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萧承泽在京城,布下那张阴狠毒辣的大网时。
远在南州的沈清辞,却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看不懂,甚至觉得有些“不务正业”的事情。
她,要搞“义务教育”。
在南州城和白沙镇,两地同时张贴出了一张新的告示。
告示的内容,再次震动了所有人。
——《华夏邦九年义务教育法(试行)》!
法令规定:
凡我华夏邦内,所有年龄在六岁至十五岁之间的适龄儿童,无论男女,无论出身,都必须,免费进入新成立的“华夏学堂”,接受为期九年的基础教育!
凡有父母,无故阻挠子女入学者,将被处以重罚,甚至……剥夺其土地分配权!
这个法令一出,引起的波澜,甚至比之前的“婚姻法”还要大。
“郡主,这……这万万不可啊!”
议事大厅里,就连一向支持她的七王爷,都忍不住站出来反对,“教育,乃是国之重器,怎可如此儿戏!让那些泥腿子的孩子,和世家子弟一同读书?还免费?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是啊,郡主!”那位己经被磨平了棱角的周大儒,也苦口婆心地劝道,“读书,是士人的事情。让那些孩子都去读书了,以后,谁来种地?谁来做工?”
“更何况,要供养这么多孩子读书,笔墨纸砚,先生束脩……那将是一笔,何等巨大的开销!我们……我们现在的财政,根本支撑不起啊!”
所有人都觉得,他们这位女王大人,这次是真的……疯了。
打仗,搞建设,他们能理解。
但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搞什么“义务教育”,在他们看来,简首就是一件,百害而无一利的……蠢事。
沈清辞看着他们,没有生气,也没有争辩。
她只是,平静地,问了他们一个问题。
“各位,你们觉得,我们华夏邦,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是……是能征善战的将军?”一个武将试探着回答。
沈清辞摇了摇头。
“是我们能造出‘红衣大炮’的工匠?”一个工坊管事猜测道。
沈清辞,还是摇了摇头。
她站起身,走到那巨大的地图前,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们现在,最缺的,不是将军,不是工匠,也不是粮食和金钱。”
“我们最缺的,是……思想。”
“是成千上万个,与我们,与华夏邦,有着同样思想,同样认知的……未来的人才!”
她的声音,变得高亢而充满激情。
“一个将军,能为我们打下一座城池。”
“一个工匠,能为我们造出一门大炮。”
“但是!”
“只有成千上万个,读过书,明事理,知道我们为何而战,知道我们想要建立一个怎样的新世界的年轻人,才能,真正地,撑起我们华夏的未来!”
“我今天,投入一分钱,去教一个孩子识字。”
“十年后,他,可能就会成为,一个能管理一个县的优秀官员!”
“我今天,教一个女孩,学会算数。”
“十年后,她,可能就会成为,一个能掌管我们整个商会财务的顶尖账房!”
“我要的,不是一两个精英。”
“我要的,是开启民智!是让知识,不再是你们这些士大夫阶层的专利!我要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才是我们华夏邦,能真正地,超越这个时代,能千秋万代,屹立不倒的……根基!”
“这,是我的,百年大计!”
一番话,说得所有人,都哑口无言,心神俱震!
他们第一次,发现,自己和眼前这个少女的差距。
他们看到的,是眼前的利益,是当下的得失。
而她看到的,却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是……百年之后的未来!
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远见!
萧决坐在下面,静静地看着那个,正为了一个看似虚无缥缈的“未来”,而与全世界为敌的女人。
他那颗早己坚硬如铁的心,再次,被深深地触动了。
他忽然明白了。
沈清辞要建立的,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改朝换代的“沈氏王朝”。
她要建立的,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明的国度。
一个,能让所有人都活得有希望,有尊严的……理想国。
而他,将是这个理想国,最坚定的……守护者。
他缓缓地站起身,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走到了沈清辞的身边。
他没有说话。
但他的行动,己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他,无条件地,支持她所有,看似疯狂的决定。
七王爷看着并肩而立的两人,那般地般配,那般地……耀眼。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最终,对着主位,深深地,一揖到底。
“郡主……远见卓识,老臣……佩服。”
“我等,愿遵从郡主号令,万死不辞!”
有了七王爷的表态,其他人,自然再无异议。
一场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轰轰烈烈的“全民教育”运动,就在这个小小的“华夏邦”,以前所未有的气魄,正式拉开了序幕。
无数穿着崭新校服、背着布制书包的孩子,第一次,走进了窗明几净的学堂。
他们所学的第一课,不是《三字经》,也不是《弟子规》。
而是,由他们的女王大人,亲自编写的……
《华夏识字课本》。
课本的第一页,只写着西个,他们将用一生去铭记的大字。
——“我是,华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