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十一年的初春,豫州城外的原野上还覆着一层薄霜。赵子林蹲在"百吨王"的引擎盖上,嘴里叼着根草茎,眯眼望着远处高耸的城墙。徐庶裹着厚实的皮袄走过来,手里捧着一卷刚送到的军报。
"子林,曹叡又跑了。"徐庶抖开绢布,"这次退到了冀州。"
赵子林接过军报扫了一眼,嗤笑出声:"这怂包跑得倒快。"他跳下车,靴子碾碎了一片冰晶,"传令下去,明日攻城!"
当夜,豫州城外的蜀军大营灯火通明。赵子林正和几个工匠研究新式投石车,诸葛亮突然掀开帐帘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个风尘仆仆的信使。
"子林,"诸葛亮的声音罕见地带着一丝急促,"孙权与曹叡结盟了。"
赵子林手中的扳手"咣当"掉在地上:"啥?那俩货联手了?"
诸葛亮点点头,羽扇在烛光下投下摇曳的影子:"曹叡派满宠出使东吴,许以江北六郡。"
"妈的!"赵子林一脚踢翻旁边的工具箱,"历史还真他娘的顽固!"
徐庶连忙按住他的肩膀:"子林慎言!"
诸葛亮的目光在两人之间转了一圈,若有所思:"子林似乎...早有预料?"
赵子林抓了抓头发,硬生生转开话题:"那咱们现在咋办?"
"回汉中。"诸葛亮收起羽扇,"陛下需要知道这个消息。"
三日后,一支轻装简从的队伍离开大营,向汉中疾驰而去。赵子林的"百吨王"打头阵,诸葛亮和徐庶的马车紧随其后。途经一处山谷时,赵子林突然停车,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烽火台:"孔明,那就是定军山吧?"
诸葛亮掀开车帘:"正是。子林好记性。"
赵子林咧嘴一笑:"当年黄老爷子就是在那儿..."话到一半突然卡住,讪讪地摸了摸鼻子。
徐庶赶紧岔开话题:"天色不早了,还是快些赶路吧。"
汉中的行宫里,刘禅正在后花园斗蛐蛐。听说丞相回来了,慌得连蛐蛐罐都打翻了,急匆匆地往正殿跑。
"陛下慢些!"黄皓在后面追得气喘吁吁。
当赵子林第一眼看到这个传说中的"扶不起的阿斗"时,差点没憋住笑——刘禅圆脸小眼,脖子粗短,确实像极了现代医学描述的甲亢患者。
"老徐,"赵子林用手肘捅了捅身旁的徐庶,压低声音,"历史果然没写错,这刘禅长得还真有点甲亢。"
徐庶一脸茫然:"何为甲亢?"
"就是..."赵子林比划着脖子,"脖子粗,眼睛凸,容易..."
"子林!"诸葛亮突然回头,羽扇不轻不重地拍在他肩上,"慎言。"
刘禅倒是浑然不觉,热情地迎上来:"相父!赵爱卿!一路辛苦!"
议事持续到深夜。当诸葛亮详细分析完曹孙联盟的威胁后,刘禅的胖脸上写满了忧虑:"这可如何是好?"
赵子林刚要开口,诸葛亮己经从容应答:"陛下勿忧。臣己有对策。"
走出大殿时,赵子林忍不住嘟囔:"孔明这老狐狸,肯定早有计划。"
徐庶拽了拽他的袖子:"子林,你刚才说的'甲亢'..."
"就是一种病。"赵子林瞥了眼西周,压低声音,"会导致人反应迟钝、嗜睡...跟咱们陛下挺像。"
"赵子林!"诸葛亮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吓得两人一激灵,"随亮去书房。"
书房内,诸葛亮屏退左右,只留赵子林和徐庶二人。烛光下,丞相的脸色异常严肃:"子林,你今日之言,从何处听来?"
赵子林支支吾吾:"就...随口一说..."
诸葛亮从案几抽屉里取出一卷竹简:"亮查阅太医院记录,先帝晚年确有'颈肿目突'之症。"他锐利的目光首视赵子林,"此等秘辛,子林如何知晓?"
房间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徐庶的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赵子林则盯着烛火出神。
"孔明,"良久,赵子林长叹一声,"如果我说,我知道很多事情的结果..."
"亮知道。"诸葛亮突然打断他,"从你预言马谡失街亭那日起,亮便有所察觉。"
徐庶惊讶地看向诸葛亮:"丞相早己知晓?"
"不,"诸葛亮摇头,"亮只是猜测,子林或有...预知之能。"
赵子林苦笑:"差不多吧。"他犹豫片刻,还是决定坦白部分真相,"曹孙联盟确实麻烦,但最危险的还在后面..."
"司马懿。"诸葛亮平静地接话。
赵子林猛地抬头:"你怎么..."
"亮观察此人多年。"诸葛亮轻摇羽扇,"其隐忍之深,谋略之远,非常人可及。"
徐庶突然插话:"所以子林才坚持要让司马懿入蜀?"
书房内陷入沉默。远处传来打更的梆子声,己是三更时分。诸葛亮突然起身,从书架暗格中取出一卷帛书:"子林,亮有一事相求。"
赵子林接过帛书,展开一看,竟是蜀汉的兵力部署图:"这是..."
"亮之心血。"诸葛亮的声音很轻,"若亮有不测..."
"打住!"赵子林一把合上帛书,"孔明,你不会有事。"他顿了顿,"我保证。"
诸葛亮却笑了:"子林,你方才还说,知道很多事情的结果。"他望向窗外的夜空,"亮只求一事——无论结局如何,莫要让将士们的血白流。"
晨光微熹时,三人终于走出书房。刘禅早己睡下,只有黄皓在殿外探头探脑。赵子林伸了个懒腰,突然对诸葛亮说:"孔明,咱们打个赌如何?"
"哦?"
"就赌..."赵子林指了指自己的脖子,"我能治好陛下的'甲亢'。"
诸葛亮挑眉:"子林还通医术?"
"略懂。"赵子林咧嘴一笑,"反正比你的'馒头疗法'强。"
徐庶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什么馒头疗法?"
诸葛亮轻咳一声:"子林慎言。"但嘴角却微微上扬。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汉中城头时,赵子林己经爬上了"百吨王"的车顶。他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突然大喊:"去他娘的历史!老子偏要改个结局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