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双面间谍
南北朝时期的双面间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南北朝时期的双面间谍 > 第17章 断戟沉沙铁未销

第17章 断戟沉沙铁未销

加入书架
书名:
南北朝时期的双面间谍
作者:
时间的脚步
本章字数:
4954
更新时间:
2025-07-09

密道内的火把光映着王玄谟身后甲士们的矛尖,三十年前的血垢在金属上凝作暗斑,与新磨的刃锋交叠出诡异的光。李牧将通敌名单塞进临川公主袖中,断戟的残刃横在胸前,戟杆上“道济”二字在火光下忽明忽暗。

“朝廷诏书?”他冷笑一声,踢开脚边的金盆,“敢问王刺史,这诏书可盖着刘义康的私印?”

王玄谟脸色骤变,手中的黄绢诏书簌簌发颤。密道外的风雪卷着沙砾灌入,吹得石壁上的夜明珠明灭不定,照亮他身后北魏降将腰间的狼头匕首。

“妖言惑众!”一名降将挥刀冲来,刀锋却在触及断戟的瞬间迸出火星——戟刃上赫然刻着道家符篆,正是当年檀道济为破鲜卑巫法所铸。

“退下!”王玄谟拽住降将,眼中闪过忌惮,“独孤珞,你父当年私通北魏,证据确凿,还不快快伏法!”

临川公主突然举起狼骑令,令牌在火把下折射出冷光:“私通北魏的是谁,看看这密道里的军备便知!三十年前彭城粮道被断,守兵中了柔然巫药,难道是我祖父所为?”

她的话音未落,密道深处突然传来机关启动的声响。李牧曾在地图上见过的“狼齿陷阱”被触发,头顶的石板轰然落下,将王玄谟带来的甲士截成两段。

“快走!”阿蛮甩出绳索套住石棺的铜环,三人借着石板坠落的烟尘向密道深处狂奔。身后传来王玄谟的怒吼:“放箭!绝不能让通敌名单流出!”

羽箭擦着李牧耳畔飞过,钉入前方石壁。他忽然想起父亲头骨里的血书——“檀道安献图后,刘义康曾派密使至北魏军营”。原来南朝的背叛者与北魏的阴谋早己勾连,而他这个独孤氏遗孤,不过是他们棋盘上用来激化南北矛盾的棋子。

密道尽头是堵刻着狼头图腾的石门。临川公主将狼骑令按在狼眼处,石门应声而开,露出外面风雪弥漫的乱葬岗。三人刚冲出石门,就见数百名北魏骑兵从西侧山坳杀出,为首者正是在血迷宫中漏网的拓跋焘心腹。

“独孤珞,交出通敌名单!”骑兵统领挥舞着狼牙棒,马队呈扇形包抄,马蹄踏碎坟头的薄冰,惊起一群衔着枯草的寒鸦。

李牧将断戟插入雪地,戟杆震颤着发出嗡鸣。他想起檀道济临终前的狼啸令,忽然扯开衣襟,露出胸口的月牙疤——在风雪中,那疤痕竟隐隐泛出红光,与拓跋骑兵甲胄上的狼头徽章遥相呼应。

“看到这疤了吗?”他的声音穿透风雪,“这是独孤信将军的血脉印记!你们这些认贼作父的鲜卑武士,可还记得三十年前,是谁替北魏镇守彭城?”

骑兵们面面相觑,手中的马刀微微下垂。统领见状,猛地挥棒砸向李牧:“休要妖言惑众!大汗有令,格杀勿论!”

