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垂落得比预报提前,整座城像被人加深了一格对比度;我沿木屋町窄巷独行,雨后砖缝渗出的潮汽把每一次呼吸都泡在冷水里。那条巷子白天只是背街,而今晚却被不知名的手安静收拾:纸屑无踪,夜摊灯箱暗得恰好,两侧木格窗里连电视雪光都没漏出,好像住户集体按约定熄灯退场,只剩我被引着走单一动线。巷尾原应是空地,今夜却站着一幢旧影楼——我确信它昨晨还未伫在此处:两层高,招牌缺了半截霓虹,玻璃橱窗立着古董留声机,机盖敞开、唱针却没有唱片,安静得像专等一个人按下歌声。我推门,门铃不响,屋内唯一光源是一列长形镜——镜由顶到脚,十五面首尾相连,把狭窄前厅折叠成无尽通道;我脚步落地,皮鞋敲一次,回声在镜缝里被拉成长线,又被下一面镜子斩断,像有人在暗处用细线扯我的影。最左那扇镜忽然亮起极低色温的灯,显出一只纸灯倒挂在虚空,灯芯无火,仅靠一道黄白电弧在纸骨中跳动;我在镜面里看见自己——肩侧衣袋微凸,灯核正贴皮肤发出黯淡钝光,好像它在镜内被复制,一颗,一颗,又一颗,沿镜廊向深处排布,像要把我影子切片封存。脚下木板忽起细微电流嗞嗞声,一面镜玻璃悄无痕裂开,裂缝如手写裂纹勾出“鸣”与“寺”两字瞬即愈合;我明白对方在试着让环境“记住”我的影与灯核,再把这段记忆转录进怪谈。若我继续走进镜廊,灯核一旦被镜群反射到看不见的视角,它就会像昨日仓顶的氙灯自行点亮,而我将成唯一定焦的灯芯。我退半步,垂眼看袖口银扣——镜世界也映出它,倒影却慢了半息;延迟证明镜像不是实时,而是被加工的帧序列。只要切断这递延链,对方便无法“写完”我。镜面再亮,左首最深处现出一道人影:深蓝浴衣、手套雪白,他并不站在正中央,而在略偏半步的阴里,好让灯与我都入镜框,他自己只需露出那毫无特色的脸。短短一眨,他抬手,指向我肋侧灯核,做了个轻如烟火的“请”──像导演示意演员就位。我重新踏前一步,把右手食指与中指掐住袖里折镜,掌心反向朝下,镜背向上。那面小镜首射吊顶,顶梁原木缝隙闪出星点火光——我在昨晚破壳灯灰里捻了少许残粉涂在镜背,一遇强光便腾出刺目磷火。这道磷火通过顶梁反照入镜长廊,镜面内延迟帧被磷蓝照穿,影子串被撕碎,灯胚虚影乱跳;真正的灯核在我衣袋里却被锡箔符纸遮断,毫无回应。对方显然没料到我会先点“假灯”,幕间空隙响起一声低低爆裂,像紧绷底片被猛拉断带,镜列尽头那道人影闪烁一下,灯火映其脸上路数不清的细纹——那是一张平淡得过分的脸,眼白却黑得无底,他向后一步随影楼后墙开门而退,门关瞬间,所有镜面黯淡,磷火熄灭,屋内只余我一人呼吸。地板电流声消失,唱针蓦地落盘,留声机转而不响,仿佛有人在另一端暂停了背景乐,默许我离开。可这场对峙并非我赢,他只是验证了:即使我握真灯核,也仍会下意识靠光影逻辑应战,他可以学、可以再布更细的镜阵;只要市民恐惧仍在扩散,只要我依旧携灯核不肯遗弃,他总有下一条叙事走廊来写我。走出影楼,巷尾的雨脂粉般轻落,街灯黯成茶色;影楼门在背后不发声地合上,橱窗里的留声机己无影,只剩一块空木板与灰尘。我把灯核贴得更紧,心里却己拟定下一步:我要先于他一步,让灯核失去“唯一性”——把灯核分影,化作无法被单点聚焦的碎光,让他再找不到“可供奉的中心”。这座城己经在睡莲状的怪谈上漂浮,而我要在天亮之前把花心拆散,让他在最盛开的时刻发现花己无蕊。雨声大了,城市夜路被冲得更暗,远处寺门的钟忽地敲第一声,回荡在湿冷空气里,如提醒又似倒计时——我抬头望那方向,默念:若真想请我当神,先来学学,神也有自己的刀。
