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天色微明,长安城还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之中,大明宫却己灯火通明。林墨身着一袭简约却不失典雅的唐朝服饰,阔袖长袍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摆动,衣料上绣着的金色丝线在微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她发髻高挽,一支翠玉簪子斜插其中,更衬得她面容清丽,气质脱俗。在宰相张九龄的引领下,她稳步踏入大明宫的朝堂。
踏入朝堂的那一刻,林墨只觉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宫殿内部宽阔而深邃,巨大的朱红色立柱顶天立地,柱身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祥龙,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殿顶高悬着华丽的宫灯,烛光摇曳,将整个朝堂映照得金碧辉煌。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整齐地分列两旁,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这位突然出现的陌生女子,眼神中充满了好奇、疑惑,甚至还有些许警惕。
“陛下,此女便是从后世而来,听闻她智慧超群,或许能为我大唐解困。”张九龄恭敬地向端坐在龙椅之上的唐玄宗李隆基奏报。他微微欠身,双手捧着笏板,声音洪亮而沉稳,在朝堂内回荡。
这时,一位身着华丽朝服的大臣从队列中站出来,他身形瘦削,脸上带着一丝傲慢与不屑。此人正是李林甫,朝中守旧势力的代表,多年来在朝堂上翻云覆雨,为保自身权势,向来排斥异己。李林甫向前迈出一步,目光如刀般射向林墨,冷冷地质问:“陛下,一个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女子,怎可信其有扭转乾坤之能?莫不是江湖骗子,妄图扰乱朝堂!”他的声音尖锐而刺耳,充满了质疑与轻蔑,在朝堂上激起一阵小小的骚动,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林墨不卑不亢,莲步轻移,向前走了几步,在大殿中央站定。她微微欠身,向唐玄宗行了一个标准的宫廷礼,仪态优雅,举止从容。随后,她挺首腰杆,目光坦然地迎上李林甫的目光,清脆而坚定地说道:“大人此言差矣。我虽来自后世,但心系大唐安危。如今大唐内忧外患,边境战火熊熊,百姓惨遭屠戮;民间疫病横行,生灵涂炭。朝堂之上若还拘泥于旧制,不思变革,恐国将不国,百姓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她的话语条理清晰,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敲在众人的心坎上。
李林甫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阴鸷,继续发难:“哼,说得轻巧!那你倒是说说,有何良策可退外敌、治疫病?莫不是纸上谈兵,空口白话来哄骗陛下和满朝文武!”他双手抱胸,微微仰起头,脸上带着嘲讽的笑容,似乎笃定林墨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林墨镇定自若,她轻轻拂动衣袖,向前走了两步,来到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前。她伸出手指,指向地图上大唐的边境地区,有条不紊地阐述道:“对于外敌,当整合各方兵力,打破地方藩镇各自为战的局面。设立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选拔有勇有谋、经验丰富的将领统筹全局,根据敌军的战略部署和地形特点,制定灵活多变的作战计划。如此,方能集中优势兵力,发挥我大唐军队的最大战力。”她的声音清晰响亮,充满自信,每一个观点都有理有据,让在场的一些将领暗自点头,心中对她的看法开始有所转变。
“至于疫病,当务之急是控制疫情的扩散。”林墨转身,目光扫过朝堂上的众人,继续说道,“应尽快组织太医们成立专门的疫病研究小组,深入疫区,仔细研究疫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同时,大规模隔离病患,阻断传播源。调配人力物力,在疫区建立临时的隔离医院,为病患提供妥善的治疗和照顾。此外,朝廷需开仓放粮,稳定民心,避免因恐慌引发社会动荡。”她的话语简洁明了,切中要害,详细而全面地提出了应对疫病的方案,让原本心存疑虑的大臣们也不禁陷入沉思,开始认真思考她的建议。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支持改革的大臣们,如张九龄等,暗自点头,对林墨的见解表示赞赏;而守旧派的大臣们则面露犹豫,仍持怀疑态度,他们交头接耳,小声嘀咕着,显然不甘心轻易接受一个外来女子的提议。
唐玄宗坐在龙椅上,微微皱眉,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他的眼神深邃而复杂,时而望向林墨,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时而扫视朝堂上的大臣们,似乎在权衡各方的意见。沉思片刻后,他缓缓开口:“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草率决定。朕命林墨先与太医们商讨疫病对策,再做定夺。”他的声音沉稳而威严,在朝堂上回荡,众人纷纷行礼,表示遵旨。林墨心中明白,这只是她在大唐朝堂上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困难等待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