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十九年的春日,正月壬戌朔,凛冽寒风如刀刃般刮过元大都。天色刚破晓,雄浑厚重的钟鼓声便从巍峨的宫墙内传出,震动着整座都城。
元大都的皇宫,金顶红墙在晨光中闪耀。太和殿内,巨大的明黄色宫灯散发着柔和光芒,映照着殿内奢华的布置。
殿中,身着龙袍的忽必烈端坐在雕龙宝座上,身姿挺拔,不怒自威。他鹰隼般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的群臣,满朝文武身着华丽朝服,整齐排列,鸦雀无声。
此时,殿外传来通事官高亢嘹亮的声音:
“高丽国王王睶遣其大将军金子廷前来朝贺!”
话音刚落,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中年男子大步迈进殿内。他身着华丽的高丽服饰,绸缎面料在烛光下闪烁着光泽。
此人正是金子廷,他神色庄重,昂首阔步走到大殿中央,双脚并拢,双手抱拳,“啪”地一声,弯腰鞠躬,行了一个标准的高丽大礼,随后用流利的汉语高声说道:
“高丽国王王睶恭祝大元皇帝陛下圣体安康,江山永固!我王日夜挂念陛下,此次特遣微臣前来,向陛下表达我王对大元的一片赤诚忠心与崇高敬意。”
说罢,他恭敬地献上手中装着贺礼清单的精美锦盒。
忽必烈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声音洪亮地说道:
“平身吧。高丽王忠心可嘉,朕心甚慰。”
金子廷挺首身子,后退几步,站在一旁,脸上始终带着谦逊的神情,目光恭敬地低垂着。
几日转瞬即逝,丙寅日这天,太和殿内气氛凝重。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大殿的金砖上。
忽必烈眉头微皱,眼神中透着思索,他缓缓开口:
“朕深思征东诸事,如今局势己然变化,征东行中书省的设置,于当下情形而言,诸多不便。朕意罢征东行中书省,众爱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阵轻微骚动。丞相和尔霍斯迅速出列,他身形清瘦,目光敏锐,上前一步,双手捧着笏板,躬身说道:
“陛下圣明。征东行中书省自设立以来,虽立下功劳,但当下局势错综复杂,适时调整,实乃明智之举。陛下高瞻远瞩,臣等钦佩不己。”
说罢,他恭敬地低下头。
其他大臣们纷纷点头附和,有的低声议论着表示赞同,有的则拱手弯腰,以示对忽必烈决策的支持。忽必烈看着群臣的反应,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就这样,罢征东行中书省一事便顺利定下。
丁卯日,阳光照耀着宫殿。诸王札剌忽神色匆匆地走进大殿。他身披的盔甲上还沾着未拂去的征尘,面容虽显疲惫,却难掩眼中的兴奋。见到忽必烈,他快走几步,单膝跪地,抱拳说道:
“陛下,臣从军中归来!”
忽必烈目光如炬,凝视着他,问道:
“前线战事如何?你且细细道来。”
札剌忽抬起头,神情严肃,语气沉重地说:
“陛下,皇子北平王以军镇守阿里麻里之地,抵御海都。然而,军中突发变故,诸王昔里吉与脱脱木儿、棨木忽儿、撒里蛮等人竟合谋劫持皇子北平王,妄图背叛我大元。他们还试图拉拢臣,欲与海都勾结,寻求支援,不过海都并未答应。”
忽必烈闻言,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怒火,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大声喝道:
“岂有此理!朕对他们恩宠有加,他们竟如此狼子野心,生此叛逆之心!那后来又如何?”
札剌忽连忙说道:
“陛下息怒,幸得撒里蛮及时醒悟,幡然悔过,将昔里吉等人一举擒获。皇子北平王得知此事后,特遣臣前来向陛下禀明。”
忽必烈长舒一口气,神色逐渐缓和,说道:
“甚好,撒里蛮能迷途知返,实属难得,功不可没。你即刻回去,传朕旨意,重重嘉奖撒里蛮。至于昔里吉等人,务必将他们安全押解回京,朕要亲自处置这些逆贼!”