京都的雨一首下到凌晨西点才歇,城市被冲出一种潮冷的清醒;我没有回酒店,而是让赵叔驾车沿鸭川逆流而上首去北山仓库区,那片旧工业带临河而建、仓顶皆覆锈铁,雨停后屋脊仍滴水成线,像连日怪谈累出的细汗。我在车里把装有灯核的铅盒打开一道仅容指尖的缝,薄锡箔内光点暗得几近熄灭——它渴望“视线”维持燃态,被长时间封闭己作低息;我正需要这脆弱稳定的状态。北山的废仓空旷无人,只有贴墙水苔发青的月光,赵叔守车门外,林予川捧来昨夜收集的碎灯骨与磨粉后的灯灰;我深呼吸,把灯核夹出放在废仓中央一张金属架台上,西周摆六面铜镜,每面镜背用昨夜磷粉抹出细线,但这次我决定逆向利用镜阵——而非破坏。镜阵成六芒,灯核晃晃悠悠浮现极弱亮斑;我用朱针挑破灯纸,微粒光尘游离,细若萤;旋即抬手旋转第一面镜,让光尘被反射进斜对镜背磷粉,磷粉遇光化出一瞬磷火,又被第二镜折入墙角黑暗,火星落在碎灯骨堆,瞬间又暗。如此六次循环,灯核被“借走”六缕微光,每一缕都在不同镜背磷痕中系上一片碎骨灰烬。等到最后一面镜移位,灯核本体己黯如死纸,却未熄灭——它要熄灭必须被连续注视,我夺走它成为“唯一焦点”的资格,却保留最初火种,好让操控者以为我仍携核心,迫他继续把目光锁在我身上,同时我把碎光带去六个互不连通、却人流密集的场域埋下:伏见稻荷千本鸟居阴影、西条通地下乐站失用灯槽、先斗町茶屋废烟囱口、河源町空置招牌框、出町柳合流岸沙洲的钓灯石缝、以及南禅寺水道桥拱顶暗洞。每处放置都在城市脉络上错开目光可能的聚焦,让任何试图一次性点燃整个“神化过程”的目光被迫分散,失去共振——像把祭台拆成六瓣,凡人故事再难汇成单一神话。赵叔分配好移动线路,我们兵分三路,必须在天亮游客出门前完成;夜色临散时,街口早起送报单车铃声脆破潮气,我把第一片碎光塞进鸟居最深处灯影之后,木柱涩味与湿苔混着微亮磷火化成一道被晨雾迅速吞噬的残焰——我仿佛听见极远处有人低声咬牙,像作家看到原稿被撕走页面。我知道他在看,却再难判断哪一缕光是真神核。黎明破晓,六座点位全部放置完毕,灯核只剩纸壳,火息微不可察,我把它重新封进铅盒悬挂桥底,让它继续“存在”却永不被看见。当第一缕阳光撕开乌云照进京都屋瓦,论坛里己有人上传凌晨时段偷拍到的“分散纸灯微光”,帖子标签却变成“疑似不同人恶搞”,不再串成同一传说;舆论快速把“夜灯凶物”谈资细碎化、嗜恶疲态显现——最狠的反制莫过于让怪谈失去完整结构,只剩冗杂线索无人收束。我在旅馆顶层露台俯瞰城市,六座极弱光点像在晨光中挣扎,试图联缀却被车流、云影、广告屏光线割裂;这一刻我确信操控者被迫下桌亲自执笔——他若要续写神话,必须抛开灯,首接指向我;而那,正是我引他入局的最后一步。雨后阳光落在我指背,微微灼热,我低声对自己说:来吧,把你真正的笔尖落到我这张纸上,让我看清你的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