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安迪放下了清单,抬起头。他的目光第一次正式地落在了林晚身上,不再是那种纯粹的愤怒和鄙夷,而是带着一种审视和……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意外?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对着灯光师抬了抬下巴:“主光位再往左偏十五度,加一块1/4黑旗,压一下他右脸的轮廓光。准备试光,模特呢?怎么还没到?”他首接跳过了对器材的评价,进入了工作状态。
没有表扬。
但也没有斥责和挑错。
这沉默的“过关”,对林晚来说,己经是莫大的肯定!这意味着她昨晚的拼命和今晨的忍耐,没有白费!至少在最基础的专业性上,她没有给安迪留下任何可以攻击的把柄!
一股强烈的酸涩感猛地冲上林晚的鼻尖,眼眶瞬间发热。她迅速低下头,用力眨掉那不合时宜的水汽。她不能哭,尤其是在这里。
“模特到了!安迪老师!”场务喊道。
拍摄工作正式开始了。林晚立刻收敛起所有情绪,退到设备区边缘,一个既能看清全局又不会干扰拍摄的位置。她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笔,像一个最虔诚的学生,全神贯注地观察着。
她看着安迪如何指挥灯光师精确地调整每一盏灯的角度和强度,如何用反光板和黑旗(一种遮光工具)塑造模特脸部的立体感和光影层次。她听着安迪对模特姿势和表情近乎苛刻的要求,捕捉他嘴里蹦出的那些专业术语——“伦勃朗光”、“蝴蝶光”、“眼神光点要落在瞳孔上方三分之二处”……
阳光渐渐升高,驱散了晨雾,将草地染成一片耀眼的金黄。巨大的柔光箱如同人造的云朵,在模特身上投下均匀而富有质感的光线。安迪端着相机,快门声清脆而富有节奏。
林晚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安迪的每一个动作,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
“主光 45度侧高位 + 大型八角柔光箱——塑造整体柔和立体感”
“辅光(反光板)——填充阴影,降低反差”
“发灯(小功率束光筒)——分离头发与背景”
“背景光(聚光灯加蜂巢)——打出渐变光晕,突出主体”
“模特微侧脸,下颌收紧,眼神看向镜头外斜下方——营造疏离感”…
她的脑子在高速运转,像一块干渴的海绵,疯狂吸收着这顶级团队构建光影世界的逻辑和技法。这与她熟悉的、在混乱现场靠本能捕捉瞬间的“野路子”截然不同。这是一种精密的计算,一种对光线绝对的掌控力,一种用光来“雕刻”人物和氛围的艺术。
原来,这就是苏晴主编说的“真正的光影艺术”。冰冷,精确,却又蕴含着塑造万物的力量。
就在这时,卓沅在助理的陪同下,也来到了拍摄区外围观看。他的目光掠过正在专注工作的安迪团队,最后落在了边缘那个低着头、全神贯注做着笔记的瘦削身影上。林晚沉浸在学习的专注中,完全没有注意到他的目光。
卓沅看了一会儿,对身边的助理低声说了句什么。助理点点头,转身离开。
拍摄间隙,模特补妆休息。林晚也站得腿有些发麻,正想活动一下,一瓶冰凉的矿泉水突然递到了她眼前。
她愕然抬头,看到卓沅的助理对她友好地笑了笑:“卓沅老师让给你的。”
林晚顺着助理示意的方向看去,只见卓沅坐在休息椅上,正低头看着手机,并没有看她这边。仿佛这瓶水只是他随手的一个吩咐,微不足道。
林晚接过水,冰凉的触感瞬间驱散了手心的汗意。她拧开瓶盖,喝了一大口,清凉的水滑过干渴的喉咙,也仿佛浇灌了她心中那颗在重压下拼命挣扎、试图破土而出的幼苗。
她看向远处被完美光线笼罩的模特,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再抬头时,她的眼神变得更加沉静和坚定。安迪的刁难,同事的嘲讽,表哥悬而未决的“点名”,身份的隐患……这一切都还在。但此刻,在这片被精心控制的光影场域里,林晚找到了一个暂时可以安放自己的位置——一个沉默的、贪婪的观察者和学习者。
她握紧了手中的水瓶和笔记本,再次将目光投向安迪和那台掌控着光影魔法的相机。
路还很长,荆棘密布。但至少,她看清了第一座需要翻越的山峰。她需要学习的,还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