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こんにちは、変態おじさん”(konnichiwa, hentai ojisan)
狄枫一打开房门,就看见一个双马尾少女,背着小双肩包,弯腰给自己打了个招呼,说的……应该就是日语吧?
“哦,哦,你就是来面试日语老师的吧?”
“はい(hai),哦,是的大叔。”
“那进来吧,外面挺热的。”
“好的大叔。”
“坐,我对你有印象,你好像还是个高中生吧?会日语?”
“是的大叔,我……不是喜欢一些日本动漫呀,宅舞呀啥的,就从网上自学了一些。”
“这样啊……”狄枫皱眉起来,这有点不太靠谱的样子啊……“那……你的日语水平怎么样,有考过级吗?”
“日常对话是没问题的,平假名片假名都认识,简单的日文阅读也可以,灾变前,我周末经常用ome.tv和东瀛那边的小朋友讨论新番动态。”
狄枫听的云里雾里,决定换个思路:“你为什么要干这份工作,好像你平时干活儿也不是很积极吧?”
“呃……我想挣钱,我想单独搬出来住单间。”粮票推出后,张晓倩建议把宾馆主楼未分配的客房租出去。之前为了节省物资消耗,大家都住在标间里,有的像谢思涵这种一家三口挤在一起,有的是徐浔那样和不熟悉的别人合住。时间长了以后,不可避免的在同住人员中发生龃龉,乘着粮票发行的东风,这次放出一些空余的单人间和套间,一是满足大家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二是回收粮票。
某天谢思涵回宾馆正准备敲门回“家”的时候,听到里面一阵不可描述的声音,真是气得要死,这都什么时候了,两个人居然还想着给她造个小弟弟或小妹妹?谢思涵不是不知道她父母在这个岁数还能有这种生活,说明感情很好,但现在是灾后呀!什么医疗保障都没有,万一闹出人命来怎么办?随即后退几步,大声和空气打了几句招呼,重步跺脚走到门口敲起门来。
从这天起,一家三口之间的相处开始变得微妙起来,谢思涵自此便有了独自居住的打算。付费改善住房的消息公布后,谢思涵便跟父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父母不反对换房子,他们想着搬到套间去,并按要求归还标间。谢思涵却是想自己单独住个单间,两个方案的租金是一样的,都是每天0.8斤,这个价格弄的很多人很难受,毕竟像谢思涵这种,只有一个最低工资1.2斤,扣掉大锅饭伙食费,每天只能剩0.2斤,她父母即使时常有补贴,三人加起来也不能保证每天有1斤的结余,粮票制度实行后,他们还是有一些必要的消费需求的,这个“房价”对他们来说真不便宜。谁让他们有免费的标间不住,想要折腾呢?都是愿打愿挨的事情,怪不了谁。
自打有了换房的打算后,谢思涵一家就开始琢磨怎么多挣钱,比如挣挣高温补贴或加班费之类的。看到日语老师招聘信息的第一时间,谢思涵就动了心思,但她父母有点犹豫,主要是因为,背地里狄枫在大家中的形象比较复杂。有钱之类的正面形象就不说了,整天和两个女的不清不楚的混在一起,那个小的能看出来早就收了,大的最近这段时间好像也……?两个人也不知道谁做大,谁做小。谢家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万一应聘上了,岂不是有点肉包子打狗的意思?无奈女儿实在缠的要去,劝了两天没效果之后只能同意女儿去试试。当然,谢思涵给狄枫没有说这么多,只是说自己想一个人搬到单间去住,家里粮票上有点紧张,需要这份工作。
姑且试试吧,反正也是为了花钱,如果是个绣花枕头,把她打发走了就是。谢思涵吹着空调吃冰棒的时候,狄枫到书房打印了一份大学日语教材,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学习资料了,总不能谢思涵真把她双肩包里的那本珍藏版拿出来吧。谢思涵虽然以前没看过这本教材,但前十几课的内容是很简单的,对她来说压力不大,随后狄枫便跟她开始从五十音开始了学习。
第二天上午,正当狄枫佶屈聱牙的复习“た(ta) ち(chi) つ(tsu) て(te) と(to)”时,对讲机里传来吴工亢奋的声音:“狄村长,我们的蒸汽机,试车成功了!”狄枫听闻,立即扔下了课本,向小吃街奔去。尚书村的蒸汽机逆向研发工程很是吃力,大家以前别说自制了,连见都没见过这个玩意儿的实物。最难的不是什么原理,不是什么制作流程,而是材料属实短缺,最要紧的便是往复阀。灾变前这玩意儿就小小的一个,网上随便买的到,但现在,到哪里买去?吴工倒是给米建忠描述过大致的工作原理,可这算是个精密件,让米建忠从零做起,属实为难这个重操旧业的小铁匠了。狄枫一度也很遗憾,自己前世为什么就没听过什么收音机呢,但凡听上那么一耳朵,这一世刚开始筹备物资的时候,一定会把相关零件备齐备足的,现在倒好,随身空间里各种能用的车辆一大堆,各种油料一大堆,但在有彻底的自保能力之前,就是不敢拿出来,有水倒不出的感觉太难受了。
吴工他们连微型验证机都做了好几个,都是拿易拉罐、针筒和气门芯胶管等小物件做的,主要是为了熟悉相应流程,就是把往复阀搞不定,最后没折了,只能选择绕开它。
最终的方案是用两个摩托车避震,改成两个汽缸,做成往复式活塞。避震的减振器放油后切开,就得到了天然的缸筒和活塞,简单做钻个孔,焊两根管,汽缸就做好了。将两个汽缸平行置于飞轮的两侧,长短行程交替进行,一个三通阀将蒸汽输送到两个汽缸里,短行程的汽缸先受压,推出活塞杆,带动飞轮转半圈,同时将此前长行程的活塞杆压回汽缸,压回到顶点时,再受蒸汽压力的作用,重新推出活塞杆,如此循环往复,进而带动飞轮不断旋转。狄枫看到的就是这一版,这一版毛病不少,比如双缸不可避免的漏气、蒸汽消散太多,一锅水不到半小时就烧干了。后期他们还试制了其他方案,比如双缸并列于飞轮同一侧,通过单杆双曲轴连接,但只有一个缸接入蒸汽,飞轮和曲轴转动半圈后,挤压另一个不通蒸汽的活塞杆,活塞杆压入第二汽缸,第二汽缸是全密闭的,内部空气被压缩到顶点后,第二活塞杆被顶回,如此循环往复,再比如,双缸均由蒸汽推动,平行置于飞轮同侧,用单杆双曲轴连接。高压容器方面,也尝试了煤气罐、车用G气罐。在完善方面,后期还加装了蒸汽冷凝回收装置。总之,尚书村的初代动力系统彻底拉开了帷幕。