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安迪抬起头,目光第一次真正地、不带强烈情绪地看向林晚。他的声音低沉,却不再是嘲讽或敌意,而是带着一种资深从业者的审慎和……一丝极淡的认可?
“伦勃朗三角光的位置,你标注在颧骨上方,强调眉骨和眼窝的阴影,突出眼神的深邃和可能的内省……侧逆光的角度要求精确到30-45度,确保在面部形成清晰有力的明暗分割线,同时保留暗部足够的细节层次……”他像是在复述,又像是在推敲,“对光的质感和控制要求……非常高。容错率极低。你确定你能掌控?”
他没有否定方案的核心,而是在质疑林晚的执行力!这反而让林晚看到了一丝希望!
林晚深吸一口气,迎上安迪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坚定:“安迪老师,我承认我对大型灯光设备的操控经验远不如您和团队资深。但我对光影的理解和捕捉瞬间的能力,是我的优势。这份方案的核心在于捕捉‘真实瞬间’,这需要摄影师与拍摄对象之间有极强的信任和默契,以及对光线变化的极端敏感。这正是我所擅长的。在执行上,我恳请团队在灯光架设和参数设定上给予我最大支持,确保基础布光精准到位。而在捕捉那个决定性瞬间时,请允许我运用我的方式,我会为结果负责。”
她的话不卑不亢,既承认了自己的短板,也清晰地阐明了自己的优势和诉求,更表达了承担责任的决心。
安迪盯着她看了几秒,那眼神锐利得仿佛要将她看穿。会议室里落针可闻。苏晴的目光在两人之间逡巡,没有插话。
“哼。”安迪终于哼了一声,移开了视线,但语气却缓和了不少,甚至带着点认命般的无奈,“方案……有想法。光影设计,方向是对的。”他顿了顿,看向苏晴,“苏主编,既然你定了她掌镜,团队会配合她完成基础布光设定,确保技术层面不出错。至于她想要的‘瞬间’……”他瞥了林晚一眼,带着点警告,“那是她自己的事。别指望我替她按快门。”
这几乎是安迪能给出的最大程度的认可和支持了!他没有反对方案,甚至认可了光影设计的方向!并且承诺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林晚的心瞬间被巨大的惊喜和感激填满!她强忍着激动,郑重地对安迪点头:“谢谢安迪老师!我会尽全力!”
苏晴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几不可查的、近乎满意的神色。她环视全场,一锤定音:“好。方案通过。主题《凝望:李耕耘的此刻》。创意和造型按林晚方案方向深化。安迪团队负责技术保障,确保布光精准。林晚,”她的目光落在林晚身上,带着前所未有的分量和一丝期待,“你是掌镜摄影师。捕捉那个‘此刻’,是你的核心责任。一周后,摄影棚见。散会。”
会议结束。众人起身离开。Vivian和Tony走过林晚身边时,都对她投以鼓励和探究的目光。安迪面无表情地收拾东西,但在经过林晚身边时,脚步似乎顿了一下,极其轻微地,几不可闻地说了两个字:“……加油。”
林晚简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猛地抬头,安迪己经大步流星地走出了会议室,只留下一个背影。
巨大的喜悦和压力如同潮水般同时涌来,几乎让她站立不稳。她成功了!她的方案得到了认可!她获得了团队的有限支持!更重要的是,她赢得了安迪一丝微弱的、但极其珍贵的认可!
她走出会议室,脚步有些发飘。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满走廊,明亮而温暖。她拿出手机,看着李耕耘的联系方式,指尖不再颤抖。她编辑了一条短信:
林晚:耕耘哥,方案通过了。主题是《凝望:李耕耘的此刻》。一周后拍摄。我会努力,不辜负你的信任和“眼光”。
发送出去,她靠在光洁的玻璃幕墙上,望着窗外繁华的都市景象,脸上露出了这么多天来第一个真正轻松而充满希望的笑容。
阴霾尚未完全散尽,拍摄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但坚冰己经打破,航道己经指明。她不再是那个在黑暗中独自挣扎的新人。她有了方向,有了团队的有限支持,有了表哥沉甸甸的信任,更有了证明自己的决心和能力。
从“逆光”追逐他人光芒的站姐,到即将为影帝“造光”的掌镜摄影师,林晚终于站在了属于她自己的、充满挑战却也光芒万丈的起点。一周后,在那片由她主导的光影战场上,她要为李耕耘,也为自己,捕捉住那个独一无二的“此刻”。一切,都在慢慢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