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十二章:本草纲目照古今
京城的街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叶天舒的医馆门口,求诊的队伍排得老长,慕名而来的百姓们怀揣着希望,翘首以盼。叶天舒从清晨忙到日落,耐心地为每一位患者诊治,将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施展出来。好不容易到了傍晚,送走最后一位病人,叶天舒揉了揉酸痛的肩膀,疲惫中带着满足。
刚想歇口气,医馆的门又被推开,一位年轻女子被家人搀扶着走进来。这女子面色白得像纸,身形瘦弱,脚步虚浮,每走一步都晃晃悠悠,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叶天舒见状,立刻打起精神,快步迎上前去,将女子扶到椅子上坐下。
“姑娘,你这是怎么了?多久了?”叶天舒和声询问,眼神里满是关切。
女子还没说话,她的家人便抢着说道:“大夫,我们也不知道她咋回事,就看着她一天天没精神,吃啥都不香,干啥都没力气,您快给看看吧。”
叶天舒轻轻握住女子的手腕,凝神把脉。脉象虚弱无力,跳得又慢又弱,典型的气血不足。可再细问饮食起居,女子说自己平日里饮食正常,也没干啥重活累活,作息也算规律。这让叶天舒有些犯难,病因似乎没那么简单。
叶天舒眉头紧皱,陷入沉思。她仔细端详女子的舌苔,又瞧了瞧面色,突然,脑海中闪过《本草纲目》里那些密密麻麻的草药记载和病症对应。她心里有了主意,决定从女子日常接触的事物入手。
“姑娘,你最近有没有吃过啥特别的东西,或者接触过什么特殊的草药、植物之类的?”叶天舒看着女子,认真问道。
女子歪着头想了好一会儿,突然眼睛一亮:“大夫,我前阵子去山上玩,摘了些野果吃,那些野果看着红彤彤的,可甜了,我吃了不少呢。”
叶天舒心中一动,连忙追问:“你仔细说说,那些野果长啥样?”
女子一边比划一边描述:“果子小小的,圆圆的,上面还有些小点点,颜色特别鲜艳,红得像火似的。”
叶天舒听完,心里有了底,她判断那很可能是一种有毒的野果,虽说毒性不算强,但长期吃肯定会让身体越来越虚。
病因找到了,叶天舒迅速在脑海里构思药方。不一会儿,她提笔写下一副解毒和调理身体的方子,递给女子的家人:“这是药方,赶紧去抓药,按时服用。以后可千万别再吃那种野果了,我再教你们一些辨别有毒植物的办法,回去好好记着。”
女子和家人千恩万谢地走了。叶天舒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陷入了思考。这次的病例让她深深意识到《本草纲目》的重要性。这本医书就像一座挖不完的宝藏,详细记载了各种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病症,还有用法用量,简首是行医路上的得力助手。
当晚,叶天舒和萧承煜说起这事:“煜,我打算在医馆里设个专门的草药研究室,好好研究《本草纲目》,把里面的东西用到治病上,你觉得咋样?”
萧承煜毫不犹豫地说:“阿舒,你这想法太棒了,我全力支持你!”
说干就干,第二天,萧承煜就派人在京城西处搜罗各种草药标本,还请来几位对草药颇有研究的学者,协助叶天舒开展研究。草药研究室很快就布置好了,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草药标本、瓶瓶罐罐,还有医书古籍。
在研究室里,叶天舒和助手们一头扎进草药的世界。他们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每一种草药的形状、颜色、纹理,闻它们的气味,还亲自品尝,记录下草药的性味。遇到有争议的记载,大家就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激烈讨论。
研究着研究着,叶天舒发现《本草纲目》里有些草药的记载确实不够详尽,还有些地方存在争议。比如有一种草药,书上说它能治某病,可实际用起来效果却不太明显。叶天舒坐不住了,她决定亲自去野外采集草药,实地考察验证一番。
萧承煜得知后,一脸担忧:“阿舒,野外危险,还是多带些人陪你去吧。”
叶天舒却坚定地说:“煜,我知道你担心我,可只有亲自去感受草药的生长环境,我才能真正了解它们的特性,放心吧,我会小心的。”
拗不过叶天舒,萧承煜只好千叮咛万嘱咐,让她一定要注意安全。
就这样,叶天舒背着简单的行囊,拿着采药工具,踏上了野外采药的征程。山林里,树木郁郁葱葱,野草长得老高,还有各种叫不出名的野花肆意绽放。叶天舒穿梭在山林间,眼睛像探照灯一样,不放过任何一处角落。
为了找到一种稀有的草药,叶天舒常常要在山林里走上一整天。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有一回,她打听到一种珍贵的草药生长在悬崖边,便不顾危险,小心翼翼地朝着悬崖靠近。
在悬崖边,叶天舒仔细寻找着草药的踪迹。突然,脚下一滑,她整个人朝着悬崖下栽去。慌乱中,她伸手一抓,幸运地抓住了一棵树枝,这才没摔下去。可她的手臂被树枝划破,鲜血顺着手臂流下来,疼得她首皱眉。
但叶天舒顾不上疼痛,抬头看了看,发现草药就在离她不远的地方。她咬咬牙,忍着痛,一点一点地挪动身体,终于摘到了草药。看着手中的草药,叶天舒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叶天舒对《本草纲目》里的草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医馆的治疗中,许多之前治不好的疑难杂症,在她的妙手之下逐渐好转、康复。
消息传开,医馆的名声更响亮了,每天来求医的人比以前更多了。叶天舒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医术越发精湛,成为了京城百姓口中备受尊敬的神医,真正做到了让《本草纲目》里的知识在当下熠熠生辉,造福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