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十七年的深秋,洛阳城外的枫叶红得像血。赵子林站在"百吨王"的车顶上,望着远处巍峨的城墙。这座曾经属于曹魏的皇城,如今城门大开,守军己经换上了蜀汉的旗帜。
"将军!"姜维策马而来,铠甲上还带着未干的血迹,"曹芳己开城投降。"
赵子林跳下车,拍了拍姜维的肩膀:"干得漂亮。"他顿了顿,"人呢?"
"在未央宫候着。"姜维压低声音,"那孩子才九岁,吓得首哭。"
未央宫内,小皇帝曹芳蜷缩在龙椅上,身旁站着瑟瑟发抖的宦官。当赵子林大步走进来时,这孩子"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行了行了。"赵子林摆摆手,"不杀你。"
他转身对徐庶和司马懿招了招手:"老徐,老司马,过来商量个事。"
三人走到偏殿。赵子林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地图:"我想把洛阳封给曹芳,改封'魏乐公',你们看如何?"
徐庶皱眉:"这...不合礼制吧?"
"礼制是人定的。"赵子林指了指地图,"把洛阳周边三百里划给他,其余地盘收归朝廷。"
司马懿突然笑了:"将军是想..."
"给天下人看看,咱们不是赶尽杀绝的主。"赵子林眨眨眼,"再说,留着曹家,也好牵制某些人。"
司马懿的笑容僵在脸上,随即恢复如常:"将军深谋远虑。"
十日后,成都皇宫。刘禅在朝会上宣布天下一统,群臣山呼万岁。当论功行赏时,刘禅拉着徐庶的手:"朕欲拜元首为丞相..."
"不可!"赵子林突然出列,"臣举荐司马懿为丞相。"
朝堂上一片哗然。徐庶惊讶地看向赵子林,却见好友冲他使了个眼色。
"这..."刘禅不知所措,"赵爱卿..."
"陛下。"赵子林朗声道,"司马仲达精通政务,熟悉北方民情,正是丞相不二人选。"他顿了顿,"至于元首...臣请与其一同归隐山林。"
退朝后,徐庶一把拽住赵子林:"你疯了?让司马懿当丞相?"
赵子林笑而不答,只是指了指天空。徐庶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一只苍鹰正在云端盘旋。
"老徐啊。"赵子林轻声道,"还记得咱们在新野初见时,我说过什么吗?"
徐庶皱眉回忆:"你说...要带我看遍天下奇景?"
"没错。"赵子林揽住他的肩膀,"现在天下太平了,该兑现承诺了。"
三日后,赵子林和徐庶轻装简从,离开了成都。临行前,司马懿在城门外设宴饯行。酒过三巡,这位新任丞相突然问道:"将军当真要走?"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赵子林举杯,"仲达兄,朝廷就交给你了。"
司马懿的目光深邃:"将军不怕懿..."
"怕什么?"赵子林大笑,"你还能把阿斗吃了不成?"
当夜,赵子林和徐庶宿在城外的驿站。夜深人静时,徐庶突然问道:"子林,你到底在谋划什么?"
赵子林望着窗外的明月:"老徐,你信天命吗?"
"何出此言?"
"我见过天道。"赵子林的声音很轻,"它说历史总要回到正轨。"他转向徐庶,"但我偏要试试,能不能在正轨上...留点不一样的痕迹。"
徐庶沉默良久:"所以你让司马懿..."
"嘘——"赵子林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天机不可泄露。"
次日清晨,两人骑着马向秦岭深处进发。赵子林的"百吨王"被留在了成都,只带走了方向盘和几件工具。当他们翻过第一道山梁时,徐庶突然勒住马:
"子林,你看!"
山脚下,一支奇怪的队伍正缓缓行进。姜维带着数十名亲兵,押送着几辆装满竹简的马车。
"伯约这是..."
赵子林笑了:"我给那小子留了作业。"他指了指马车,"那里面是我这些年整理的技术图纸,让他送去长安书院。"
徐庶摇头苦笑:"你呀..."
两人继续前行,山势渐陡。当夕阳西下时,他们在一处山崖边停下。赵子林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巧的金属物件——那是"百吨王"的车钥匙。
"老徐,送你个礼物。"
徐庶接过钥匙:"这是..."
"我的命根子。"赵子林笑道,"替我保管好了。等哪天..."
话未说完,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匹快马飞驰而来,马背上的信使高喊:"急报!长安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