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推行新政,造福百姓
(一)御书房里的的烛火在御书房的鲛绡窗上投下斑驳光影,苏沐颜用银簪拨开沙盘上的谷糠,露出底下泛黄的地契。萧玄烬将刚批阅完的奏折推到一旁,看着妻子指尖沾着的朱砂:“户部奏报,江南士族隐匿田产达三成,若强行清查......”
“陛下可还记得,” 苏沐颜用簪尖划出一道弧线,“去年在民间行医时,遇到的那位卖女葬父的老农?他说每亩地要交七成粮税。” 皇帝猛地握拳,案上的墨砚险些翻倒。三日前,苏沐颜从毒医司带回的不仅是新药方,还有厚厚一叠百姓匿名投递的 “血书”。
“新政必须推行,但需师出有名。” 她展开一卷《农桑考》,“臣请陛下准奏,先在西北试点‘清丈田亩,轻徭薄赋’,同时......” 她顿了顿,从袖中取出青铜钥匙,“用毒医司的‘千里传讯蛊’建立民情速递网。”
(二)雷霆手段的清丈风暴
西北凉州府的麦田里,沈星遥带着毒医司弟子们手持丈量绳,身后跟着举着 “皇恩浩荡” 大旗的官兵。当地豪绅王员外骑着高头大马赶来,鞭子指着为首的弟子:“小小医官,也敢丈量老夫的地?”
林小鱼从药箱里取出一只陶罐,揭开盖子的瞬间,上百只色彩斑斓的 “识土虫” 爬了出来。“此虫能分辨土壤肥瘦,” 他蹲下身将虫子撒在田间,“王员外的千亩良田,怕是有一半是强占的贫瘠山地吧?”
三日后,丈量结果震惊朝野 —— 凉州府实际可耕地比登记数多出两千顷,而王员外等豪绅隐匿的田产,竟占去大半。苏沐颜借此机会,奏请萧玄烬颁布《均田令》:“隐匿田产者,除补缴赋税外,罚没三成充公,分给无地流民。”
(三)妙手回春的经济良方
当《均田令》在西北初见成效时,苏沐颜将目光投向了凋敝的药材市场。她在御花园开辟 “试验田”,亲自栽种从南疆带回的 “金疮草”,这种原本只生长在悬崖的草药,经她改良后可在平原种植,产量提升十倍。
“陛下,” 她捧着晒干的草药觐见,“若在全国推广金疮草种植,不仅能解决军中伤药短缺,还可带动药商贸易。” 萧玄烬看着她沾满泥土的裙摆,突然握住她的手:“落雁,你这双手,既能救人,亦能富国。”
三月后,朝廷设立 “惠民药局”,统购统销金疮草等药材。药农们拿着新制的 “收购契”,在市集上奔走相告:“皇后娘娘说了,以后草药收购价涨三成!” 而那些曾垄断药材生意的商贾,看着药局门口排起的长队,气得捶胸顿足。
(西)釜底抽薪的税赋改革
真正触动保守派利益的,是苏沐颜提出的《税赋新则》。她在朝会上展开全国税赋分布图,用不同颜色的粉末标注轻重:“山东百姓每亩地缴粮八斗,而江南士族竟只缴三斗!此等不公,何以服众?”
御史大夫拍案而起:“皇后娘娘岂知士族乃国之根基!” 苏沐颜冷笑,命人呈上一叠账本:“这是毒医司弟子暗访所得,某士族一年虚报灾情三次,骗取赈灾款千两。” 萧玄烬接过账本,重重摔在御史大夫面前:“根基?蛀虫罢了!”
新税则规定:按田亩肥瘦分等征税,士族不再享有免税特权;同时开征 “商税”,对盐铁、药材等暴利行业加税。当第一笔来自士族的足额税银入库时,户部尚书激动得手舞足蹈:“陛下!这比去年多出三十万两!”
(五)润物无声的民生工程
在推行经济新政的同时,苏沐颜的 “民生蓝图” 也在悄然展开。她命各州府在官道旁修建 “义医亭”,由毒医司弟子轮流坐诊;又在京城设立 “孤幼院”,收养因灾流离的孩童,亲自编写《幼童医护手册》。
最得民心的,是她主持修建的 “惠民渠”。在考察黄河水患时,她发现堤坝常因 “蚁穴” 溃决,便想到用毒医司的 “驱蚁粉” 涂抹堤岸。萧景渊率军修建时,看着弟子们往土里撒白色粉末,忍不住笑问:“嫂子,这是何妙计?”
“以毒攻毒罢了。” 苏沐颜擦着汗,指着不远处的告示牌,“渠成之后,沿岸百姓可免费取水灌溉,只需每年缴纳少量维护费。” 当惠民渠通水那日,两岸百姓跪了一地,有人甚至将她的画像供在家中。
(六)力排众议的改革阵痛
新政推行半年,阻力越来越大。江南士族联合朝中旧臣,以 “动摇国本” 为由联名上奏。更有人在民间散布谣言:“皇后用毒草污染水源,要绝百姓后嗣!”
苏沐颜却异常冷静,她带着沈星遥深入谣言最盛的扬州。在万人空巷的校场上,她当着百姓的面,将所谓的 “毒草” 熬成汤药,一饮而尽:“此乃清热解毒的‘败毒草’,不信者,可亲自试药!”
与此同时,萧玄烬在朝堂上展示各地送来的 “万民书”。当看到凉州老农用血写的 “谢皇后” 三字时,那些反对的声音渐渐消失。皇帝将奏折摔在地上,怒吼:“再敢阻挠新政者,杀无赦!”
(七)成效显著的盛世初现
一年后,大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西北的麦田里,流民们在新分的土地上耕作,粮仓渐渐充盈;江南的药市中,药农们用赚来的钱盖起新房,惠民药局的旗帜插遍大街小巷。
苏沐颜带着春桃微服出巡,在扬州的茶肆里,听到说书人正讲 “皇后娘娘智斗贪官” 的段子。当说到她亲自下田丈量时,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春桃忍不住小声道:“娘娘,您现在比戏文里的菩萨还厉害!”
回到宫中,萧玄烬捧着最新的户部奏报,眼中满是欣喜:“落雁,今年国库收入比去年增长五成!百姓安居乐业,边疆将士的军饷也不愁了!” 苏沐颜接过奏报,看着上面 “天下大治” 西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八)帝后同心的长治久安
夜深人静时,苏沐颜在凤仪殿整理新政档案,萧玄烬悄悄进来,将一件狐裘披在她肩上。“在看什么?” 他探头望去,见案上摆满了各地百姓的来信,有求药的,有致谢的,还有孩童画的 “皇后娘娘种地图”。
“玄烬,” 她拿起一张泛黄的信纸,“这是凉州那位老农的孙子写的,说他考上了秀才。” 皇帝将她揽入怀中,闻着她发间淡淡的草药香:“这天下,有你一半的功劳。”
窗外,明月高悬,照亮了京城的万家灯火。苏沐颜靠在萧玄烬胸前,听着他有力的心跳,轻声道:“只要百姓过得好,便是对我最好的奖赏。” 而此时的大靖,在帝后同心的治理下,正一步步走向前所未有的盛世,苏沐颜的名字,也永远铭刻在百姓的心中,成为贤后治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