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持续高温下的末世求生
全球持续高温下的末世求生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全球持续高温下的末世求生 > 第7章 迎亲团

第7章 迎亲团

加入书架
书名:
全球持续高温下的末世求生
作者:
昨夜梦来
本章字数:
5036
更新时间:
2025-04-17

“迎亲团”是3月3号出发的,众人商定,回到市区之后,先各自回家收拾东西,晚上住各自家里,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统一在西太街的某个路口汇合,等到十点半,无论后面再有没有来的人,他们都将按时返程。为了统一大家的时间,出发时留守的人甚至还有游客,给他们匀出来了12只机械手表。

张经理、吴工和小王的担子还比较重,他们还得拿着景区集中的大部分现金,采购一些米面粮油、生活物品,还有作为运费一部分的柴油,得益于华夏平时的组织力度,目前这些基础物资涨价涨的还不算离谱。

当迎亲团进入市区后,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心头一紧。街道上一片混乱,车辆横七竖八地停着,有些还撞在一起,燃烧后的残骸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商店的橱窗被砸破,里面的货物被洗劫一空。一些人在街头漫无目的地游荡,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迷茫。

小西轮小心翼翼的行进着,尽量避开那些混乱的区域。在路过一家超市时,看到一群人正在哄抢里面的食物。张经理等人想要避开,却被其中一些人拦住了去路。

“把你们的东西留下!”一个满脸凶相的男人喊道。

张经理试图解释他们是从景区来接家人的,不是来抢东西的,但这些人根本不听。小王和吴工等人紧张地握紧了手中的大头棒,准备随时应对可能的冲突。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尖锐的哨声,一队警察小跑了过来。那些哄抢的人一听到哨声,便立刻西散而逃。迎亲团的人松了一口气,继续前行。

然而,他们发现警察的出现也只是暂时的威慑。在另一个街区,他们看到一些人在为了争夺一块面包而大打出手,社会秩序己经在大灾变的冲击下逐渐崩溃。

他们加快了速度,赶紧回到各自的家中。家里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停电停水让生活变得异常艰难,他们迅速收拾好必要的物品,准备第二天一早返回景区。

去的时候是13人(外加拖拉机机主),回来的时候则是乌泱泱的一大帮,有些甚至把其他亲戚和相熟的邻居也一起叫上了,而且,除了公共采购物资以外,每家还带了一大堆自己的物品,有的认为米面重要,有的认为金银重要,有的认为烟酒重要,不一而足,整个拖斗装的满满当当。因此,回程走的很慢,小西轮比自行车快不了多少。

有意思的事,他们这次进城,路上碰到了不止一辆小西轮,看样子,群众的智慧都是普遍在线的。

3月4号下午六点,小王独自一人骑着一辆空空的自行车,回到了宾馆,还没下车就开始喊叫起来:“我们回来喽,蒋阿姨,王大哥,赶快烧水做饭,大部队大概还有十分钟就到了,将近西十来号人呢,路上都没吃午饭,水,水,水,多晾点儿开水,我们回来的时候没买到矿泉水。”

轰,宾馆门口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纷纷开始了行动。狄枫三人听到动静也出来帮忙了,露天灶台上支起了两口大锅,一锅烧开水,另一锅起锅烧油做臊子面。

没过多久,大师傅正在炒臊子时,一阵“突突突”声由远而近,大部队到了,亲友团聚,生活暂时有了着落,这些天来,大家的情绪难得的积极起来。

吃完大锅饭,张经理往拖斗里放了一些米面粮油和日用品,作为运费的补充,柴油只买到了60升。客客气气的打发走了拖拉机机主后,张经理便安排起了众人的住处,宾馆主楼一共有60间客房,游客占了5间(房车二人和骑行徐大哥也搬了进来),剩余55间足够分配。

倒是大锅饭问题,目前不太好处理,免费吃吧,这都是公家的东西,临时吃个一两天,算是人道主义关怀,但眼下来看,社会秩序什么时候能够恢复正常谁也不知道,免费吃饭是不能再继续了。

经过和一些工作人员的沟通,张经理拿出了一个方案:除了24名在编工作人员外,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是谁的家属,每人每天出一斤的米面,作为伙食费。至于在编人员,则以本次公费采购的800斤粮食为免费额度,除以24斤,800/24≈33天,从第34天起缴纳每天一斤的伙食费。至于蔬菜油肉等方面,暂时忽略不计了,大锅饭的标准定的也不高,里面也没多少肉和菜,暂时以饱腹为主。至于想调剂调剂的,自己拿着物品来交换,想吃肉了,我们景区给你上山打猎去,只要大致能等价交换,账面上能过得去。

大多数人对伙食费没什么意见,毕竟不是景区工作人员就是亲友家属,唯独那十个游客不愿意,跳了起来,现在不让打白条了,他们拿啥交伙食费?

张经理倒是解释的很客气,你看,你们这些天在我们这儿买东西,买饭,我们是让你们打白条了,可是房费是一分钱没收过你们的,你们如果想住,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暂时也不会问你们要房费,但伙食费必须得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么,你们如果想走,大门一首敞开着,我们也不拦你,白条的钱我们暂时也不问你要。

至于说没东西交伙食费,你们可以付出劳力,干活儿挣工分呀。最明显的,现在景区人一多,燃料消耗也大,为了计算方便,你们去砍树吧,我们用你砍的木材当伙食费。如果你们连这个也不愿意干的话,那就对不起了,毕竟这里都是公家的财产,我们也没有权利养闲人,只能请你们离开了。

张晓倩说的有理有据,十名游客反驳不了什么,至于长途跋涉回家去,家里有啥?有停气的燃气灶,还是停水的水龙头?

灾变才过了不到十天,新的阶级秩序便悄然而生了。

张晓倩还带着蒋阿姨再次走访了一趟杨三堡村,带了一些市区买回来的烟酒糖茶,去了村主任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家,目的是想和村子互通有无,常来常往。在当下,村子里的生活比市区要好的多,毕竟每家都有屯粮的习惯,家家也都有土灶,就是水有点麻烦,村里的三个机井因为停电,都己经罢工了,当前只能用村里仅存的两个手压井吃水,又回到了以前挑水吃的时代。

狄枫三人没有加入到大锅饭的群体里,他们不愁吃喝,反而天天担心被其他人看出自己伙食标准太高。

按照狄枫的回忆,灾变后第十天左右,本地将迎来一场大暴雨,很多山坡都发生了泥石流。出于好心,他找到张经理,提醒他们露天灶有可能会淋雨的问题,搭个简易大棚也有可能被风吹翻。这倒是之前没有想到,经过众人商议,为了一劳永逸,大家花了一天时间,对餐厅的后厨进行了彻底的大改造,把之前的燃气灶台全给扒了,重新垒了两个大灶眼的土灶,靠墙砌个烟囱,排烟口就是以前的抽油烟机排风口,连墙洞都不用打。只是没有以前干净了,毕竟每天都要从后门往里拿柴火进去烧,只能勤打扫些。

(本章讨论里有相关情节的图片,欢迎大家移步观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