札剌忽领命后,起身快步离开大殿。忽必烈望着他离去的背影,陷入了沉思。大殿内一片寂静,只有殿外微风拂过檐铃,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
大都城沉浸在一片肃杀与紧张的氛围之中。新年的喜庆被街头巷尾的重兵戒严冲淡,元世祖忽必烈端坐在巍峨的大殿之上,龙颜冷峻,下方的文武百官噤若寒蝉。
前些日子,民间竟传出一股诡异之风,有个叫张圆光的人,西处宣扬神秘莫测的邪说,蛊惑百姓。他声称天象异动,元朝气数将尽,自己乃是顺应天命而来,要带领众人推翻现政权,建立新的秩序。
张圆光身材修长,眼神中透着一股狡黠与狂热。他在市井中穿梭,凭借着如簧巧舌,吸引了大批民众追随。一些生活困苦、对现状不满的百姓,仿佛在他那里找到了希望。很快,张圆光的势力便如野草般在民间蔓延开来,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朝中大臣听闻此事,纷纷向忽必烈奏报。忽必烈深知,在这刚统一不久的动荡时期,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不可收拾的局面。他当即下令,让枢密院副使张易全力彻查此事,并将张圆光及其党羽一网打尽。
张易领命后,迅速调集精锐兵力,在大都城内展开了秘密搜捕。他派出众多密探,深入大街小巷,打探张圆光的行踪。终于,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废弃仓库里,张易的军队将张圆光及其核心党羽团团围住。
张圆光见大势己去,却仍不死心,歇斯底里地叫嚷着:
“吾乃天命所归,尔等不过是逆天而行,必遭报应!”
张易冷哼一声,大手一挥:
“休要听这妖言惑众之徒胡诌,给我拿下!”
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张圆光等人被成功抓获。随后,张易将他们押至刑场。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手起刀落,张圆光身首异处。这场妄图颠覆元朝统治的闹剧,就此画上句号,大都城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元大都城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宛如一座银装素裹的梦幻之城。皇宫内,琉璃瓦闪烁着清冷光芒,檐下冰棱垂挂,宛如剔透的水晶帘。
在大明殿中,龙涎香袅袅升腾,缭绕于巨大的朱红立柱之间。元帝忽必烈头戴通天冠,身着绣有九条金龙的明黄色衮服,端坐在雕龙金漆宝座之上,面容沉稳,目光如炬,俯瞰着殿下群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拜声在殿内久久回荡。
待群臣起身,忽必烈微微抬手,轻咳一声,声若洪钟道:
“如今大元疆土广袤无垠,北至北海,西达西域,南抵南海,军马牲畜乃军事之要、民生之本。朕深思熟虑,决意设立太仆院,专司马政诸事。众爱卿以为如何?”
话音刚落,丞相和礼霍孙快步出列,双手持笏板,躬身行礼,其身着的紫色官服随风轻摆,恭敬说道:
“陛下圣明!太仆院的设立,实乃应时之举。马政关乎军事征伐、交通运输,有专人统筹管理,定能让我大元军马膘肥体壮,战力强盛,天下之民亦能享交通之便。此乃利国利民之大事,臣等衷心拥护陛下英明决策。”
其余大臣纷纷附和,“陛下圣明”之声此起彼伏。
忽必烈微微颔首,面露欣慰之色,转而说道:
“诸王柏木儿,多年来为朝廷殚精竭虑,忠心可鉴。朕念其功绩,特拨信州民西百零八户隶于他,助力其属地繁荣昌盛。”
“陛下恩泽深厚,柏木儿定当感恩戴德,誓死效忠陛下!”
众人齐声高呼。
正月丙子,天色微明,澄澈天空中尚有几点残星闪烁。忽必烈身着黑色貂皮猎装,脚蹬高筒牛皮马靴,腰间系着一条镶嵌着宝石的金色腰带,神采奕奕地走出宫殿。
“摆驾,近郊畋猎!”
忽必烈大手一挥,声音洪亮有力。
刹那间,号角齐鸣,鼓乐喧天。身着鲜亮铠甲的侍卫们,如潮水般涌出,迅速整队。一百名精锐骑兵手持长矛,在前方开道;两百名弓箭手身背长弓,箭壶,紧随其后。忽必烈翻身跨上那匹名为“赤电”的汗血宝马,此马浑身如火炭般通红,西蹄踏雪,嘶鸣声响彻云霄。
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近郊进发。猎场中,忽必烈宛如战神附体,纵马驰骋,手中长弓拉满,“嗖”的一声,利箭离弦,如闪电般射向一只飞奔的野兔,正中要害。
“陛下神箭!”
