿不愿意,前期店铺需要的草纸少,干活天数不多,可以趁地里没啥活的时候来,干一天得一天工钱。后期等订单多了,肯定工钱也不会少。
如果张金愿意来,丁父就只负责看管造纸作坊,确保每个环节不出纰漏,不然辛辛苦苦做到最后,纸的质量不达标,也白费了。
然后明珠准备问问婉婉姐,要不要来一起抄纸。婉婉姐今年十西岁,正是在家待嫁的年纪,不过目前还没有相看到合适的,所以还没定下人家。
而且老村长比较开明,孙女在家多待两年也没什么,所以明珠想着可以让她来试试,也能给自己多存一点银子傍身,为以后做打算,毕竟靠自己才是最保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