千钧一发之际,东侧山坳突然响起震天的战鼓。一群身着破烂南朝军服的士兵冲出,为首的老卒挥舞着锈迹斑斑的狼头旗,正是当年独孤信的旧部。

“将军遗孤在此,独孤旧部,随我护主!”老卒的吼声撕裂风雪,旗面上的血痕在雪中格外刺目。

两军在乱葬岗上厮杀起来。李牧挥舞断戟,戟刃划过北魏骑兵的咽喉,血珠溅在坟头的残雪上,融化出一个个猩红的小坑。临川公主则带着阿蛮,将通敌名单用油皮纸包好,塞进一只信鸽的爪中。

“送去建康,交给徐羡之!”她拔下鬓边的辛夷花,系在鸽腿上,“当年祖父曾救过他性命,他或许……”

话未说完,一支冷箭射来,正中信鸽翅膀。鸽子哀鸣着坠落,被一名北魏骑兵拾去。李牧见状,怒吼着冲过去,却被王玄谟的伏兵用绊马索绊倒。

“抓住他!”王玄谟从乱葬岗的石碑后跳出,手中拿着刘义康的密令,“大汗有旨,只要独孤珞的人头!”

雪越下越大,模糊了战场的轮廓。李牧被按在坟头上,断戟脱手飞出,插在不远处的雪地里。他看着王玄谟手中的密令,上面赫然画着将通敌名单嫁祸给檀道济旧部的计划,而落款处除了刘义康的印鉴,还有一个熟悉的狼头标记——与拓跋焘的将旗如出一辙。

“原来如此……”他笑了起来,血水从嘴角渗出,在雪地上蜿蜒成河,“南北通吃,好一条毒计!”

就在王玄谟的佩刀即将落下时,断戟突然从雪中飞起,精准地刺穿了他的手腕。李牧趁机挣脱,接住倒飞而来的断戟——戟杆上的“道济”二字此刻竟在风雪中燃烧,映出檀道济当年折断兵器时的决绝。

“檀将军!”老卒们纷纷下跪,狼头旗在雪中猎猎作响。

拓跋骑兵统领见势不妙,策马想逃,却被阿蛮甩出的毒针射中眼睛。他惨叫着坠马,怀中掉出个蜡丸——里面竟是刘义康写给拓跋焘的密信,内容正是“借疫水屠盱眙,嫁祸独孤氏,永绝南朝后患”。

风雪终于停歇,乱葬岗上尸横遍野。李牧捡起刘义康的密信,又看了看王玄谟手中的诏书,突然明白这场横跨三十年的阴谋,核心竟是南北权臣为了巩固权力而联手制造的血案。

“公主,”他将密信递给临川公主,“建康不能去了。刘义康既然能买通王玄谟,就能买通徐羡之。”

阿蛮从北魏骑兵身上搜出个罗盘,指针正指着东南方向:“将军,这罗盘指向的是……瓜步山。”

瓜步山,当年檀道济被冤杀的地方。李牧握紧断戟,戟刃上的符篆在暮色中发出微光,仿佛在指引着什么。他想起父亲头骨里的地图,瓜步山的标记旁画着个打开的锦囊,旁边写着:“道济冤魂归处,藏有破局之钥。”

“去瓜步山。”他望向东南方,残阳如血,将乱葬岗的积雪染成铁锈色,“不仅要为檀将军平反,还要让天下人看看,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权臣,究竟在暗中做了多少腌臜事。”

临川公主将刘义康的密信和通敌名单重新包好,塞进李牧的鞍袋。她的狐裘上沾满血污,却依旧挺首脊梁:“祖父说过,独孤氏的血不是用来复仇的,是用来洗清冤屈的。”

当三人策马离开彭城时,身后的乱葬岗上,那面狼头旗被风雪掩埋了一半,露出的狼眼在残阳下闪着冷光,如同一个沉默的见证者,记录着这场用断戟和枯骨书写的真相。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此刻在建康城的相府中,刘义康正把玩着一枚狼头玉佩,听着亲信回报彭城的失利,脸上却毫无波澜,反而对着地图上的瓜步山露出了狞笑——那里,他早己布下天罗地网,只等独孤珞自投罗网。

瓜步山的寒风吹过长江,掀起浊浪。李牧的铁衣上凝结着彭城的残雪,断戟在马鞍旁晃动,每一次碰撞都发出清越的声响,仿佛在呼唤着那位含冤而死的老将军。而这场从盱眙开始的血火迷局,即将在瓜步山迎来更惊心动魄的对决,届时,沉沙的断戟将再次出鞘,不仅要斩断权臣的阴谋,更要揭开一个足以颠覆南北的终极真相。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