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十二年三月庚寅,晨曦微露,东方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大地上还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晨雾。员外郎石天麟等人早已收拾停当,他们身着朝服,神色凝重,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踏上了前往朝廷的路途。
一路上,马蹄声清脆而急促,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内心的焦急与期待。道路两旁的景色如诗如画,青山绿水在晨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然而,石天麟等人却无心欣赏这美景,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尽快抵达朝廷,向至尊奏事。
终于,在历经数日的奔波后,他们抵达了巍峨壮丽的皇宫。皇宫的大门庄严肃穆,两旁的守卫威风凛凛。石天麟等人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皇宫。
皇宫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处处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至尊忽必烈高坐在龙椅之上,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下方。石天麟等人恭敬地跪下,呈上奏折,开始详细地汇报渡江获功人员及士卒升赏军务等事宜。
至尊认真地聆听着,脸上渐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微微点头,大手一挥,说道:
“准奏!凡渡江获功人员及士卒,皆按所奏进行升赏,军务之事也依此办理。”
石天麟等人听闻,心中大喜,连忙磕头谢恩。
此时的丞相伯颜,正驻师在建康。建康城,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曾经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如今,它又成为了战争的焦点。
城中弥漫着紧张而又肃穆的气氛,士兵们在城墙上严阵以待,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丞相伯颜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自已肩负的重任,不仅要保卫这座城市,还要确保整个地区的稳定与安宁。
伯颜目光如炬,他转身对身后的将领们下令道:
“枢密院阿达哈与参政董文炳,尔等即刻率领兵马,分别镇守镇江、两淮沿江所归附的州郡。务必挑选素有威望的万户人员,让他们与新附官一同镇守,要确保各地百姓安居乐业,不得有丝毫懈怠!”
将领们齐声领命,随即转身离去,准备执行命令。
伯颜深知军纪的重要性,他严肃地对诸将说道:
“尔等需牢记,分守城壁者,严禁下乡侵扰人民。百姓乃国之根本,若有违者,必将严惩不贷!”
诸将皆敬畏地低下头,齐声应道:
“末将遵命!”
至元十二年春三月,江南大地已是一片春意盎然。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微风轻拂,带来阵阵花香。然而,战争的阴霾却依然笼罩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元将阿尔哈雅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江南的山水之间。他们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发出猎猎的声响。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他们渴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为国家争光。
当浩浩荡荡的大军一路前行至巴陵时,天色阴沉,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来临。就在这凝重的氛围中,与宋安抚高世杰率领的兵马竟不期而遇。刹那间,原本寂静的大地仿佛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双方的士兵们在看到对方的那一刻,本能地握紧了手中的兵器,那冰冷的触感让他们的神经瞬间紧绷起来。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警惕与决绝,严阵以待,仿佛只要一声令下,便会毫不犹豫地冲向敌人。风声呼啸而过,吹得军旗猎猎作响,双方对峙的局面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压抑而又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元将阿尔哈雅骑在马上,目光冷峻地注视着前方的敌军。他的心中迅速盘算着作战策略,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只见他大手一挥,大声喊道:
“张荣实,命你率精锐直捣敌军中坚,如同一把锋利的宝剑,直直插入敌人的心脏!解汝楫,你带领诸翼兵马从左右两侧包抄,如同两只凶猛的猎豹,扑向敌人!其余将士,随我冲锋!”
“得令!”
众将齐声应道,随即率领各自的部队,如猛虎下山般向敌军冲去。
战场上,喊杀声震耳欲聋,刀光剑影交织在一起。张荣实率领的精锐部队如同一股钢铁洪流,势不可挡地冲向敌军中坚。他们个个勇猛无比,手中的兵器挥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
解汝楫带领的诸翼兵马也不甘示弱,他们从左右两侧迅速包抄过去,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士兵们相互配合,默契十足,有的士兵用长枪刺向敌人,有的士兵则挥舞着大刀,砍向敌人的马腿。敌军在这突如其来的攻击下,顿时乱了阵脚,士兵们四处逃窜,溃不成军。
高世杰见势不妙,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奈。他试图组织士兵进行抵抗,但已经无济于事。在元军的猛烈攻击下,他的军队迅速瓦解,士兵们纷纷投降或四散奔逃。
阿尔哈雅怎会放过这绝佳的机会,他率领大军紧追不舍,不给敌人丝毫喘息的机会。元军士兵们如同饥饿的狼群,追逐着四处逃窜的猎物。他们一路追杀,一直追到了桃花滩。
宋将高世杰此时已经走投无路,他望着身后如潮水般涌来的元军,心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自已已经无力回天,抵抗只会带来更多的伤亡。无奈之下,他只好率领残部投降。
阿尔哈雅成功拿下岳州,大军士气大振。士兵们欢呼雀跃,庆祝着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阿尔哈雅站在岳州城楼上,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知道,这场胜利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
四月,阳光明媚,春风和煦。阿尔哈雅的大军继续前行,抵达了沙市。沙市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宛如一座坚固的堡垒。
阿尔哈雅望着眼前的城池,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斗志。他知道,要攻下这座城池并非易事,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相信自已的士兵,相信他们的勇气和实力。
他下令在城外安营扎寨,准备攻城。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搭建帐篷,挖掘战壕,布置防御工事。一时间,沙市城外热闹非凡,人喊马嘶,一片繁忙的景象。
经过几天的准备,阿尔哈雅决定对沙市城发起进攻。他站在阵前,望着眼前的城池,大声喊道:
“将士们,沙市城就在眼前,这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我们要勇往直前,一举攻下这座城池!”
