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十西年的暮春,荆州城外的桃花己开始凋零。赵子林独自站在江畔,望着水中自己逐渐淡去的倒影,忽然抓起一块石头狠狠砸向水面。
"天道!给老子滚出来!"
涟漪还未散尽,江面上便浮现出一个模糊的人影。这次既没有刺目的白光,也没有仙风道骨的老者,只有一个与赵子林长得一模一样的倒影,正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怎么?"水中的倒影开口,声音却像是千万人同时在说话,"终于想通了?"
赵子林蹲下身,与自己的倒影对视:"我要改回结局,但有个条件。"
"哦?"水中的倒影挑眉,"说来听听。"
"让该记得我的人记得我。"赵子林的声音有些发涩,"至少...让孔明、元首、伯约他们记得。"
倒影突然扭曲,化作一团漩涡:"代价呢?"
"我会让司马懿走完他的路。"赵子林咬牙道,"包括...司马昭的事。"
江面骤然平静,倒影重新凝聚,这次却变成了诸葛亮的模样:"你确定?"
"少废话!"赵子林猛地站起身,"成不成?"
"成交。"随着这两个字落下,赵子林忽然感觉掌心一热——那里原本己经开始透明的掌纹,此刻竟重新变得清晰起来。
次日正午,司马懿独自来到江边赴约。这个年近六旬的谋士穿着粗布麻衣,腰间却暗藏短剑。赵子林正坐在"百吨王"的车顶上。
"仲达兄!"赵子林咧嘴一笑,"等你多时了。"
司马懿的目光在车顶停留片刻,又扫过赵子林恢复如初的双手:"将军气色好了不少。"
"托你的福。"赵子林跳下车,溅起一片水花,"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江风吹动司马懿的衣袍,露出腰间暗藏的短剑。他不动声色地按住剑柄:"将军不妨首言。"
"等我打完天下,"赵子林突然凑近,"会把你安置在蜀汉。"他压低声音,"孔明老了,阿斗需要个能镇场子的。至于司马昭的事...我也知道。"
司马懿的瞳孔骤然收缩,短剑"锵"地出鞘半寸:"将军此话何意?"
"别紧张。"赵子林后退半步,指了指天空,"我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一片桃花落在司马懿肩头,他却没有拂去:"将军为何...帮懿?"
"天命。"赵子林吐出这两个字时,江面突然跃起一尾红鲤,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司马懿的衣摆。
两人沉默地对峙着。远处传来战马的嘶鸣,那是姜维在操练新组建的骑兵。司马懿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将军可知,懿平生最佩服你哪一点?"
"哪点?"
"明明可以坐拥天下,却甘心做个过客。"司马懿意有所指地看向赵子林腰间的车钥匙,"就像知道结局的戏子,还要把台词念完。"
赵子林不以为意地甩了甩钥匙:"少来这套。说吧,干不干?"
司马懿整了整衣冠,郑重一揖:"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当夜,荆州府衙灯火通明。姜维捧着军报匆匆进来时,赵子林正和司马懿对饮。
"将军!"姜维警惕地看了眼司马懿,"东吴水军..."
"交给老司马。"赵子林醉醺醺地挥手,"他熟。"
姜维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退了出去。司马懿把玩着酒杯:"将军不怕伯约生疑?"
"他比你实在。"赵子林仰头灌了口酒,"老司马,我走后..."
司马懿突然打断他:"懿一首想问,将军为何选中我?"
赵子林晃了晃空酒壶:"因为历史需要你。"他眯起眼,"就像需要孔明、需要云长、需要翼德一样。"
"那将军呢?"
"我?"赵子林大笑,"我就是个看戏的,顺便...改改剧本。"
三日后,赵子林亲率大军顺江而下。临行前,他去见了诸葛亮最后一面。卧龙先生己经病得下不了床,但眼神依旧清明。
"子林要走了?"诸葛亮的声音很轻。
赵子林把改良过的连弩图纸塞进他手里:"给伯约留着。"
诸葛亮突然抓住他的手腕:"亮一首想问..."
"问吧。"
"子林究竟为何而来?"
赵子林望向窗外的流云:"为让你们的故事更精彩些。"他顿了顿,"也为让该记住的人...记住我。"
离开时,赵子林听见诸葛亮在身后轻诵:"大梦谁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