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寒意弥漫在空气中,与李隆基心中不断升温的不安形成鲜明对比。
桌上来自边境的紧急公文沉甸甸的,那浓重的黑墨描绘出一幅安禄山军事行动不断升级的严峻画面。
他的下巴肌肉抽搐了一下。
这可不是什么常规的边境小冲突,感觉……不一样。
就像一头捕食者在环绕它的猎物。
“传高力士。”他命令道,声音低沉而沙哑,与他内心不断积聚的紧张情绪产生共鸣。
片刻之后,太监出现了,他的动作像幽灵一样悄无声息且迅速。
“陛下?”
“安禄山的动向……令人担忧。”李隆基开口道,措辞谨慎。
“派遣我们最精锐的斥候前往范阳。我要确切知道他在谋划什么。”
一丝忧虑闪过平时面无表情的高力士的脸庞。
“陛下,此举充满危险。如果被发现……”
李隆基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打断他。
“不必害怕。我己经预见到了危险,并权衡了风险。”他的他不会再措手不及。
这次不会了。
中午时分,宫殿沐浴在一种虚假的宁静中。
空气中弥漫着烤肉和香料酒的浓郁香气,一场精心安排的宴会上传来勉强的寒暄声。
李隆基脸上挂着和蔼的面具,向安禄山的使者举起酒杯。
“我听到了一些传言,”他轻声说道,语气轻松随意,“说范阳的百姓变得……不安分了。我们尊敬的安将军对这种……不满有什么见解吗?”
使者的笑容僵住了,他的眼睛紧张地在房间里西处乱瞟。
他结结巴巴地匆忙回答道:“陛下,不过是些谣言罢了。当然,我会把您的担忧传达给我家主公。他会确保维持最严格的秩序。”
李隆基的笑容没有丝毫动摇。
他慢慢抿了一口酒,酒的味道在舌尖上又苦又甜。
使者的反应,尽管很细微,却证实了他的怀疑。
安禄山在隐瞒着什么。
一件大事。
黄昏降临,长长的影子投射在宫殿花园里,高力士传来一封加密信件。
李隆基拆开封印,手指微微颤抖。
报告证实了他最担心的事:安禄山不仅在集结军队,还在与突厥人密谋。
一股冰冷的怒火攫住了他。
这种背叛行径绝不能不受到惩罚。
李隆基召见了他信任的谋士张九龄,口述了一道简短的诏令。
安禄山被召回京城,表面上是为了晋升,实际上是要剥夺他的兵权。
张九龄虽然对这突然的命令感到惊讶,但没有提出异议。
他明白皇帝话语中未言明的紧迫性。
诏令迅速起草并发出,如同猎鹰展翅一般迅速。
第二天早上,李隆基突然造访寿王府,这是出于一种奇特的父爱和战略考量的混合情感。
他发现杨玉环正在管理她在宫殿内设立的一个虽小却热闹的集市。
她行动起来带着一种惊人的优雅和自信,与商人讨价还价,取悦顾客都同样得心应手。
他的嘴角不禁露出一丝微笑。
她头脑敏锐,商业头脑更是敏锐。
“令人钦佩,”他评论道,声音中带着真诚的赞赏。
“继续你的事业吧,亲爱的。我全力支持你。”
杨玉环的脸颊因骄傲和感激而泛红,她低头表示感谢。
然而,一丝类似怀疑的神情闪过她的眼睛。
公公这种突然的慷慨……感觉……是有算计的。
李隆基转身离开,心中有了一个新的计划。
他意识到,杨玉环不仅仅是他疼爱的儿媳。
她可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他权力大棋局中的关键棋子。
他在门口停了下来,一种奇怪的预感让他的皮肤一阵刺痛。
有些事情不对劲。
有些……
“陛下,”一个气喘吁吁的信使冲进庭院,脸色因恐惧而苍白。
“边境传来紧急消息……”离开寿王府后,李隆基的脚步匆匆而坚定,空气中弥漫着宫墙内特有的沉香味道,让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踏入御书房的那一刻,空气中仿佛凝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如同阴影般笼罩在他的心头。
书案上,加急文书的急促红色印章在灯火下显得格外刺眼,李隆基的心脏猛地一沉。
他展开文书,指尖轻触那冷冰冰的纸张,文书上清晰地写着:安禄山拒绝入京,甚至扬言要“清君侧”。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李隆基瞬间意识到时间的紧迫。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如炬地盯着地图上的范阳位置,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隐患,否则一切都将功亏一篑!”
李隆基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滑动,每一个细节都变得异常清晰。
他深吸一口气,他迅速调集属下,低声下达了一连串命令,声音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
“传旨,调集边关精锐,准备迎战!”
李隆基的步伐坚定,心中无比清晰地知道,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较量,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