士兵们齐声高呼:
“杀!杀!杀!”
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天空撕裂。
阿尔哈雅下令纵火攻城,顿时,无数的火箭如雨点般射向沙市城。城中顿时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冲天,照亮了整个夜空。在火光的映照下,元军士兵们如潮水般冲向城池。
沙市城的守军见元军来势汹汹,纷纷惊慌失措。他们试图用弓箭和滚木礌石进行还击,但在元军的猛烈攻击下,这些防御措施显得微不足道。
元军士兵们奋勇向前,他们用云梯爬上城墙,与守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城墙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士兵们不顾生死,只为了能够攻下这座城池。
在元军的猛烈攻击下,沙市城终于抵挡不住,被攻破了。守军纷纷四散奔逃,元军士兵们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占领了整个城池。
宋宣抚朱异孙、制置高达见大势已去,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奈。高达想起当日被任命为湖北制置使兼安抚、知江陵府时,圣上下了一道诏书:
“边费浩繁,吾民重困,贵戚释道,田连阡陌,安居暇食, 有司核其租税收之。”
他泪流满面,深知抵抗已无意义,为了避免城中百姓遭受更大的灾难,只好率领部下开江陵城投降。
元将阿尔哈雅率领大军顺利进入江陵城。城中的百姓们早已被战争折磨得疲惫不堪,他们眼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阿尔哈雅看着城中的百姓,心中涌起一股怜悯之情。
他深知,战争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他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安抚百姓,恢复城中的秩序。
他下令释放被关押的囚犯,让那些无辜的百姓重获自由。他又让士兵们打开粮仓,将粮食分发给百姓,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同时,他还废除了繁重的徭赋以及那些繁琐的法令,让百姓们能够过上轻松一些的生活。
阿尔哈雅的这一系列举措,赢得了江陵百姓的衷心拥护。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街头,欢呼雀跃,感谢元军的仁慈和宽容。他们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花,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阿尔哈雅又派人将招降的消息传遍郢、归、峡、常德、澧、随、辰、沅、靖、复、均、房、施、荆门及诸洞等地。各地听闻后,纷纷响应,无不投降。阿尔哈雅将这些投降官员一一奏报朝廷,并安排士兵镇守峡口,确保这些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同时,他还将当地的户口财赋详细登记后上报朝廷,以便朝廷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元帝忽必烈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宫中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连续欢庆三日。忽必烈与近臣们饮酒作乐,谈笑风生。
他笑着对近臣们说道:
“伯颜兵东进,阿尔哈雅却以孤军戍守鄂州,朕心中甚是担忧。如今荆南已定,朕的东进大军便再无后顾之忧了!阿尔哈雅不愧是我大元的名将,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说罢,忽必烈亲自写下手诏,对阿尔哈雅进行褒奖。他在诏书中赞扬了阿尔哈雅的英勇善战和卓越功绩,称他为“国之栋梁”,并赏赐了他许多珍贵的物品。
随后,忽必烈命右丞廉希宪镇守江陵,负责处理当地的政务和军务。他又催促阿尔哈雅尽快返回鄂州,并将沿江诸城新归附的地区全部交予他管理。
阿尔哈雅接到命令后,不敢有丝毫懈怠。他迅速整顿兵马,准备返回鄂州。然而,在途中,他听闻潭州守臣李芾坚决不降,心中不禁燃起一股怒火。
他决定率领大军移兵长沙,先攻下湘阴,再对潭州城发起进攻。湘阴城的守军在元军的强大攻势下,很快就败下阵来。元军顺利攻下湘阴,继续向潭州城进发。
冬十月,寒风凛冽,大地一片肃杀之气。阿尔哈雅的大军抵达潭州城下。此时的潭州城,仿佛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静静地矗立在寒风中。城墙高耸入云,城门紧闭,城墙上的守军严阵以待,警惕地注视着元军的一举一动。
