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蝉鸣透过纱窗钻进来,父亲坐在老旧的藤椅上,戴着老花镜,仔细地修补着儿子小时候的风筝。竹条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中轻轻弯曲,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儿子陈阳小的时候,父亲陈建国是厂里的技术骨干,每天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陈阳对父亲的印象,最初只停留在那个高大却有些陌生的身影上。首到陈阳八岁那年的春天,厂里放了几天假,父亲难得有了空闲。看着院子里跑来跑去的儿子,陈建国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放风筝的快乐时光,便决定带着陈阳去放风筝。
父子俩来到城郊的一片开阔草地。陈建国从自行车后座上拿下精心制作的风筝,那是一只色彩鲜艳的燕子风筝,翅膀上的花纹是他利用业余时间一笔一划描绘上去的。陈阳兴奋地围着风筝又蹦又跳,眼睛里满是新奇与期待。
陈建国耐心地教陈阳如何拿线轴,怎样迎风起跑。“儿子,等风一来,你就顺着风的方向跑,感觉风筝要飞起来了,就慢慢放线。”陈建国一边说,一边做着示范。陈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紧紧握住线轴。风来了,陈阳按照父亲教的方法跑起来,可风筝刚飞起来没多高,就一头栽到了地上。陈阳有些沮丧,耷拉着脑袋。
“没关系,再来一次。”陈建国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放风筝就像做事情一样,哪能一下子就成功呢。”在父亲的鼓励下,陈阳又尝试了几次。终于,风筝稳稳地飞上了天空,越飞越高。看着在蓝天下翱翔的燕子风筝,陈阳高兴得大喊:“爸爸,你看!风筝飞起来了!”陈建国脸上也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那一刻,父子之间的距离仿佛被这只小小的风筝拉近了许多。
从那以后,放风筝成了父子俩之间独特的默契。每个春天,只要天气合适,他们都会来到这片草地,放飞风筝,也放飞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陈阳渐渐长大,学业也越来越繁重。放风筝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每次回忆起那些时光,陈阳的心里都暖暖的。
然而,初中时的一次考试失利,让陈阳和父亲之间的关系陷入了僵局。陈阳一首是班里的优等生,可那次数学考试却因为粗心大意考得一塌糊涂。陈建国看到成绩单后,一向温和的他突然变得严厉起来:“你怎么能这么不认真?平时的努力都白费了吗?”陈阳觉得父亲不理解自己,委屈和不满一下子涌上心头,他大声反驳道:“你平时都不管我学习,现在就知道说我!”说完,转身跑回了自己的房间,重重地关上了门。
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父子俩很少交流,家里的气氛变得十分压抑。陈阳把自己埋在学习中,想要用成绩证明自己。而陈建国看着儿子努力的样子,心里满是心疼和愧疚,他后悔自己当时太冲动,没有好好和儿子沟通。
高中开学前夕,陈建国主动找到陈阳,语重心长地说:“儿子,爸爸那天太着急了,没有考虑你的感受。爸爸知道你一首很努力,这次只是个意外。”陈阳看着父亲略显苍老的面容,想起这么多年来父亲虽然不善言辞,但默默为自己做的一切,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父子俩终于解开了心结,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高考结束后,陈阳考上了外地的一所重点大学。临行前的那个晚上,陈建国把陈阳叫到身边,拿出了那只陪伴他们多年的燕子风筝。“儿子,这只风筝你带上吧。想家的时候,就去放一放,就像爸爸在你身边一样。”陈阳接过风筝,心里充满了感动。
在大学的日子里,每当陈阳遇到困难或者想家的时候,他都会带着风筝来到学校附近的广场。看着风筝在天空中飞舞,他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和父亲一起放风筝的时光,那些温暖的回忆给予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如今,陈阳己经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每次带着孩子回家看望父母,陈建国都会拿出那只燕子风筝,祖孙三代一起去放风筝。看着孙子开心的笑容,陈建国和陈阳相视一笑,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重叠,那些关于父子间的美好记忆,如同风筝的丝线,紧紧相连,永远不会断。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陈建国身上,他看着修补好的风筝,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只风筝承载着太多父子间的故事,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与和解,也将继续传递着这份浓浓的亲情,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