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晴空一脚定晴
绿茵晴空一脚定晴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绿茵晴空一脚定晴 > 第25章 沉默的影子

第25章 沉默的影子

加入书架
书名:
绿茵晴空一脚定晴
作者:
阿顿的幻想时刻
本章字数:
5266
更新时间:
2025-07-02

科隆训练基地的更衣室里,徐汉风盯着衣柜上贴着的名字"XU",指尖轻轻抚过冰凉的金属柜门。

周围队友们用德语大声说笑,语速快得像是机关枪扫射,偶尔蹦出几个他勉强能听懂的单词——"Training(训练)"、"Ball(球)"、"Sell(快点)"。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更衣室地板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空气中混合着运动喷雾的薄荷味和汗水的酸涩。

徐汉风能感觉到背后黏着几道探究的目光,那些视线像无形的蛛网缠绕在他的球衣号码上。

2个月前从上海申花转会而来的他,至今仍是更衣室里最沉默的影子。

"Xu, deine Schuhe.(徐,你的鞋。)"装备管理员汉斯把一双崭新的阿迪达斯球鞋塞到他手里,见他一脸茫然,又换成蹩脚的英语:"Your boots, new.(您的新鞋子)"老人布满老年斑的手指了指鞋舌内侧——那里用金色丝线绣着"XU 28"的字样,针脚在灯光下微微发亮。

"Ah, danke.(谢谢你)"徐汉风用仅会的几个德语单词回应,指节因为用力攥紧鞋盒而泛白。他低头拆鞋盒时,塑料包装纸的沙沙声突然被一阵压低的笑声切断。

球队的年轻边锋蒂尔曼正模仿着他昨天训练赛时的停球动作,夸张地踮起脚尖转了个圈,用德语对同伴说:"中国人都这么踢球吗?像在跳芭蕾。

"他故意把"a"这个词拖得又长又怪,引得周围几个年轻队员窃笑起来。

更衣室突然陷入诡异的安静,连正在系鞋带的后卫都停下了动作。

徐汉风感到有团火从胃部烧到耳根,但当他抬头时,视线却撞上了柜门内侧贴着的全家福——照片里父亲穿着洗得发白的铁路制服,在虹口足球场的看台上搂着他肩膀。

"Ighem."队长赫克托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后,布满刺青的手臂横在他与哄笑声之间,"Prove yourself och."这位德甲老将的英语带着浓重的科隆口音,却把每个词都咬得像更衣室铁柜般结实。

他顺手把队长袖标拍在徐汉风掌心,冰凉的魔术贴擦过那些因为加练任意球而结茧的指尖:"Show them your first touch is better than their German humor."(让他们见识下,你的第一脚触球比他们的德国幽默强多了)

角落里的笑声戛然而止。徐汉风发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手里那个明黄色的袖标上——包括蒂尔曼突然变得僵硬的表情。他慢慢系紧新球鞋的鞋带,皮革摩擦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就像他每次在雨中加练时,皮球亲吻草皮的声响。

科隆的冬季训练课在零下三度中进行。徐汉风呼出的白气在睫毛上结霜,脚下的冻土硬得像混凝土。当助理教练用德语喊出"Zfübung(对抗训练)"时,他慢了半拍才反应过来这是要练习一对一拼抢。

"Los! Los!(快!快!)"鲍姆加特教练在场边拍手。徐汉风面对的是身高1米92的后腰斯凯里,这个壮得像冰柜的瑞士人第一次冲撞就让他摔出三米远。

"Schw?g(弱鸡)."斯凯里伸手拉他时低声嘟囔。

午饭时间,徐汉风独自坐在餐厅角落,盯着餐盘里的酸菜猪肘和土豆泥发愣。中国球员熟悉的米饭蔬菜变成了高热量德国菜,他的胃在抗议。队医克劳斯走过来,用翻译软件对他说:"You must eat. Bundesliga is marathon.(你必须吃,德甲是马拉松)"

凌晨两点,徐汉风公寓的台灯还亮着。电脑屏幕上是叶晚晴疲惫却专注的脸,她手里举着一本《足球德语速成》。

"再说一次,'Ich werde mich freispielen(我会摆脱防守)'。"她的声音通过耳机传来。

"Ich werde... mich..."徐汉风的舌头像打了结。

"不对!'freispielen'的重音在第一个音节!"叶晚晴急得拍桌子,震倒了手边的咖啡杯。屏幕角落能看到她书桌上堆积如山的资料——德甲各队战术报告、科隆训练录像分析、甚至还有德国饮食文化研究笔记。

突然,徐汉风的门铃响了。透过猫眼,他看到赫克托拎着两瓶科隆啤酒站在门外。

"我的队长来了。"徐汉风慌张地对屏幕说。

"快去!这是融入球队的好机会!"叶晚晴眼睛一亮,"记得说'Danke für den Besuch(谢谢来访)'!"

赫克托不仅带了啤酒,还有一盒国际象棋。

"Deutsd gegen a(德国对中国)。"他笑着摆好棋盘。两人用手机翻译软件加肢体语言交流,当赫克托得知徐汉风曾在北大象棋比赛拿过奖时,惊讶地吹了声口哨。

三局棋后,啤酒瓶空了,赫克托突然用英语说:"你知道为什么德国球员看起来冷漠吗?"他指向棋盘,"我们像下棋一样踢球,先思考,再行动。你需要..."他做了个大脑转动的动作。

第二天训练,徐汉风尝试用新学的德语喊"Links(左)"、"Raum(空间)"。虽然发音滑稽得像中文四声调,但斯凯里破天荒地给他竖了大拇指。

一月下旬的莱茵能源球场,徐汉风第一次进入大名单。替补席的加热座椅也抵挡不住刺骨寒风,他的双腿在替补背心下发抖。当现场广播念到"Nummer 28, Xu Hanfeng"时,看台上只有零星掌声——当地媒体称他为"中国营销引援"。

第75分钟,鲍姆加特终于挥手:"Xu, warmma!(徐,热身!)"

上场仅三分钟,徐汉风就用一记穿裆传球制造杀机。当他被对方后卫撞翻时,裁判竟然没吹哨。场边教练组愤怒抗议,而徐汉风已经爬起来继续回追——这是叶晚晴反复强调的:"在德国,裁判不会保护技术型球员。"

终场哨响,0-0的比分让主场球迷发出嘘声。但走向球员通道时,赫克托搂住徐汉风的脖子对媒体说:"Der Ju Eier!(这小子有种!)"——第二天,《科隆快报》用这句话当了标题。

二月的一个休息日,徐汉风被队友们硬拉去参加科隆狂欢节。挤在穿着奇装异服的人群中,他被迫喝下这辈子最难喝的啤酒——K?lsch,这种科隆特产淡啤酒尝起来像发霉的面包水。

"Xu! Sing!(徐,唱!)"醉醺醺的蒂尔曼把话筒塞过来。当徐汉风用中文唱起《朋友》时,更衣室"恶霸"斯凯里突然跟着节奏拍手,最后竟用德语高喊:"Wir brau mehr esen!(我们需要更多中国人!)"

回公寓的出租车上,徐汉风给叶晚晴发语音:"他们今天教我骂德语脏话了。"背景音是队友们鬼哭狼嚎的歌声。

叶晚晴秒回:"录音我听听,下次比赛被侵犯时用得上。"

窗外,科隆大教堂的尖顶掠过月色。徐汉风突然发现,这座陌生的城市,开始有了温度。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