阿尔哈雅望着眼前的城池,心中暗自盘算着攻城之策。他知道,潭州城易守难攻,如果强行攻城,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伤亡。因此,他决定先采取劝降的方式,试图说服李芾开城投降。
他提起笔,写下一封劝降书。信中,他详细地阐述了元军的强大实力和目前的形势,劝李芾为了城中百姓的生命安全着想,早日开城投降。写完后,他将信装入信封,用弓箭射进城中。
然而,城中却毫无回应。宋将李芾早已下定决心,要与潭州城共存亡。他烧毁了阿尔哈雅的劝降书,带领城中军民,做好了与元军决一死战的准备。
阿尔哈雅见李芾如此顽固,心中的怒火更盛。他决定采取强硬手段攻城。他下令掘开护城河,将河水引入城中,试图水淹城池。同时,他有条不紊地部署诸将,将大炮对准城池,准备发起猛烈的攻击。
潭州城的守军也不甘示弱,他们迅速采取措施,堵塞城门,修筑堤坝,抵御元军的水淹攻势。同时,他们还用弓箭和投石机等武器,对元军进行还击。
一时间,潭州城下硝烟弥漫,炮声轰鸣,喊杀声震天。元军士兵们如潮水般冲向城池,他们用云梯爬上城墙,与守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城墙上,双方士兵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刀光剑影中,鲜血四溅,尸体横陈。
在激烈的战斗中,一支流矢如闪电般射向阿尔哈雅,正中他的胸口。他只觉一阵剧痛袭来,差点从马上摔落下来。身旁的士兵们见状,纷纷围上来,想要将他扶下战场。
阿尔哈雅却一把推开士兵们,他咬紧牙关,强忍着伤痛,大声喊道:
“我没事!继续战斗!”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绝,仿佛在告诉士兵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退缩。
在阿尔哈雅的激励下,元军士兵们士气高昂,他们奋勇向前,不断冲击着潭州城的防线。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元军终于攻破了潭州城的木堡。
然而,潭州城的守军并未放弃抵抗,他们又在城中筑起了月城,继续与元军对峙。元军与守军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每一场战斗都异常惨烈。
就这样,元军围攻潭州城整整七十日,大小战斗数十次。城中的百姓们在战火中饱受煎熬,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希望,依然坚定地支持着李芾和守军,与元军进行顽强的抗争。
至元十三年春正月,潭州城已经陷入了绝境。城中的粮食和物资已经消耗殆尽,守军们也疲惫不堪,伤痕累累。李芾望着城中的百姓和将士们,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无奈。
他知道,自已已经无力回天,但他绝不甘心就这样投降。他决定以死殉国,保全自已的气节。于是,他与转运使钟蜚英、都统陈义等人商议后,决定一同自杀。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李芾等人穿上整齐的官服,来到了城中的一处高楼上。他们望着夜空,心中感慨万千。李芾缓缓地说道:
“我等身为臣子,未能保境安民,实乃罪该万死。今日,唯有以死报国,方不愧对祖宗和百姓。”
说罢,他拔出佩剑,自刎而死。钟蜚英、陈义等人也纷纷效仿,追随李芾而去。
他们的将领刘孝忠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好率领残部开城投降。元军士兵们历经长时间的战斗,心中早已充满了怒火和疲惫。当他们进入城中后,一些将领提议屠城,以发泄心中的愤怒。
就在这时,阿尔哈雅站了出来。他身穿战甲,满脸疲惫,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股坚定的光芒。他大声说道:
“诸位将军,这座州城有着数百万人口,若将他们全部屠杀,岂不是违背了皇上谕旨中伯颜以曹彬不杀之意?我们身为军人,应当遵守法令,以仁义之师示人。更何况,这些百姓也是无辜的,他们已经在战争中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我们不能再让他们遭受更多的伤害了!”
众人听后,觉得有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阿尔哈雅见众人同意了自已的意见,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又下令打开粮仓,将粮食分发给饥饿的百姓。潭州百姓们对阿尔哈雅的仁德之举感激涕零,纷纷跪地叩谢。
经过这场艰苦的战斗,阿尔哈雅终于成功占领了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