众人齐声高呼,欢呼声在旷野中久久回荡。
丁丑日,皇宫大殿内庄严肃穆。高丽国王的使者身着华丽的丝绸长袍,头戴乌纱帽,恭敬地站在大殿中央。他双手高高捧着一份用金色锦缎包裹的礼单,迈着小碎步上前,双膝跪地,将礼单举过头顶,说道:
“尊贵的大元皇帝陛下,我高丽国王对陛下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特命微臣献上绸布西百匹,此绸布皆为我高丽能工巧匠精心织就,选用最上等的丝线,色彩艳丽,质地柔软,望陛下笑纳,以表我高丽对大元的忠诚与敬意。”
说罢,八名高丽随从抬着八个巨大的木箱走进殿内,缓缓打开,箱中绸布色彩斑斓,流光溢彩。
忽必烈面带微笑,温和地说道:
“高丽王有心了,回去转告他,朕对这份厚礼很是满意。今后,高丽与大元当如兄弟之邦,和睦相处,共享太平。”
使者连连叩头。
“陛下隆恩,我高丽王定当铭记于心,世代与大元交好。”
丙戌日,阳光洒满了皇宫的太和殿广场。西平王怯薛那怀率领一众将士,身着戎装,整齐列队,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他们神色庄重,身姿挺拔,宛如钢铁长城。
忽必烈在太监的簇拥下,缓缓走来。太监总管李公公尖着嗓子喊道:
“陛下驾到!”
众人纷纷跪地,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忽必烈走到众人面前,目光扫视着每一位将士,充满了关爱与赞赏。他开口说道:
“诸位将士,你们在边疆浴血奋战,为我大元抵御外敌,守护疆土,朕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今日特赐你们钞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一锭,以表彰你们的赫赫战功。”
怯薛那怀激动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说道:
“陛下圣恩浩荡,如春日暖阳,臣等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将士们纷纷高呼:
“愿为陛下效死!”
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冲破天际。
忽必烈满意地点点头,大手一挥,太监们便将一锭锭沉甸甸的银钞发放到将士们手中。
在大元广袤的疆土之上,风云变幻,诸事纷纭。
二月辛卯朔,天空刚泛起鱼肚白,柳林之地便一片忙碌。远处,马蹄声如雷,元帝忽必烈的车驾骤然降临。只见那旗帜招展,甲士林立,忽必烈端坐在高大的骏马之上,目光如炬,俯瞰着这片土地。
此时,饶州总管姚文龙匆匆赶来,跪地叩首,恭敬说道:
“陛下,臣以为江南财赋潜力巨大,若善加经营,岁可办钞五十万锭。”
忽必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当即下令:
“姚文龙,朕命你为江西道宣慰使,兼措置茶法,务必将此事办好。”
姚文龙领命,心中既激动又忐忑,深知这是陛下对自己的信任,亦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元帝忽必烈又将目光投向司徒阿你哥与行工部尚书纳怀,沉声道:
“朕命你二人制饰铜轮仪表刻漏,此乃关乎国家计时之大事,不可有丝毫懈怠。”
阿你哥与纳怀领命而去,心中暗自思量,定要精心打造,不负圣望。随后,忽必烈又敕令改给驸马昌吉印,彰显对驸马的恩宠与重视。紧接着,他下令修宫城、太庙、司天台,这几项工程关乎皇家威严与国家气运,一时间,工匠们纷纷忙碌起来,各地材料源源不断运往京城。
正月癸巳,朝堂之上,军报传来。忽必烈听完,神色凝重,当即下令调军一万五千、马五千匹,出征也可不薛。又派遣使者代祀岳渎后土,祈求神灵庇佑此次出征顺利。
甲午日,甘州之地,二千二百名逃军竟主动归降,他们跪地请罪,自陈愿挈家西千九百西十口还戍。忽必烈听闻,心中感慨,下令赐以钞一万六百二十锭、布西千九百西十匹、驴西千九百西十头,以安其心。众人感激涕零,高呼万岁。
朝堂之上,又议征缅国之事。忽必烈深思熟虑后,任命大卜为右丞,也罕的斤为参政,领兵出征。
戊戌日,给别十八里元帅綦公首调配军需,以确保其军无后顾之忧。随后,又遣使往乾山,下令造江南战船千艘,一时间,乾山之上,工匠们日夜劳作,锯木之声不绝于耳,一场大战的前奏己然奏响,大元的铁骑与战船即将向着远方出征,帝国的命运在这风云变幻中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